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鲜血染红的中国革命历史画卷中,无数共产党人为了追求理想信仰,慷慨明志,从容赴死,写下了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谱就了一阕阕痛彻心扉的绝唱。
每每凝视这一页页泛黄的纸张,一行行坚毅的笔迹,先烈们何以在万千牵挂中毅然决然地捐躯赴难、向死而生?先烈家书的寥寥数语间,又承载了多少眷恋希冀?浸润了多少家国情怀?凝聚了多少信仰力量?让我们一起穿越岁月风雨,重温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走近那些至情至性的革命先烈。
在家书里,她是母亲,饱含深情与期许,写下对儿子的絮絮交代和殷殷嘱托,“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1936年8月2日,一列火车从哈尔滨开往珠河,车上押解着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的政委赵一曼。
1930年4月,赵一曼抱着宁儿的合影。——四川省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供图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四川宜宾人。九一八事变后,她被派往东北参加抗日作战;1935年11月,为掩护部队撤退,身负重伤不幸被捕。在长达9个月的监禁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她始终坚贞不屈,最终被残忍杀害,年仅31岁。在赴刑场的火车上,她含泪给宁儿写下了家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195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赵一曼》在全国热映,女英雄的名字家喻户晓,观众中也有赵一曼的丈夫陈达邦、儿子宁儿(陈掖贤)。他们都不知道银幕上红枪白马的抗日英雄赵一曼就是自己的妻子、母亲。直到李坤杰(赵一曼的二姐)拿到妹妹赴东北参加抗日前与宁儿留下的唯一一张合影,多方打听寻找,才知晓自己的妹妹李坤泰就是“红枪飒飒杀倭寇,白马萧萧驱豺狼”的女英雄赵一曼,至此,赵一曼的真实身份才为世人所知。
为寻找妹妹的下落,李坤杰拿着照片托老乡江子能帮忙打听。几经辗转,曾在哈尔滨和赵一曼工作过的何成湘(曾任中共满洲省委组织部长)认出了照片中的女同志就是他的战友赵一曼。为慎重起见,何成湘又托工人日报社记者何家栋带着照片去赵一曼战斗过的地方核实。当年和赵一曼一起战斗、朝夕相处的游击队员和乡亲们,看了照片立马就认出大家口中的“瘦李”赵一曼。原来赵一曼到东北后,先是化名李洁,因能文能武、骁勇善战,有人误认为她是抗联名将赵尚志的妹妹,于是她就索性化名为“赵一曼”。
核实了烈士赵一曼的身份后,陈达邦带着儿子陈掖贤踏上了开往黑龙江的列车,在东北烈士纪念馆他们参观了赵一曼的事迹展后,陈掖贤用钢笔把母亲写给他的遗书抄在了笔记本上。抄完后,陈掖贤又用钢笔在左臂上刺下了“赵一曼”三个字,以此表达对母亲的崇敬与思念。
“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这就是这位巾帼英雄许下的铮铮誓言,也是这位共产党员至死不渝的初心。
在家书里,他是兄弟,慷慨激昂,誓要将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伟大的革命事业,“我的人生观是革命,我的生活也就是革命了!”
1925年,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在上海大学求学的四川庆符(今高县)人李硕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上海的反帝爱国斗争。五卅运动后,为揭露帝国主义的阴谋、反对关税会议,李硕勋作为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和上海学生联合会代表赴北京主持召开全国学生代表大会。
到北京后,李硕勋投入关税自主运动,积极筹划学生代表大会,直到全国学生代表大会结束。目睹了“循环消长的战争”,流离失所的百姓,千疮百孔的山河,他更加坚信:“我们在此水深火热之下,要免掉兵祸,要求我们生命的安全,要求我们生活的保障,只有大家觉悟起来,宣传组织,造成民众的力量,以革命的手段,去扑灭军阀!——同时打倒军阀的后台老板帝国主义者及其爪牙官僚政党!”他在信里告诉二哥李仲耘:“我的人生观是革命,我的生活也就是革命了!”1925年至1926年,李硕勋先后主持召开了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对推动全国学生运动,起了积极作用。
李硕勋给二哥李仲耘的家书(部分)——四川省档案馆藏
李硕勋根据中共党组织指示,长期辗转于浙江、江苏、安徽和上海等地,在白色恐怖的核心地带,发动了大大小小数十次起义和战斗,他曾在信中告诉二哥:“弟近来对一切已置之度外,将本次伟大的使命作终身之奋斗!”但即便李硕勋已不顾生死,他心里仍牵挂着家中老小,在给二哥的信里他寄去了自己的照片,并流露出他对家人的关切与挂念:“耘哥还能赶赴省否?川事如何?甚念!家中老幼,谅均安适?兹寄来最近小照二张,一存家中,一为兄留省,以慰渴念。”
1931年春,李硕勋调往中央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政委。5月下旬,他取道香港,转赴红七军,不久被任命为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7月在去琼州(今海南岛)指导工作途中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狱中,他铮铮铁骨,宁死不屈,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忠诚党的事业。9月5日,腿骨被敌人打断,无法行走的李硕勋被放在竹筐中抬上刑场,牺牲时年仅28岁。
在家书里,他是丈夫,用奋斗与牺牲,书写对真理和信仰的执着,“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优秀党员,中国工农红军早期优秀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就是四川平昌人刘伯坚。
1935年3月,为掩护中央机关和主力部队转移,刘伯坚左腿负重伤,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不幸落入敌人魔掌。敌人劝刘伯坚顺应“潮流”“识时务者为俊杰”,可他义正词严驳斥了敌人的劝降谰言,始终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敌人多次劝降无果后,故意押着伤痕累累的刘伯坚走繁华的大街,以震慑群众,妄图从精神上瓦解他的意志。可刘伯坚却正气凛然,气宇轩昂,拖着一副10多斤重的铁镣,向含泪伫立的乡亲们频频点头示意。3月21日,40岁的刘伯坚英勇牺牲于江西省大庾县(今大余县)。
1935年3月20日,刘伯坚写给妻子的家书。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刘伯坚纪念馆供图
刘伯坚年少时就心系天下,把“救国”的使命贯穿一生。他说,为了民族,就为不了小家和个人。为能坚持战斗,他和妻子(王叔振)先后将3个年幼的儿子送给别人寄养。
牺牲前,刘伯坚镇定自若,挥笔疾书,谆谆叮嘱妻子:
叔振同志:
我的绝命书及遗嘱你必能见着,我直寄陕西凤笙大嫂及五六诸兄嫂。
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用尽一切的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革命的事业。
我葬在大庾梅关附近。
十二时快到了,就要上杀场,不能再写了。致以最后的革命的敬礼。
刘伯坚
三月廿日于大庾
可是,此时刘伯坚还不知道他的妻子在几天前就已经牺牲了。这封家书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共产党人对亲人的眷恋与不舍,更体现出其为了信仰敢于牺牲、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11月26日 总第3760期 第一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