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以身许国,杀敌御侮,是军人的天职。然而,历史常常颠覆人的认知常识,80年前的今天,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国民政府东北军,面对日军的肆意挑衅和猖狂进攻,竟然一触即溃、丢盔弃甲、望风而逃。 是兵力不济,经费不足,还是装备不良?东北军的悲催表现,给后人留下了一连串的问号。 东北军是国民政府东北地方军的通称(1929~1936年),前身为奉军。经过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苦心经营,在全国各路诸侯部队中,是实力仅次于蒋介石军队的一支。 至9.18事变前,东北军坐镇中国北方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河北、察哈尔、北平、天津等六省两市的广大地盘,幅员辽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农林矿藏资源异常丰富。拥有近40万人的庞大军队,仅东北驻军就达20万之众。兵种齐全,不仅有陆军、空军和海军,陆军中还有装甲部队。装备精良,所属沈阳兵工厂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兵工厂,不仅能够生产步枪、轻重机枪,还能生产迫击炮、大炮,以及相应弹药。东北军的“家底”可见一斑! 而当时,驻守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却只有一个师团和六个铁道守备大队,共1.04万人。另外,其他可动员的军事力量还有侨民(也就是方正县所供奉的拓荒团之类)中的在乡军人1万人,警察3000人。共2.34万人。 两相比较,东北军虽在武器装备上稍逊一筹,但在绝对兵力和后勤供应上却占压倒一切的优势。但战争结局却令人大跌眼镜,用“兵败如山倒”来描述当时战况真正是最恰当不过。 9月19日上午8时,攻城日军几乎未受到任何真正的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所有驻省城的中国军警均被缴械。东北军撤向锦州。沈阳兵工厂和制炮厂连同9.5万余支步枪,2500挺机关枪,650余门大炮,2300余门迫击炮,东北航空处的260余架飞机,以及大批弹药、器械、物资等,全部落入日军之手。唯一的金库所存现金7000万元,亦被洗劫一空。据统计,仅9月18日一夜之间,沈阳损失即达18亿元之多。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人数众多、经费充足、装备精良的东北军,在日军面前,如此不堪一击?这其中有诸多复杂的因素,本文仅从东北军内因方面来略作分析。
首先,“不抵抗命令”成了勒死东北军的致命绳索。 “9.18事变”爆发的当夜,在奉天的东北军代司令、参谋长荣臻通过电话直接向在北平的张学良报告情况、请求指示。适逢张学良外出,没能联络上,因而荣臻就只能按照蒋介石8月16日“铣电”的指示,命令东北军“不抵抗”。 后来张学良接到了报告,由于没做准备、缺乏经验、误判情况,也仍然下令不抵抗。张学良在晚年接受日本记者采访时曾坦承:“我当时没想到日本军队会那么做,我想绝对不会的,我认为日本是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误了。” 9月19日,奉天事变情况被报告到南京,留守南京的国民党大员们慌作一团,急电给在江西“剿共”的蒋介石回宁主持一切。9月21日,蒋介石从“剿共”前方回到南京,紧急召开国民党中常会,会上除了决定9月18日为中国国耻日、23日全国下半旗哀悼奉天陷落外,没有采取任何军事措施去抵抗日军的侵略、收复失地。 从9月19日到25日,日军继续侵占辽宁、吉林各地时,蒋介石、张学良仍然没有组织任何抵抗、反击,而且居然连表面文章、文字游戏都不肯做一下。 9月23日,国民政府发布《告全国同胞书》:“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诰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然为维持吾国家之独立,政府已有最后之决心,为自卫之准备,决不辜负国民之期望。” “9.18事变”前,“不抵抗”只是内部指示;至此,“不抵抗”竟然成了国民党公开的国策!
第二,东北军统帅张学良并不具有安邦定国的雄才大略。 按照今天的时髦说法,张学良属于典型的“官二代”,是在花团锦簇、养尊处优中长大的。他既没有张作霖般从枪林弹雨、尔虞我诈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历练,也没有古之将帅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雄韬伟略。他虽然不算纨绔子弟,但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个公子哥式的人物,并不具有坐镇一方的能力和经验。 9.18事变中,对日本战略目标的误判,就是最好的明证。
第三,东北军缺少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 这是张学良东北军当时存在的最大问题。张学良本人不是李宗仁、白崇僖,他手下既没有何应钦、顾祝同、陈诚那样的大将,也没有宋哲元、吉鸿昌、孙连仲那样的战将。原来有个郭松龄,还因造反给杀了。东北军担任高官的人,不是北洋的老官僚,就是和张作霖一起占山为王的老土匪。这些人,大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张学良上台后开始扶植自己的势力(所谓少壮派),但还没来得及完成东北军上层的新老交替,就遇到9.18事变,自此,东北军的颓势不可逆转。少壮派是在西安事变时才真正发挥作用,但西安事变的结果使少壮派力量四分五裂,东北军在抗战中并没有突出的表现。
第四,东北军战斗力不强。 客观地讲,东北军系土匪起家,军事素质先天不足;又无政治信仰,国家意识不强;长期苟安一方,处于半独立状态,国民政府对东北局势影响力有限。东北军的战斗力在各路军阀中,远远排在蒋介石中央军、李宗仁白崇禧两广部队、冯玉祥西北军之后,甚至连阎锡山晋军都不敌。 以该军的史上实战为例:第一次直奉战争,败给直军;第二次直奉战争,在节节败退之际,靠冯玉祥反水,英国的干预,才逆转战事;郭松龄叛乱,靠日本关东军的驰援,才镇压下去;北伐战争中,败给了蒋介石国民革命军;中东路战斗,惨败给苏军;长城抗战,东北军首先溃败;陕北剿共,一下就报销掉近三个师的兵力。在近现代对内对外战史上,东北军输多赢少,鲜有胜算。 综上可知,东北军面对入侵者,不战而退,一溃千里,既源于决策者的战略误判的诱导,又源于自身先天不足的影响。 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管有多少条理由,肩负保家卫国神圣使命的东北军,畏敌如虎,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拱手送敌,都是后人所不能原谅的。 历史将永远记下这耻辱的一页。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