在辽宁本溪、桓仁、新宾三县交界的“外三堡”地区,抗战期间是抗联一军在辽东活动最频繁的地区。这里有个西河掌,杨靖宇率领的部队经常驻扎在此,被群众称为“红地盘”。村里有一个蒋家大户,住在村半山腰,房子30多间。1936年7月,杨靖宇率领部队来到这里,一向有强烈抗日愿望的蒋家户主蒋国恩欣然让部队住进了家里。
一次,几个叛徒将一只野鸡炖好下毒送给杨靖宇,被猎户出身的蒋国恩识破,杨靖宇趁势进行侦破并整顿队伍,将妄图叛乱的十几个投敌分子就地正法。从那以后,蒋国恩和杨靖宇以兄弟相称,蒋家成了“杨靖宇司令部”。蒋国恩经常把苞米用碾盘磨了后做成炒面放在车厢下带出村子,送给杨靖宇的部队。一次,他运送粮食被日伪军发现,严刑拷打下也没有泄漏抗联的行踪。
1938年5月,杨靖宇在率部转战吉林前夕,特意将自己的马刀赠送给蒋国恩,以表达对蒋家抗日义举的谢意。为妥善保存,蒋国恩将马刀小心包好放到了西屋的房梁上。后来敌人来到蒋家进行报复,一把火将所有房屋烧毁。蒋家人事先得到消息急忙到山里躲避,杨靖宇将军赠送的那把马刀,蒋国恩把它秘密藏到了磨盘下。蒋家后来便搬到了山下居住,蒋国恩老人去世后,谁也不知晓那把马刀的事儿了。
在有关东北抗联一军在辽宁地区的史料和地方志里,关于“蒋家大院”以及蒋国恩援助杨靖宇将军抗日的事迹屡见不鲜。2006年的一天,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文物征集组在“外三堡”地区意外获得蒋家收藏杨靖宇马刀的重要线索。当地有一名搞收藏的姜先生珍藏一把抗联马刀。几经周折后,征集人员终于找到了姜先生,原来姜老先生20多年前从西河掌村一个蒋家后代手里得到了这把马刀,由于马刀的发现地点是在蒋家的老磨盘下,他认定是当年杨靖宇赠送给蒋国恩的那把马刀,于是便把它珍藏起来。听说馆征集组为这把马刀历尽艰辛,曾多次到这里寻访,便欣然将马刀赠送给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让它真正发挥抗战文物的历史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杨靖宇打鬼子和蒋国恩一家支持抗战的故事。曾任杨靖宇警卫员的刘喜顺老人见到马刀时眼睛一亮,激动地说:“当年我在杨司令身边,经常看到他骑着马,左跨这把大马刀,右挂镜面盒子炮,可威武了!”随即,老人手捧马刀一连唱了三首抗联歌曲,其中就有杨靖宇创作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将军长眠地下,马刀见证历史。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将军马刀,以其承载的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史和当地民众对东北抗联的深厚情,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他的主人—杨靖宇将军沙场杀敌的英雄故事。
(兰姝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