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战前,因为日本海军陆战队装甲汽车曾在租界耀武扬威过,十九路军对日军出动坦克装甲车作了准备。但当时尚无小口径平射炮的十九路军,只能先以高昂的士气和灵活的战术撄其锋芒。在这第一次淞沪抗战的战场上,幸运眷顾了有备的正义之师,十九路军的手榴弹和自动枪械,先使日军装甲车成了纸老虎,也使尚未到沪的日军坦克失去了威慑作用,甚至在战场上被中国官兵笑话。
在1月23日十九路军的军部紧急会议纪录中,讨论事项第三点即为,“日敌坦克车、铁甲车及飞机甚多,我方缺乏防御器械,应如何补充案”;相应决议则为“电请军政部拨发平射炮及高射炮各若干门,以备应用。”而军长蔡廷锴在会上所作训示如下,“大家既有决心共同誓死守着上海,我们有几点应当注意:上海地面辽阔,大家只能各自为战,即以营连为作战单位,作战时营连长应活泼应战,总以避开铁甲车、飞机、大炮为原则。铁甲车能通过的地方,事先应设法堵塞。为避免飞机、大炮时,一律可移出兵房,只在附近找草棚小屋屯驻,学我们在江西时赤匪攻击我们的战术。(2)各营连长对联络方面,亦应有方式。但无论如何,均须死守阵地,就死得剩一兵一卒,也还须抵抗到底,死完为算。(3)日陆战队没有多少作战能力,只要我们在夜间避免他的飞机与大炮,他们一定不经一击的。”
在具体的反装甲战术上,主要有以下一些描述:
当时十九路军第78师上校军械处长王大文回忆,在该师一次作战会议上,曾讨论对付日军装甲车的问题,设想了不少办法。王大文建议立即派人到昆山、苏州一带农村搜集稻草,趁夜将稻草铺垫到装甲车必经的路面上,挑选最勇敢善战的士兵组成敢死队,每人配有多枚手榴弹埋伏在道路两侧。在装甲车经过时,车轮或发动机被稻草缠住而无法开动,敢死队出击将集束手榴弹塞入车内引爆。后用这种方法炸毁三四辆。
而当时第78师第156旅第六团(即在闸北首先迎战并挫败日军进攻的十九路军部队)中校副团长梁岱回忆,由于缺乏地雷,该团最初吃了大亏,而后采取两种办法,一是组织敢死队潜伏在阵前马路两旁的楼房内,待装甲车驶近后集中投掷手榴弹将其炸毁;二是用铁丝把十个木柄手榴弹捆在一起,埋在阵前50米开外的马路中央加以伪装,手榴弹的信管引线集束到一根铁丝上,这根铁丝另一端牵到阵地内,守军看准装甲车驶近埋设点时,拉动铁丝引爆,炸瘫装甲车并波及跟进步兵,令其迅速溃退。在实战中不仅炸瘫和缴获装甲车,还波及跟进的步兵令其迅速溃退,甚至抓到俘虏。此外,当时第156旅第四团(接替第六团防守闸北)团部上尉副官马行健回忆,由于第六团在闸北以沙包筑成街垒,被日军坦克装甲车冲破后,士兵有的趴到地面上有的攀登到屋顶,前者以手榴弹炸车轮和履带,后者则以步枪手榴弹猛击日军后续步兵,战术配合相当默契。
在战事扩大后,十九路军采取先利用壕沟阻碍日军坦克装甲车,后以手榴弹、地雷将其炸毁的办法,将纯巷战中反装甲作战的成功扩展到半野战。2月19日,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下达关于工事及防敌战事的命令,其中关于防坦克的内容颇为系统,“二关于防敌战车的教令:一,阵地前之河沟,两岸须削成绝壁,并设法增加河沟之宽度深度,但须注意对此河沟设置侧防机关。二,潮水涨时,须将河之下流堵塞,使水增深。三,阵地前无河沟者,须掘外壕,务使敌车不能直达我外壕。四,便于敌车通行之阵地前后,更须多设宽深的陷阱,上面盖以薄板,敷以泥土,使与平地相似,我阵地内的木板须能通行人马。”
值得注意的是,迟至2月20日,地雷才在中方作战记录中出现,此前十九路军并未使用地雷;而开战后,广东水鱼雷局(也负责研发陆地用的地雷)组织不止一个地雷队,每队官兵十多人,赶赴淞沪参战,因此反装甲作战中出现的地雷很可能来自广东的支援,可谓不虚此行。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