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铮铮、戎马一生的聂荣臻是一位功勋卓着的开国元帅。他早年漂洋过海赴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投身北伐、参加南昌起义,从此胸怀救国大志四处征战。他曾在上海、香港从事秘密工作,在红军长征途中打先锋。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他为创建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又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两弹一星”的研制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这里特别披露的则是他在抗战时期留下的文物背后一段段生动感人的故事。这些文物从多个侧面展示了聂荣臻当年领导军民抗击日本侵略军与开展根据地建设的伟人风采。
公文包和胸章见证其抗战中的卓越建树
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的建川博物馆里,陈列有一只公文包,这是聂荣臻在抗日战争中使用过的,由将军之女聂力捐赠。
这只公文包,以及聂荣臻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副师长时所佩戴的胸章,见证了他戎马倥偬的抗战烽火岁月。看到它,人们的思绪似乎一下子穿越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眼前浮现出聂荣臻横刀立马统领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日军、建设根据地的鲜活画面……
首先让我们拉近镜头,以特写来展现其生动形象的细节画面: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为拯救中华民族,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3个师,聂荣臻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一一五师副师长兼政治委员,和师长林彪一起率部开赴抗日前线,迎击气势汹汹进犯的日军。忻口会战中的平型关战斗,八路军歼灭日军坂垣师团一部1000余人,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击毁汽车100多辆、马车200余辆,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赢得了国际舆论的称赞和好评。1937年11月8日日军占领太塬后,战局发生极大变化。华北地区的正面战场作战基本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上升到主要地位。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八路军总部作出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部署。11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成立了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38年1月10日至15日,在河北阜平召开了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会议经过民主选举,成立了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标志着八路军首创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在挺进五台山的途中,聂荣臻看到,田野荒芜、人烟稀少,集镇上来来往往的大都是老弱病残,难得见到青壮年,连县城也显得死气沉沉,到处都是遭受兵匪之灾后的荒凉景象。深秋时节,五台山已经飘起了雪花,八路军指战员身上还没有棉衣,脚上还穿着草鞋,部队连最基本的伙食都得不到保障,吃了今天没明天,治疗伤病员就更困难了。面对重重困难,聂荣臻率部深入敌后,指挥部队边消灭敌人,边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政策,红红火火地搞起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工作。他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扩大武装力量,加强党和政权的建设,先后开辟了冀中、冀东、平西、平北等根据地。到1939年,晋察冀根据地发展到拥有72个县、1200多万人口,主力部队近10万人的模范根据地。1938年3月,毛泽东曾对准备前往晋察冀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风趣地说:“中国有一部很着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浒传》,里面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毛泽东作了此番赞誉并号召八路军向晋察冀根据地学习。
接下来,就让我们大镜头、粗线条地历数聂荣臻活跃于抗战中的主要身影及其重大贡献。
1939年秋,日军兵分12路向晋察冀边区进行冬季“扫荡”。聂荣臻周密部署,采取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指挥八路军在雁宿崖同日军进行激战,歼敌第二混成旅团1500余人,并在黄土岭战斗中与杨成武指挥部队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此举震惊了日军也震动了全中国。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和全国各地的友军、抗日团体、着名人士纷纷拍来贺电祝贺黄土岭围攻战的胜利。全国各地的报纸也纷纷报道黄土岭战斗经过,刊登各种祝捷诗文。全国抗战热情更加高涨。
1940年春,聂荣臻率晋察冀南下支队到晋东南参加反击国民党顽固派朱怀冰部的作战,并在同年8月的百团大战中组织指挥部队在正太、津浦、平汉、北宁线等铁路线进行破击战,使日军的交通枢纽陷于瘫痪。
