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场馆和文物 > 抗战文物 > 文物背后的故事 > 内容正文

《八一三日记》——淞沪抗战纪实
来源:中国抗战胜利网   2020-03-25 14:24:46


  这部私人日记页宽15.5厘米,高2.6厘米,版芯高2厘米,是“上海胡开文”印刷发行的双面竖式本。分上下两册,每册100页,全文35000字,每日所述约1100字,文字均以毛笔记录,国家一级文物。

  日记在序言中写道:“虹桥事件发生后,沪上情势步步紧张,数日内战事势必爆发。择定今日起,每日将新闻战况,载于册中,俾留纪念。实事随感,另详于日记。”日记的作者叫张德治,当时就职于上海长城唱片公司。整部日记详细记述了1937年8月12日至9月11日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华的暴行。

  张德治是杭州余姚的一位励志求学青年,因家境败落,被迫辍学。为求谋生,他身赴上海,投奔舅舅。在舅舅相助下,于上海长城唱片公司谋得一职,供职未久,不料战事爆发。国难当头,大战在即。昔日同窗,纷纷投笔从戎,枕戈待旦。张德治自恨体弱多病,不能亲赴战场,杀敌救国。然而,记录战时新闻,留予后辈史料,存证日军罪行,身为热血青年,以笔为戎。

  日记记录了中国军队的战况和日军的残暴:

  晨阅报,始悉南京路上惨剧之详情,被炸区域面积约有三四十米突,先施公司东南部为被炸中心,该处适为全沪繁闹之区,故死伤约七百余人……

  日记对四义路口的情况作了实录,标题是“四义路口遍地陈尸”:

  夜报出版,日升楼之惨剧始明了,时在下午一时,坠落地点,适中四义路口之交通灯警亭附近,轰然一声,全市震惊,该弹落地之处,铁片所及,附近一带店铺,玻窗俱遭炸毁,千疮百孔,宛如地震之后,四街血肉横飞,遍地陈尸,惨不忍睹,遭此罹劫者,达四五百人,惟二弹究为谁属,尚在调查中,又四川路美国海军机房,亦有炸弹一枚自空坠中,当时爆炸之声奇响,予虽闻之,惟不料竟落于离予仅百步之处也,所幸该地处境冷僻,故无生命丧失。

  连日因沪东区虹口残敌,势穷力蹙,不得不另谋新企图,一方面残敌继续顽抗。同时集中舰队载应援陆军两师团,分向吴淞、狮子林、浏河、杨林口等处以密集炮火猛攻,企图掩护登陆。张华浜蕴藻浜两处图登陆者尤众,我军以重炮还击,双方展开极猛烈之炮战,经两小时后,始将敌军全部击退……

  在31天的日记中,张德治以饱蘸血泪之笔,记录了日军侵华的桩桩罪行与丑恶嘴脸,记录了烽火硝烟下国人与上海的深重灾难,记录了中国军队严阵以待奋勇杀敌的壮烈情怀。

  这部日记最早由画家符罗飞收藏,上册扉页上有“勿忘惨史,独立自主,教育后代,永远勿忘”、“珍重抄本”、“一九五三年”的题字,以及符罗飞的藏书印款。由此可知,自1953年始这部日记开始由符罗飞先生收藏。符罗飞,1900年生于广州,1930年赴欧求学。

  1938年,弃学回国,参加抗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华南理工学院教授,1967年去世。此后,这部日记便流失民间,石沉大海。

  2000年,这部日记以不菲之价,出现在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秋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建川博物馆毅然决然地收藏了这本珍贵日记。八一三淞沪抗战是中国抗战史上22次大型会战之首,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日记作者张德治的命运是一个国家、民族命运的缩影。他以一名普通中国公民的身份,详细记述了八一三淞沪抗战的整个过程,内容充实,文辞恳切,笔墨凝重,填补了许多史料的不足。历史长已矣,这部日记尤显珍贵。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