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传教布道的宁静生活从此再也没有了。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目睹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幕。每天都看到这座城市发生血淋淋的惨案,他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从未想象过,日本人如此的野蛮,这是屠杀、强奸的一周,我想人类历史上已有很长时间没有发生如此残暴的事了……”
日军侵占南京后,他从下关搬到城内珞珈路25号,利用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建立了妇女和儿童避难所,设立了难民伤兵医院,参与救援了20多万面临被屠杀的中国人。
当他目睹日军犯下骇人的战争罪行时,约翰·马吉不仅仅用文字记录日军残暴的行径,还有更有力的工具,就是他手中那台16毫米摄影机,他悄悄地把镜头对准正在蒙受巨大灾难的南京。在影片的引言中他写道:“必须小心谨慎地行动,摄影时千万不可让日本人看见。”在他秘密拍摄的镜头里:“成千上万的平民被日军用绳索捆绑起来,驱赶到南京的下关扬子江边,他们在那里遭到日军机关枪扫射、刺刀砍杀、步枪齐射,甚至用手榴弹处决。”
在日军严密封锁的南京,马吉拍摄的日军暴行的影像胶片,又是如何安全送出南京城的呢?
这一问题着实让马吉牧师大伤脑筋,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一个最佳人选。他就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乔治·费奇。费奇先生是负责药品和食品的采购,多次往返南京—上海之间。就这样,费奇先生将录像带缝在了灰色驼绒的大衣里,踏上了开往上海的军用列车。在车厢里面对全副武装的日本兵,费奇先生的处境非常危险。一旦被日军发现,不仅南京大屠杀的铁证将永远消失,而且还将危及他的生命。最终,费奇先生携带胶片成功躲过了日军的盘查,安全抵达上海。一到上海,他立即与英国记者田伯烈一起到柯达公司做了四盘胶片拷贝,进行了紧张的编辑制作,并加上英文说明,送往美国。
战后,正是约翰·马吉拍摄的这段纪录片,让最早进入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杀罪行的谷寿夫在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上受到了正义的审判,最终这个“杀人魔王”被判处死刑。
这些珍贵的动态画面不仅成为南京审判日本战犯的有力证据,而且还先后为南京大屠杀受害者李秀英、幸存者夏淑琴,反诉日本右翼作家名誉侵权案讨回了公道。
2014年首次国家公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评价他:“约翰·马吉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对他们的人道精神和无畏义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约翰·马吉16毫米摄影机及其胶片母片列入其中。
在南京大屠杀发生75年之后,2002年10月,约翰·马吉的儿子大卫·马吉远渡重洋来到南京,将当年父亲拍摄的胶片和摄影机无偿捐赠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从此,这份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影像资料便永久存放在了惨案的发生地—南京。
沉重往事不会如烟散去,纪念馆每年接待数十万国际友人,许多政要和有识之士也在这里留下谴责侵略、呼吁和平的正义之声。南京不会忘记,世人也不会忘记,为记录历史真相而付出巨大努力的约翰·马吉,我们永远铭记这位拥有悲悯情怀的和平勇士。
(魏云兰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