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场馆和文物 > 抗战文物 > 文物背后的故事 > 内容正文

一位战地记者镜头下的抗战
来源:中国抗战胜利网   2020-03-25 14:12:48


  这是一本1937年8月1日世界知识社发行的《世界知识》第6卷第10号,其中刊载了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战地记者方大曾采访第二十九军前线阵地所撰写的著名长篇通讯—《卢沟桥抗战记》。这篇报道被中外媒体广泛采用,成为世界详细了解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的第一手资料,方大曾也成为报道卢沟桥事变的第一位中国新闻记者。

  方大曾,原名方德曾,笔名小方,抗战时期杰出的战地记者,也是许多欧美报刊的供稿人。其作品大多反映当时的民风民俗、战事及社会变迁,在当时与范长江、徐盈等同负盛名,被后辈称为中国的罗伯特·卡帕。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当头,方大曾以相机和文字为武器,为抗日救亡而奔走,留下了很多反映抗日题材的摄影作品,如《日军炮火下的宛平城》《奋勇杀敌的二十九军》等。1936年绥远抗战爆发时,方大曾到前线采访,活动于长城内外,从那时起,他以“小方”署名报道前线战事。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方大曾任中外新闻学社摄影记者及《大公报》战地特派员,在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即前往卢沟桥前线采访,写出第一篇报道卢沟桥事变的新闻通讯《卢沟桥抗战记》,并配以照片发表。方大曾在文中写道:

  “记者在宛平县工作毕,即登卢沟桥西行,我军此时已在桥之西端,桥头满堆沙袋。守军盘问我,我说是从北平来的,他们很兴奋。又问我:日本兵撤退了没有?我即据实告以并未撤退,且正在增援中。听了这消息之后,兵士们都感觉极愤恨。”

  “我站在卢沟桥上浏览过一幅开朗的美景,令人眷恋,北面正浮起一片辽阔的白云,衬托着永定河岸的原野,伟大的卢沟桥也许将成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发祥地了!”

  “也许这篇通信到读者目中时更严重的局势又已展开着了,因为我实在没有法子相信,同时全中国的民众也都没有法子相信:这次事件又和过去一样造成万分耻辱的结果。假若忠勇抗战的二十九军从北平撤退了,而这样大量的日军被容许长驻在华北,那么华北不是就等于伪满和冀东一样了吗?”

  他将这些见闻写进《卢沟桥抗战记》一文,成为当时全国军民了解抗战前线最直接的描述。并且他在文章中预言:伟大的卢沟桥也许将成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发祥地。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小方的名字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篇记者亲历的文章,在第一时间,向读者详述了战事的轮廓和亲眼所见,与评论相得益彰,生动准确,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为抗日战争史,特别是七七事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佐证。

  (桂星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