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场馆和文物 > 抗战文物 > 文物背后的故事 > 内容正文

一条毛毯的故事
来源:黄埔军校WhampoaMilitaryAcademy   2022-07-08 10:18:34

  85年前的今天,卢沟桥桥畔的一声枪响,震醒了沉睡的宛平城。侵华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名,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挑起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从此,日本侵略者手擒屠刀,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大半个中国支离破碎、生灵涂炭。

  国难当头,黄埔师生以民族抗战为己任,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战场上和艰苦环境中前仆后继、奋勇杀敌、浴血疆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践行着爱国精神,为全民族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位黄埔学生在抗日战争中用过的毛毯背后的故事。

  在纪念“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之际,6月30日,黄埔军校一期生王连庆后人王洪新先生向我馆捐赠了父亲在战争年代使用的毛毯。这是我馆首次征集到黄埔一期生使用过的物品。

△王连庆

  王连庆,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参加了北伐战争。抗战时期,曾先后担任过国民革命军94师师长、85师师长、14军中将副军长等,参加过忻口战役、中条山战役、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及豫湘桂会战等。1949年8月27日在香港发表起义通电并署名。1950年1月加入民革。曾任民革江西省委会一至三届委员,江西省政协一至三届常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参事(正厅级)。1971年8月11日因病在南昌逝世。

△王洪新向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捐赠毛毯

  这条卡其色的毛毯的尺寸为232cm*241cm,重2500g,据初步鉴定为抗战文物。在捐赠仪式上,王洪新讲述了关于这条毛毯的故事。

  “父亲王连庆是在'七七事变'不久后,随第二集团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将军,开赴北平西郊上下清水、东西斋堂抗日。

  据我母亲回忆,这条毛毯是部队发的,从中缅保山战役开始,伴随着王连庆爬雪山、渡江河、淌水沟、过草地,经历了艰苦抗战年代的日日夜夜,尤其是在一次飞机轰炸中,父亲滚入小沟躲险,就是这床毛毯护身,而没有负伤。”

△毛毯展开图

△毛毯折叠图

  王洪新指着毛毯上面的毛边说:“你们看,这个毛毯保存完好,总体毛质很好,冬天特暖和。易叠,轻装,便于打仗实用,因为年代久远,略有磨损,中间略有一、两小洞,但不大。

  据我母亲说,1949年卫立煌将军从上海秘密离开去海外时,就是在我家乔装后,用毯子裹身而巧妙脱身的。

  随后这床毛毯一直随着父亲抵香港起义,赴北京上华北革大,后分配来江西,一直使用,直到1971年逝世。”

△王洪新展示抗战时期的毛毯

  王洪新说着,眼眶又有点发红,“母亲每每说到这条毛毯都十分动容,当年战争,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日子里,许多东西都丢了,唯独这床毯子,它陪着家人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也因为毛毯传用性强,加之身边有两个小孩,也需遮风挡雨。所以一直保留下来。

  父亲没有留下重要的东西,唯一留下来珍贵的东西也就是这床毛毯。如今这床在王连庆后代传承了80余年的毛毯,作为抗战遗物,乃是我们不忘前辈,永续革命的见证物!”

  王洪新还表示,在2015年抗战70周年之际,接受了由原省委书记强卫亲自颁发给王连庆遗属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他心情非常激动,总想着怎样做点有益的事,经反复协商,他全家同意了把这件抗战文物捐赠给黄埔军校,以纪念即将到来的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