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场馆和文物 > 抗战文物 > 文物背后的故事 > 内容正文

“太行母亲”胡春花
来源:国家文物局   2022-08-09 15:27:53

抗战遗址—黄崖洞兵工厂

  在山西省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陈列着一个泛黄的小木勺和一只残破的搪瓷碗。这两个物件看上去不怎么起眼,但它却见证了抗日战争中的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

  这两件文物的主人是当年被誉为“太行母亲”的胡春花。1938年,八路健儿挥师太行开辟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总部就驻扎在武乡一带。当时还是年轻媳妇的胡春花,就和村里的父老乡亲一起,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太行山有个远近闻名的黄崖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曾是抗战时期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八路军兵工厂所在地。1940年秋冬之交,日军第36师团5000余众,陆空联合,杀气腾腾,分两路朝黄崖洞袭来。八路军以不足一个团的兵力奉命保卫,凭借天险与敌人展开殊死血战。

  战斗打响后不久,我军战士即与三面之敌展开了顽强的肉搏战,山石上血迹斑斑,阵地前遗尸累累,场面十分惨烈。为了把八路军伤员及时抬下火线,胡春花撂下正在发病的幼女,组织起妇女担架队,冒着密集的炮火上了前线。太行山峰高沟深,险路崎岖,胡春花和妇女们迈着一双双被裹缠着的小脚,抬着伤员在坎坷不平的羊肠小道上艰难地行进着。上山时坡陡路滑,为了让伤员免受颠簸,她们索性跪着走,裤子磨破了,膝盖流出了血,每挪一步都钻心地疼痛,山道上留下她们一串串殷红的血印……

  把伤员安顿到战地医院后,胡春花看到那里的医生、护士人手太少,忙得不可开交,又主动留下来,做起了洗绷带、搞卫生、看护伤员等活儿。当时,一位重伤员四肢受伤躺着动弹不得,急需补给营养,可一时又找不到喂食的汤勺。胡春花急中生智,赶忙找村里的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勺,然后一口一口地送水喂药。这位重伤员的伤情很快得到好转。就这样,她在战地医院周到细致地看护着八路军伤员,却没有时间去关照一下染病的女儿。

  大年三十,胡春花的丈夫赶来,含着泪告诉她孩子高烧不退,想让她回去和女儿过个年。反复权衡,她还是撂不下伤员,坚持和他们一起过了年才往家赶。可就在踏进家门的时候,她那可怜的独女已经奄奄一息了。胡春花顿时心如刀绞,泪如雨下,赶快抱着女儿往医院跑。然而实在是太晚了,年仅4岁的小生命就在母亲的怀抱里永远地离开了人间。望着女儿那紧闭的双眼,瘦小的身躯,她哭啊,喊啊,无数遍地呼唤着女儿的乳名,久久地不肯撒手,然而女儿却再也无力睁开双眼,看一下自己心爱的妈妈……

  黄崖洞保卫战胜利了,而且以敌我伤亡六比一的辉煌战绩,载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史册,这位“太行母亲”的英雄壮举,也赢得了太行军民的无比崇敬。1944年,在太行区首届群英会上,邓小平亲自授予她一面“拥军模范”的锦旗。次年,胡春花又被选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参议员,她的事迹还被编成秧歌剧在根据地广泛流传。今天,当人们看到这两件珍贵文物,听到这个感人故事时,依然禁不住热泪盈眶。其实,她只是太行英雄的一个缩影,在那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像这样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甚至牺牲宝贵生命的人,又何止千千万万?

  太行山是八路军的故乡,太行人民是八路军的力量源泉。1937年,129师开赴太行的时候,仅有区区3个旅9000余人。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到1945年,已经发展成了拥有30万将士的雄师劲旅,其兵源主要来自太行山区,仅长治地区就有9万多人参军,2万多烈士捐躯,45万民工支前。而正是这样前赴后继,共御外侮,才使得英雄的太行军民,在这块饱受战火考验和革命洗礼的热土上,用鲜血和生命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谱写了壮丽的抗战诗篇。

  太行山,英雄的山!她不会忘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老一辈革命家,不会忘记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八路军将士,也不会忘记勇敢顽强、无私奉献的太行儿女。他们的英名永垂青史,他们的业绩万古流芳,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今人和后人,正如朱德总司令所说,“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

邓小平授予胡春花的锦旗

胡春花用过的小木勺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