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场馆和文物 > 抗战文物 > 文物背后的故事 > 内容正文

抗战文物:一个国家的铁血记忆
来源:天涯倦客1   2018-07-31 17:12:42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去年8月15日,滇西抗战纪念馆在腾冲正式开馆,馆藏10万余件珍贵文物向世人控诉:侵华日军不仅制造了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在滇西腾冲等地也犯下了屠戮平民的残暴罪行。历时30多年呕心沥血收藏这批文物的主人,是今年49岁的段生馗。

  “8·15”前夕,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织,记者随媒体同行赶赴云南寻访抗战史证,其间,特意找到了这位奇人。

  儿时听抗战痛史长大,

  誓用物证铭记历史

  为什么要收藏?“我是听着腾冲的苦难过去长大的。”段生馗的家乡芒棒曾是战场,他的大伯曾是当年腾冲龙江游击队的队长,“1942年5月,腾冲沦陷。日军占领滇西两年多,腾冲被杀害或因鼠疫和饥饿死亡的民众达2万余人。”

  日军的残暴,即使在段生馗克制的讲述里,也能瞬间点燃听者心中愤怒的火苗。

  “腾冲大量村民死于日军细菌弹。”段生馗指着纪念馆里陈列的日军细菌弹告诉记者,“日军用飞机从高空中把细菌弹投掷下来,着地后弹壳破碎,里面黄色的粘体流出来,经苍蝇、跳蚤传播,一个一个村庄就会感染鼠疫、霍乱,人员死光,村庄绝户。这个细菌弹是当年鬼子投掷下,落到沼泽地没有破碎,遗留下的。”

  在纪念馆,有一个长长的手术台。段生馗介绍说:“这是日军活体解剖用的手术台。日本老兵自己披露,把中国士兵剥光了衣服,手脚捆在手术台上,不注射麻药,刀从胸口切开,被解剖的中国人悲惨地喊叫着、呻吟着。刀切开身体某一部位后,日本军医要久久观察那个部位的反应……最惨烈时,人还是活着的!”

  段生馗给记者看了一段黑白视频,是当时一位外国战地记者冒死拍下的片段,“—名日军士兵被游击队员击毙,日军集合全村男女老少,逼他们交出游击队的下落。日军支起了12只废弃的铁油桶,桶内盛满水,底部用火烧。见村民都不说话,日军竟将12个无辜的村民投进桶内的沸水中。”

  这些来自祖辈的记忆,深深烙进段生馗的脑海。高中时他就立志,以物证方式证明日寇在滇西所犯罪行和我国军民的奋勇抗敌。“宿舍里几个外省同学只知腾冲沦陷的梗概,不知详情,我当时想,仇恨应该化解,但是记忆必须永远保存。没有警醒就没有奋斗。我发誓,要搜集这些物证,警醒每一个国民。”

  挚爱抗日县长拐杖,

  那是民族的脊梁

  “半个多世纪前的滇西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腾冲战场又是滇西战场最惨烈、最壮烈的—个战场,腾冲也是中国远征军收复的第一个县城。”段生馗说,“铁一般的历史证物,也凝结着中国军民不屈不挠英勇抗战的民族精神。”

  “你讲、我讲,口说无凭,但来到这样立体的展示空间,历史你怎么去推翻?”段生馗转身看着偌大的展厅,迎面而来的三面墙上呈矩阵式排列的1300顶钢盔,气势恢弘,瞬间恍若看见隔着历史尘烟悲壮前行的1300名入缅远征军。这些不同制式的钢盔,是段生馗花了30多年时间从老乡家里一顶一顶找回来的。

  在纪念馆,还有一件文物:腾冲抗日县长张问德的一根拐杖。段生馗给记者讲述他的风骨:“1942年5月10日,腾冲沦陷。腾龙边区行政监督龙绳武和县长邱天培弃职逃跑。一个多月后,张问德临危受命,被推举为腾冲县长,带领民众抗日。彼时张问德已62岁高龄,但他仍以年迈之躯,六次步行翻越高黎贡,为抗日寻良策。”1943年8月31日,驻腾冲日军行政班本部长田岛劝降张问德。张老先生接信后,作,严辞驳斥,句句掷地有声,被全国各大报刊争相转载,张问德被称为“最有气节的读书人”。

  “这根拐杖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段生馗说,“很多人问我,10万多文物中你最看重什么?毫无疑问,是它!”

  留下历史,

  30余年坚持只为一个信念

  自从1986年财贸学校毕业分配到腾冲县农行,段生馗一直“疯狂”地收购战争遗物,从滇西到缅甸,他7次进入缅北“野人山”。为了收文物,长期吃素,耗尽积蓄,第一个女朋友也因此离他远去,但所有的困难和疑问都抵挡不住一个信念—留下历史!

  尽管最拮据的时候因交不起电费,供电局到他家强行拉闸,但是段生馗买文物却不惜代价。一把日军将级军官的军刀花了16万元人民币从缅甸购回,一件日军海军将军服,衣服上的肩章、纽扣等金质饰物按克论价,花了近10万元人民币。

  “每年12月20日是我的难关,很多贷款到期了,我只好拆东墙补西墙,在这天之前必须把银行贷款和利息结清。”段生馗说,“缺钱总有办法,但曾有个日本人跟我买他们的军旗,40万元人民币。当然不卖!”

  即使是在腾冲这样一个抗战历史文化厚重的地方,很多人依然无法理解段生馗的行为。“刚工作时我的单身宿舍里到处都堆着收来的战争遗物,女朋友都不敢来宿舍找我。因为这个,当时的女朋友跟我分手了。”但天天置身这些遗物中,段生馗说他从没害怕过,因为“我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

  如今,纪念馆建了一年了,但段生馗收集文物还没有画上句号,“走上这条路,真的停不下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