1941年秋,日军调动其华北的一半兵力对晋察冀机关所在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聂荣臻指挥主力相机转至外线进行钳制作战,并率领党政机关在有限兵力掩护下,灵活机动地周旋于深山峡谷之中,巧妙地从敌人力量薄弱点安全转移,粉碎了敌人的阴谋。1942年在斗争极其残酷、根据地日益缩小的情况下,聂荣臻适时提出“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战略方针,组建多支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袭击敌人,夺取日伪军力量薄弱的据点,扩大游击区。至1943年,晋察冀根据地军民逐步挫败了日伪军频繁的“扫荡”“蚕食”“清剿”,扭转了困难局面,保卫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43年8月,聂荣臻奉命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出席中共七大。他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初步汇报了在晋察冀6年的各方面工作,听取中央领导人的有关指示。1945年8月10日,聂荣臻与萧克、刘澜涛致电晋察冀分局,命令全区部队立即向平津等大城市进军,接受日伪军投降。
向党中央写出首本总结抗日模范根据地工作的书
在河北省国家档案馆里,一本泛黄的名为《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的小册子,静静地躺在展示橱窗里,吸引着众多来此参观学习的游客驻足观赏,啧啧称叹。它是由聂荣臻在抗战期间撰写、毛泽东题写书名并作序的一部重要文献。该馆在1958年从涉县征集到此书,并一直在馆中珍藏。
该书长19.5厘米、宽13.5厘米、厚0.8厘米,共113页,且附有地图4张,由八路军军政杂志社于1939年12月初出版,晋察冀抗敌报社印刷,实价:零售每册国币4角,被列为“抗日战争丛书”之四。
1939年1月,时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委员、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总结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情况,向党中央写出一份详尽而系统的工作报告。这份报告约10万字,真实而全面地总结记述了晋察边区创立发展一年的历史,着重叙述了边区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情况。毛泽东看到报告后,十分赞赏,确定把这个报告单独成书出版,并亲自为该书挥毫题写书名:《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1939年5月1日,该书由八路军军政杂志社正式出版。此书系统地介绍了华北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创建的斗争及经验,在当时曾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也为我们今天研究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翻开书的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撰写的序一,序二和序叁分别是朱德与王稼祥所作,聂荣臻的自序为序四。紧随其后即为书的正文,共分为4个部分:(一)在战斗中生长的晋察冀边区。晋察冀边区包括3省72县,10万平方公里,1200余万人口。为了创建抗日根据地,聂荣臻大力做好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发展武装和巩固部队的工作;二是积极恢复地方政权,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建立各级抗日政权;叁是贯彻各项抗日政策,充分发动群众。(二)一年来我们在敌后战斗的收获。自1937年11月7日军区成立之日起,一年来作战434次,歼敌1.5万人,牵制了大量日、伪军,对正面战场起了战略配合作用,扩大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国际影响,改善了群众生活,遏制了日军对中国华北地区资源的掠夺。(叁)日寇的新围攻和我们反围攻的斗争。从1938年9月20日,日军以5万兵力分25路围攻晋察冀,根据地根据以往对日军作战的经验,总结出了边区八路军的对策:避免正面战斗,用广泛的伏击战袭击消耗敌人;在敌缩小包围圈分进合击,以小部队袭扰敌军,主力隐蔽于山地待敌疲惫煺却时,伺机追击、袭击杀伤。敌困守据点时,断其交通,孤立之。(四)边区抗战的经验对于全国抗战的教训。日军的弱点是离不开交通线,怕被截断,怕山地战,怕夜战;由于日军遭受我军袭击后即图报复,八路军可待机伏击。在冀中平塬,八路军因得到群众拥护,也开展了游击战,虽然武器弹药、财经、药品等未得到补充,但靠主观努力,依旧克服了困难。这些抗战经验,对于全国的抗日游击战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经过一年的艰苦斗争,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敌后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在强敌围攻中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在边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全面地、创造性地执行了中共中央有关抗日的各项方针政策。不但充分发动了群众,使八路军的军事斗争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而且不断发展壮大,使日本侵略军深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取得的辉煌成就,吸引了大批支持中国抗战的爱国民主人士和国际友人,他们纷纷来到晋察冀边区。着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称赞道:“晋察冀是新中国的雏形。”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埃文斯·卡尔逊亲切地称晋察冀为“新中国的试管”。
