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场馆和文物 > 抗战名城 > 内容正文

抗战名城保定市
来源:个人图书馆   2023-07-19 09:16:27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按现行政区划分,辖22个县(市)3个区及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100万。所辖的22个县(市)均为革命老区。

  保定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早在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浪潮就波及到保定,保定一些有识之士和爱国青年学生开始探索、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保定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祥地之一,1917年保定育德中学校长王国光在爱国人士蔡元培、李石曾的帮助下创办了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刘少奇、李富春、李维汉、张昆弟等人曾在这里学习。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的建立,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在保定的初步传播。

  五四运动时期,邓中夏、何孟雄等人在保定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推动了保定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使马克思主义在保定广泛传播,为党团组织的建立从组织上和思想上准备了条件。

  1922年2月10日,保定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成为当时全国17个地方团组织之一。1922年12月,育德中学王锡疆、杨其纲、安志成、彭桂生等4人由团转党,中共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在保定育德中学建立了中共保定小组,这是保定发展的第一批党员和最早建立的党组织,保定成为北方建党较早的城市之一。1925年春,保定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为了适应革命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经中共北京区委批准,建立了中共保定支部。

  英雄的保定人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在长达二十多年的革命斗争中,创造了无数英雄悲壮的光辉业绩,谱写出一页页动人心魄、血火交融的历史篇章!

  女二师学潮 1924年3月,直隶女二师爆发了驱逐反动校长燕士奇的学潮斗争。在保定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女二师进步学生坚持罢课40余天,得到保定及京、津、沪各界人士的大力声援,最终迫使省教育厅罢免了燕士奇。直隶女二师的罢课驱燕学潮,是中共保定党组织领导的早期学生运动中一次比较成功的斗争。这次斗争的胜利,在全国教育界、妇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共中央妇女部长向警予高度评价女二师学潮“实为女子自身团结、革新女子教育的第一声,在女子教育革新运动上具有伟大的价值。”

  声援五卅 上海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保定后,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全市掀起了大规模的罢工、罢课、罢市斗争,保定各界、各社会团体和河北大学、同仁、景仁、培德、育德等20多所学校的师生及市民等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6月15日,保定党组织发动30多个团体,组织各界群众一万多人在曹锟公园(现保定人民公园)举行抗议集会。大会庄严宣告:铲除英日在华之暴力,一切不平等条约无效,驱逐英日大使领事出境。会后,以保定国民大会的名义通电全国。保定各工厂、学校、店铺一律下半旗为五卅惨案烈士致哀,充分表现了保定人民的反帝爱国热情。

  “九一九”事件 1926年5月,中共北方区委派富有革命斗争经验的高风担任中共保定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短短几个月,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工作就取得了显著成效。1926年9月18日晚,保定党组织在清苑苗圃召开会议。次日凌晨,在叛徒的带领下,50多名军警特务分别包围了中共保定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驻地石家花园和清苑苗圃,一人当场中弹牺牲,40余人相继被捕,党内绝密文件及李大钊给高风的亲笔信落入敌手。10月5日,高风在保定大西门英勇就义。

  五里岗暴动 1930年6月,根据顺直省委指示,中共保属特委决定以完县(今顺平)为中心组织农民暴动,并成立了以韩永禄为首的5人暴动委员会。8月15日(农历)暴动开始,暴动队伍迅速发展到500余人,收缴地方长短枪300多支,但在敌人的围攻下,暴动最终失败。完县五里岗暴动是保定党组织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武装斗争,虽然失败了,但它震撼了华北,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和封建势力,在广大农村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二师学潮 九一八事变后,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抗日救亡运动迅猛开展,党团力量迅速壮大,引起反动当局的震怒。1932年4月,省教育厅查封了二师,宣布该校提前放假,并将50多名学生开除,30多人勒令退学,校长撤职,从而引起了二师抗日救国护校斗争的爆发。6月,根据省委和保属特委指示,二师50多名返校学生成立了以杨鹤声、曹金月等为首的护校委员会。面对500多名武装军警的包围封锁和实施武力,二师学生不畏强暴,坚持斗争。斗争中,9名学生壮烈牺牲,37名学生被捕入狱。7月8日,中共河北省委发表《为保定惨案告民众书》,号召民众反抗国民党军阀惨无人道的白色恐怖。9月7日,国民党当局又悍然杀害了曹金月和杨鹤声等4人,判处17人徒刑。“二师学潮”被血腥镇压。

  高蠡暴动 1932年8月,高阳、蠡县一带掀起了一场震撼华北的大规模农民武装暴动。在河北省军委书记湘农领导下,8月27日,暴动首先在蠡县宋家庄发起。8月30日,暴动队伍冒雨袭击并解决了高阳北辛庄公安分局和保卫团,成立了河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下设3个大队)和高蠡地方苏维埃政府。8月31日,暴动队伍返回北辛庄时遭敌包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宋洛曙等17人英勇牺牲。暴动失败后,反动当局开始大屠杀,中共保属特委书记李之道等人被捕后壮烈牺牲,许多暴动队员家属惨遭迫害。高蠡暴动虽然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扩大了党的影响,为后来冀中平原抗日游击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

  敌后武工队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为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争取对敌斗争的主动权,保定军民组成了一支支精悍灵活、训练有素的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之敌后,广泛开展宣传群众,搜集情报,锄奸反特,争取和瓦解日伪军,发展秘密抗日武装等各项工作。同时利用地雷战、伏击战、村落战、麻雀战等多种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出其不意的打击敌人,增强了广大军民的抗战勇气和信心,对扭转被动局面,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道战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地道战的广泛开展,对平原地区进行严酷的反“扫荡”斗争起了重大的作用。在冀中开展的地道战中,影响较大的是清苑县冉庄的地道战。

  雁翎队 雁翎队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芦苇丛中的一支水上游击队。1938年,日军侵占冀中平原,在白洋淀的大村镇赵北口、同口等处安上了据点,对淀中村庄实行“三光”政策。英勇的白洋淀人民对日军的烧杀抢掠极为愤恨。他们拿起“大抬杆”成立了水上游击队反抗日军的侵略。原来他们在打水禽时,为了防止浪花打湿枪膛内的火药,在信口(点火处)插上一根雁翎,这样每个猎枪上都带着雁翎,所以这支用“大抬杆”进行战斗的水上游击队,就被命名为雁翎队。

  雁翎队是一支英勇善战的水上游击队,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白洋淀抗日根据地的重建与发展,为支持冀中党政军民组织坚持抗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4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六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敌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他们献身民族解放事业的英雄壮举,气壮山河、威震敌胆,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保定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终于度过了黎明前的黑暗,打败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和全国人民一道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但是,国民党蒋介石为了抢摘胜利果实,处于华北战略要地的保定地区就成为其军事进攻的一个重要目标。保定党组织加强了城市地下工作的领导,派遣干部,秘密发展党组织和地下关系,隐蔽进行情报、策反工作,积极配合外线作战依靠和发动群众,开展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斗争。保定军民贯彻执行中共中央“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机动灵活地开展运动战,歼灭了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在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有无数的共产党员、仁人志士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是无数革命先辈的鲜血和生命,才迎来了保定的彻底解放。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