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场馆和文物 > 抗战文物 > 文物背后的故事 > 内容正文

【抗战文物背后的故事】永远飘扬的抗大校旗
来源:新华网   2021-08-10 14:37:29


  永远飘扬的抗大校旗

      右 图:毛泽东在抗大开学典礼上讲话。

  左上图: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校旗。

  左下图:抗大学员一面学习理论,一面进行实际操作

  抗大的旗帜曾经召唤着无数的热血青年,向革命的圣地聚集。

  抗大,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于1936年6月在陕北瓦窑堡成立,当时叫“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国共双方确立了二次合作的方针,抗日红军大学迁往延安并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毛泽东亲自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亲自为学员讲课。毛泽东曾用“愚公移山”的故事教育学员,要永远坚持革命,决不能中途妥协,还为学员毕业证书题词:“努力奋斗,再接再厉,光明就在前面”。当时,在延安经常举行各种军民集会,抗大的队伍来参加时,总要打出耀眼的抗大校旗导引师生们进入会场。

  “七·七事变”之后,抗日烽火蔓延开来,抗大也随部队深入敌后办学,将抗大的校旗插入了敌人的“心脏”。1941年6月1日,抗大总校在河北邢台举行了纪念抗大建校五周年成立大会,在会场高耸的旗杆上,飘扬着抗大校旗。朱德总司令题词:“号召千万青年走上革命战场,高举抗大的旗帜,插遍整个中国”。

  正如抗大校旗上所写的“团结、紧张、活泼、严肃”校训那样,抗大的生活充满了时代的气息,是当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抗大办学10年间,共为民族解放战争培养了10余万名军政干部,他们在抗日的烽火中成长为栋梁之才。

  这面曾指引抗大学员在民族解放的道路上勤奋学习、英勇作战的校旗现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珍贵文物,也成为永远鼓舞人们为祖国繁荣、民族复兴而顽强拼搏的一面旗帜。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