1938年10月5日,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在致聂荣臻等人的慰问电中称:你们“已经创造晋察冀边区成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这些都在华北抗战中已经和将要尽其极重大的战略作用,而且你们的经验将成为全党全国在抗战中最有价值的指南”。
毛泽东在为这本书亲自撰写的序言中说:“晋察冀边区是华北抗战的堡垒”,“那里实行了互相联结不可分离的叁民主义”。“唤起民众就是要实行民权民生主义,否则无从唤起,尤其是民权主义,真如大旱望云,一刻不可或缓”。“聂荣臻同志的这个小册子,有凭有据地述说了该区一年半如何实行叁民主义与如何坚持游击战争的经验,不但足以击破汉奸及应声虫们的胡说,而且足以成为各地如何实行叁民主义,如何唤起民众以密切配合抗战的模范。谓予不信,视此小册”。
朱德在序言中写道:晋察冀边区的创造、巩固与发展,对于我国的抗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首先它给全国军民以坚持敌后抗战之信心与模范的榜样;同时它给日寇以无穷的打击与深痛的隐忧;再有,它给汉奸伪组织予以无情的扑灭与摧毁,使丧心病狂之败类不无顾忌,使敌后伪政权难以组成,及无法巩固其统治;还有,它也给全世界先进人士以正确的启示,在国际人士面前宣告:中华民族是不可侮的,因而增强了我国之外援。凡此种种,它起着在今天配合全国军民之英勇战斗,去停止敌之进攻;在将来配合全国主力之出击,成为反攻敌人之最前线的有力阵地之伟大作用。
从毛泽东和朱德撰写的序言中不难看出,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对聂荣臻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1939年5月,这本《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在延安、重庆两地公开发行,成为第一部系统介绍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的专着,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扩大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影响。它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宣告,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是不可战胜的。
送给刘显宜行军床
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张行军床,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送给战友刘显宜的珍贵礼品。它是聂荣臻在1941年晋察冀反“扫荡”作战中从日军那里缴获的战利品。这张行军床长190厘米,宽80厘米,高75厘米,上面用土黄色帆布作床面,由4根木棒支撑,平时不用时可以折叠起来打成捆,方便携带。
刘显宜生于1903年,湖南耒阳人。1928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任红一军团供给部军需科代科长、管理科代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管理科长,副官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担任解放军总后勤部车管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41年秋,聂荣臻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当时日军7万余人对北岳、平西地区大举“扫荡”,聂荣臻指挥主力转至外线对敌作战,同时率领党政军机关1万余人,在只有一个团的兵力掩护下,突出重围,粉碎了日军围歼晋察冀领导机关及主力部队的企图。
在这次战斗中,作为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副官处处长的刘显宜不幸受了重伤。聂荣臻听说后,心急如焚。当他赶到余烟未尽的阵地看望时,刘显宜仍然躺在弹坑里奄奄一息,胸前的军衣都被鲜血浸透了。聂荣臻指示卫生部长游胜华要想尽一切办法抢救。
之后,聂荣臻一直深切地牵挂着刘显宜的伤势,在写给刘显宜的一封信中,他写道:
显宜同志:
因为全军许多事务依赖着你,你负了伤等于打断了我们的一只手!昨得游部长报告及你的来信,知道你的伤日渐有好转,甚为慰!虽处战争环境,但尚有好的条件给你医治,你静心休养,一定在很短的时期就会痊愈的!部队事情,我们已找肖文久代替你,一切事情你都可不要挂心。
望你好好休养,祝你早早痊愈!
此致!
敬礼
聂荣臻
29日夜
同时,聂荣臻还将部队送给自己以备急用的一张便携式行军床,转赠给了刘显宜,并且指派游胜华和印度医生柯棣华随刘显宜转战治疗。一个月后,刘显宜伤势痊愈。
在以后的军旅生涯中,刘显宜一直把这张行军床带在身边,视作珍宝。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刘显宜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亲赴朝鲜解决志愿军的运输补给问题,他把这张行军床又千里迢迢带到了异域他乡。
这张折叠床暖心而适用,被刘显宜完好无损地保存了60多年,它感性直观地向人们叙述着: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聂荣臻同部下生死与共、情同手足的深情厚谊。
2002年冬,刘显宜将军的妻子孙炜和儿子刘京生将这张行军床捐赠给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现陈展于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第叁展厅。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