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9日下午,日军服部、铃木两旅团的联合先遣队进抵河北遵化东北50多公里的喜峰口,由此向东北军万福麟部进攻。傍晚,日军侵占北侧长城线及喜峰口以东的董家口等阵地。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指挥部下英勇抗击。赵登禹奉命派王长海团为先锋,急行军增援喜峰口。王长海是赵登禹亲手培养的年轻指挥官,他带领500人的大刀队趁夜色分两路潜入敌阵,趁日军酣睡,用大刀砍杀,获得全胜,暂时稳定了喜峰口的战局。
日军服部团长令步兵第二十六、第二十七联队一部增援喜峰口,由董家口、铁门关等处发起进攻。赵登禹当即率部前往截敌军,宋哲元令第三十七师王治邦、佟泽光两旅分左右两翼支援,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3月11日夜,第二十九军采取迂回夜袭战术,分左右两路向敌出击。负伤的赵登禹率两个团从左翼出潘家口,绕至敌右侧背,攻击喜峰口西侧日军高地。官兵们身携手榴弹,手提大刀,在夜暗中踏雪前行,于次日拂晓前进至日军三家子、小喜峰口、狼洞子、白台子等阵地。睡梦中的敌人来不及还击,便纷纷被砍杀。
与此同时,佟泽光率两个团从右翼经铁门关出董家口,绕至敌左侧背,攻击喜峰口东侧高地上的敌人。王志邦旅在第一线固守,待左右两路得手后立即出击。此时,驻喜峰口外老婆山的日军赶来增援,双方发生激战,各自伤亡都极为惨重。目军又多次进攻喜峰口,屡屡未能得逞,渐次后撤到遵化以北25公里的半壁山。米哲元部就此收复老婆山。
这场战斗之后,天津《大公报》称赞喜峰口抗战:“竟能使骄妄气盛之日军受偌大打击,此诚足为中国军人吐气。”喜峰口之战的胜利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每日前方的捷报传遍全国,振奋军民们的抗日决心;每日后方的贺电又送至前线,激励将士们再立功勋的斗志。喜峰口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丰碑,而赵登禹和他的大刀队也成了街谈巷议的传奇部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