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第五展厅,有一架不起眼的老式风琴——深褐色的琴体上旧痕斑斑,琴盖边仅有的几颗螺丝早已松动,黑白琴键残缺不全……这架老式脚踏风琴再也无法弹奏出优美的曲调了,可正是在这架风琴的伴随下,九人爱国小组一次次化险为夷,于生死攸关的时刻,逃过了敌人的追查;也正是在这架风琴的掩护下,九人爱国小组在短短40天内将300余件侵华罪证整理成册,为我们留存下了宝贵的真相。今天,在尘封了78年之后,这份弥足珍贵的史料连同这架风琴终于重见天日。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它们,走进那段历史。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中有一位人物格外活跃,他就是在奉天金融界初露头角、才干出众的头面人物——巩天民。巩天民以沈阳金融界名流的身份做掩护,从事革命活动。早在1921年,他就参加了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并于1925年成为中共党组织在奉天(沈阳)的第一批党员。基督教青年会最初仅是个交流学术、畅谈理想的“论坛”,其成员多是大学教授、医生、社会教育家、银行经理等社会名流。正是在此,巩天民结识了张韵泠(张泊)、刘仲民等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
日本侵略东北后的种种恶行激发了青年会成员的爱国热情,在报国热忱的感召下,巩天民与银行家邵信普,大学教授刘仲明、张查理、毕天民、李宝实、于光元,社会活动家张韵泠,医学家刘仲宜组成了一个九人爱国小组。每次聚会时,小组成员都各饮苦水一杯,以励卧薪尝胆之志,示待机报国之诚。当九人提前得知国联将派李顿调查团于1931年底来中国东北的消息后,随即开始搜集各类有关日本侵略东北的证据,以期国际社会能正视日本的侵略行为,声援中国。当时的沈阳早已笼罩在日军的阴霾下,想掌握第一手证据,难度可见一斑。爱国小组成员绞尽脑汁,冒死搜集证据300余件。他们曾深夜潜入商会取出伪奉天市政府为函谢商会派人参加庆祝“建国”游行并送赏金千元的原函;也曾买通伪省政府的管卷人员秘密携出密令和文件用以拍照;他们还曾夜间偷揭布告,密拍机要军事照片取得了一批日本侵华的最直接证据。
为了便于调查团的查阅,九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所有证据汇编并译成了英文。这些整理工作大多是在青年基督教会的阁楼上秘密进行的。当九人爱国小组在楼上紧锣密鼓地工作时,楼下的这架脚踏风琴便是为他们掩护的最好道具。夫人们在“门房”组织唱诗班唱歌,以歌曲为信号,为他们站岗放哨。一次,正当他们整理材料时,早有察觉的日伪当局追查到此,尽管情势万般危急,夫人们却不慌不忙,她们弹奏起事先约定好的曲目。危险信号第一时间传到楼上,楼上的人心领神会,迅速收起材料,令日伪无法看出破绽。正是在家人的全力配合下,爱国小组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对材料的整理,并上交到了国联调查团的手中。1932年7月,国联调查团返回日内瓦,同年9月,调查团在国联大会上作出了有关报告。表决时,42个国家同意报告对日本侵略行径和“满洲国”非法的结论。这是国际上第一个对“九·一八”作定性结论的文献,它是对日本恶行的揭露,对中国有力地声援,这份文献的诞生九人爱国小组功不可没。
2008年6月,巩天民的后人在日内瓦联合国图书馆找到了这份封存已久的档案,并将它们全部复制下来,捐赠给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连同史料一同回归的还有这架见证了九人爱国小组冒死搜集日军罪证,艰难上书国联行动的风琴。这些弥足珍贵的史料和文物,填补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反对日本侵略的历史研究空白,也成为了东北民众在国际上发出的反侵略最强音!巩天民等九人的爱国壮举是一部对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这种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己经成为我们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必将永存青史,彪炳千秋!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