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冀、鲁、豫三省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现辖14个乡,6个镇,651个行政村,人口83万。县面积1052平方公里,耕地110万亩,属黄河冲积平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盛产花生、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是国家小麦商品粮基地县、国家优质小麦规范化生产示范县、国家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
大名,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曾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史称“北京”。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解放后,曾建大名市。大名县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历史上曾几度繁荣昌盛,誉满中华大地。在大名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乏、瑰琦、忠孝、廉节之俦”。如唐朝的狄仁杰、宋代的寇准、韩琦、文彦博、欧阳修、苏辙等,都曾在大名为官,而大名籍的名人也是不胜枚举。
革命——“直南党的策源地”
上世纪20年代,大名经济凋蔽、民不聊生、人民生活极端贫困。随着新思想的传入,大名县一批有志之士纷纷加入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在大名县革命斗争史上,郭隆真、冯品毅、谢台臣都是极其重要人物。1919年9月16日郭隆真同周恩来、刘清扬、邓颖超等人一起,在天津组织“觉悟社”,并创刊《觉悟》杂志。1920年11月,郭隆真同周恩来等人到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春天,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7月,谢台臣到大名创办七师学校,并担任校长。实施“以作为学”的教育方针。创办初期,以谢台臣为首的广大进步师生高举“五四”运动科学与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实行教育革命。聘请一批思想进步、学识渊博的教师来校任教。1926年,冯品毅来七师任教,建立中国共产党大名第一个党的地下组织——大名特支,学校领导人谢台臣、晁哲甫、王振华等加入中国共产党,七师成为在直南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党的干部的一个重要阵地。以七师为阵地,向清丰、南乐、濮阳、东明、长垣、内黄、巨鹿等20余县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点燃燎原烽火,七师由此被誉为“直南党的策源地”。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反动政府弃城南逃。大名境内敌伪横行,土匪四起。一时“逃跑论”、“投降论”、“亡国论”甚嚣尘上,人民群众恐慌不安。当此国家危亡,民族危亡之际,共产党员解蕴山、李大磊等在与上级党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挺身而出,提出“就地抗战,反对逃跑”、“抗战到底,反对投降”的主张。1938年5月组建了大名县第四区抗日游击大队,随后又创建抗日民主政府。1939年八路军129师进驻大名,邓小平在善乐营召开会议,指导冀南军民抗战。之后宋任穷、陈再道在大名卫东一带建立了抗战根据地,领导大名人民对敌人发动“元城战役”等战役,痛击敌军。当时大名卫东一带的根据地被誉为“小太行”。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1947年1月,国民党军队二次占领大名,他们杀害共产党员,活埋基层干部。面对气势汹汹抢夺胜利果实的国民党反动派,大名县党组织,领导全县人民进行了坚决的反对和抵抗,使国民党军队在县城龟缩1个月后就弃城逃跑了。
在八年全面抗战和3年解放战争中,大名县有6600多名青壮年参军参战,涌现了数以百计的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兄弟一起入伍的英雄人物和模范家庭,有1379名优秀儿女牺牲于战场上。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时期,打狗、破路、交公粮、围炮楼、“空室清野”,配合子弟兵,打击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在解放战争中,抬担架,送给养,军队打到哪里,支援到哪里。大名人民为革命作出的这些贡献,将永载史册,永铭历史。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