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场馆和文物 > 抗战文物 > 文物背后的故事 > 内容正文

穿越时空的“笔”“舰”奇缘
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任彦馨 特邀撰稿人 张江义   2023-01-31 09:33:05

  在南京博物院珍藏的国家一级文物中,有一支传奇的“胜利之笔”,也称“尼米兹签字笔”。1945年9月2日,美国海军上将尼米兹用它在“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了日本投降文件。之后,它便辗转漂洋过海,被收藏于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简称“央博”,南京博物院的前身),随后消失在世人的视线之外。直到70年后的2015年9月2日,位于美国夏威夷珍珠港的“密苏里号”战舰纪念馆举行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活动,“胜利之笔”才重返“密苏里号”战舰上进行公开展览,从而演绎了一段穿越时空的“笔”“舰”奇缘。

“胜利之笔” 南京博物院藏

  金笔赠将军 偿愿签降书

  1945年夏,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局势已经十分明朗。在欧洲战场,德国法西斯已经战败投降;在亚洲、太平洋战场,以美军为首的盟军步步紧逼日本本土;在中国战场,局部反攻也在中东部地区普遍展开。为了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不仅派出远程轰炸机群,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而且利用海空优势,逐个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太平洋岛屿,尤其在6月底攻占冲绳岛的战役,更迫使日本法西斯走向了日暮途穷的境地。鉴于胜利在望的战争形势,旅美的爱国华侨兼银行买办胡筠庄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向熟识的尼米兹将军(时任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兼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赠送了一支装在蓝色笔盒里的派克金笔,祝愿他旗开得胜,早日打败日本法西斯。随后,尼米兹携带着这支派克金笔与负隅顽抗的日军继续展开殊死决战,直至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6年,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年度工作报告中关于“胜利之笔”的官方记载(部分)。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1945年9月2日9时02分,日本无条件投降仪式正式举行,地点选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密苏里号”战舰上,参加受降仪式的有中、美、英、苏等9个国家的代表。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分别在投降书上签字。接着,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将军使用了6支笔,代表盟国签字。而尼米兹将军则使用了2支笔,代表美国签字。之后,其他国家代表依次签字。当日本投降仪式结束后,尼米兹立即给妻子凯瑟琳写了一封家信,详细地描述了他签字时的特殊心情。信中说:“当时我既紧张又兴奋,但是我签字的地方是对的(一位代表签错了地方),我用‘胡送的笔’签了第一份降书,我用自己的绿色旧钢笔签了第二份降书。”这封家信中提到的“胡送的笔”,就是胡筠庄赠送他的派克金笔。之后,尼米兹回到美国后,又致信胡筠庄,欣喜地告诉他,“你给我的祝福已实现”,“我以美国代表的身份,用此‘胜利之笔’正式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深感荣幸地将此笔回赠予你”。

  庋藏难再见 学者苦追寻

  1946年春,身在美国的胡筠庄托人将“胜利之笔”带回国内,赠送给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收藏。此时的笔盒上多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米苏里舰(即密苏里舰)签字文具”几个大字。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三十五年度工作报告》中记载,“胜利之笔”又名“尼米兹签字笔”,是该处当年所收藏的三大珍品之一(另外两件是毛公鼎和后母戊鼎)。此笔是在抗战胜利以前,由旅美华侨胡筠庄所购,赠送于尼米兹将军,“作为胜利时签字之用”。及至尼米兹将军在“密苏里号”战舰上代表美国签署日本投降书时,即用此笔签字,签完后又还于胡筠庄。嗣后,胡筠庄“托人携之回国”,赠予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9月5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将“胜利之笔”“发交”该处收藏。从此,这支见证日本投降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传奇之笔便被庋藏深闺,世人再难见其“庐山真面目”。

  然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却有一位名叫哈丁的历史学者在苦苦追寻着“胜利之笔”的下落。原来,20世纪60年代,学生时代的哈丁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尼米兹写给妻子凯瑟琳的家信,信中提到了两支用于签署日本投降书的笔。一支是“胡送的笔”,一支是自己的绿色旧钢笔。哈丁对“胡送的笔”百思不得其解,问遍周围的历史学者,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出“胡送的笔”的来历和下落。随后,他开始踏上寻访这两支签字笔的漫漫之路。不久,哈丁在美国马里兰州海军学院博物馆找到了尼米兹的绿色旧钢笔。此笔是派克牌“幸运曲线”钢笔,墨绿色笔杆,1963年由尼米兹委托其女儿捐赠给该博物馆,但“胡送的笔”仍然没有下落。后来,哈丁又查到了尼米兹写给胡筠庄的信,基本上复原了“胡送的笔”的来历。但是,这支“胡送的笔”到底珍藏何处?困惑中的哈丁苦苦寻觅了数年,依然一无所知。

  疑惑终解开 “笔”“舰”续奇缘

  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心有不甘的哈丁通过关系联系上了尼米兹的孙子和胡筠庄的外孙,从他们那里得到了“胜利之笔”的一张照片和尼米兹致胡筠庄信的影印本,同时获悉“胜利之笔”和原信已由胡筠庄托人带回中国,赠送给当时的中国政府。那么,“胜利之笔”现在收藏在中国台湾还是大陆,抑或是完全消失?满腹疑团的哈丁就近找到了驻芝加哥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并在其帮助下从互联网上查到了“胜利之笔”的下落。原来,在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南京博物院曾在互联网上做过“胜利之笔”的展览介绍,黑色的笔身上镌刻着“victory pen admiral Chester·W·Nimitz”,中文意思为“胜利之笔,海军上将切斯特·W·尼米兹”。哈丁等人与南京博物院取得联系后,最终确定了“胜利之笔”就是“胡送的笔”。至此,这个困惑了美国历史学者哈丁数十年的“胡送的笔”的疑问,终于找到了答案。

  但是,仅仅找到“胜利之笔”的下落,并不完全是哈丁等人的初衷,他们更期待这支见证日本投降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传奇之笔,能够重返“密苏里号”战舰。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由当年的“密苏里号”战舰改装成的“密苏里号”战舰纪念馆积极联络南京博物院,最终促成了“胜利之笔”于201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的特殊时刻,与“密苏里号”战舰续写了一段穿越时空的“笔”“舰”奇缘。而这段奇缘之所以能够重续,不仅仅是因为“胜利之笔”代表着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它更代表着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国的胜利。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8月30日 总第3419期 第二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