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正面战场 > 淞沪抗战 > 内容正文

违令抗日:打响正规军抗日第一枪的名将
来源:360图书馆   2017-05-23 15:28:40

  抗日名将蒋光鼐

 

  如果你走在78年前的上海街头,你一定会去买蒋光鼐牌香烟,因为那是抗日爱国的象征。你还可以看到四处悬挂的蒋光鼐肖像,这是画家蒋兆于1932年在“淞沪抗战”前线为他绘制的油画。当年,那幅油画被印刷成数万张,沿街张贴。

  在这张画像的背面印着蒋光鼐的小传,其中有这样几句:大战开始,他与第19军军长蔡廷锴暨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力保疆土,誓死为国,鏖战月余,杀敌无算,造成“甲午”以来抗暴却敌之第一页光荣历史,举世无不知其人焉。

  蒋建国说:“我对父亲的印象就是从这幅画像上得来的,挂在父亲书房的墙上。他身着戎装,领章上有蒋建国给父亲创作的《蒋光鼐颗星,面容清瘦,表情严肃,嘴唇上将军像》

  边的短髭更增加了几分威严。每当我从这幅画像前面走过的时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那两只眼睛都在盯着我,画活了。”

  蒋建国,蒋光鼐次子、北京市蒋建国政协原副秘书长,2010年6月8日,曹海鹏摄蒋光鼐:“违令”抗日一代名将蒋光鼐去世43周年忌日,他早早等候在北京中山公园的会客室里。一头白发的蒋建国先生,指着黑色衬衫说,“今天是我父亲的忌日,所以我穿着黑色衣服来了。”

  蒋光鼐,第19路军总指挥、“一○二八”淞沪抗战总指挥打响中国正规军抵抗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枪……

  “鼐等分属军人,唯知正当防卫,捍患守土”

  1932年1月28日夜里,突然传来的枪声打破了城市的宁静,火光照耀了夜晚的天空。子夜时分,日军兵分5路从闸北突然向驻守上海的19路军阵地发动袭击。担负沪宁地区卫戍任务的第19路军3个师共3万余人,第60、第61师分驻苏州、南京一带,第78师2个旅驻守上海,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抗战。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战争爆发前不到两个星期,当时任驻守淞沪的第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洞察到了日军的侵略动向,于是提前进行了各方面的准备和动员。

  1月23日,蒋光鼐召开19路军营以上干部紧急会议,讨论了一切必要的应战措施,包括准备军粮物资、部署兵力、发动动员,要求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并且下达了至关重要的一项密令:“如日本军队确实向我驻地部队攻击时,应以全力扑灭之。”正是这种坚定的决心和充分的准备,为后来在战役中有效打击日寇奠定了基础。

  虽然19路军根据这一密令采取的行动,被军政部指责为违命抵抗,不从军令,却是顺应民心,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海外侨胞的强烈支持。从第一道抗日命令起至3月2日发出退守待援通电,所有公开文件都是由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淞沪警备司令戴戟联名签署的。

  据曾与蒋光鼐在“民革”共事多年的张克明介绍,日军入侵上海时,蒋光鼐正在医院养病,当下属问他打不打时,他想都没想就说打,因为“一二八”时期蒋光鼐(右二)与蔡廷锴(右三)这是早在会议上决定了的。蒋建国说:“1931年,19路军奉命参加“围剿”,父亲屡征不出,赴上海养病。而1932年1月28日夜,一接到淞沪警备司令戴戟电话,他立即挺身而出,驱车至龙华警备司令部与戴戟司令、19军军长蔡廷锴共商抗敌大计。当晚,三人步行至真如车站,在真如建立临时指挥部,就近指挥战斗。”

  1932年,淞沪抗日期间蒋光鼐(中)与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右)、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戴戟合影133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守仁创作的铸铜《蒋光鼐像》

  1月29日,《第十九路军为日军犯境通电》发出,电文义正辞严地称:

  “光鼐等分属军人,唯知正当防卫,捍患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种而抵抗,虽牺牲至一人一弹,决不退缩,以丧失中华民国军人之人格。”119路军是清一色的步兵,没有飞机、坦克和装甲车,武器装备落后。士兵多数是广东人,身材矮小,军服上装是对胸棉衣,下着中国式的裤子,头顶不圆正的军帽,脚蹬粤军的草鞋。日军凭借陆海空三军优势,根本不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日军指挥官少将盐泽扬言要在4个小时之内占领上海。

  开战之后,日军飞机低飞到1000米以下低空狂轰滥炸,步兵在坦克、装甲车掩护下多次冲锋,企图突破闸北防线,但在中国士兵英勇抗击之下,连连受挫。未得逞的日军一边提出停火要求,一边增派援军,于31日晚再次发起进攻。

  2月1日,蒋光鼐亲临闸北前线指挥战斗,再1 1月29日,《第十九路军为日军犯境通电》全文:

  特急。衔略公鉴:暴日占我东三省,版图变色,国族垂亡。最近更在上海杀人放火,浪人四出,极世界卑劣凶暴之举动,无所不至。而炮舰纷来,陆战队全数登岸,竟于28夜12时在上海闸北,公然侵我防线,向我挑衅。光鼐等分属军人,唯知正当防卫,捍患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种而抵抗,虽牺牲至一人一弹,决不退缩,以丧失中华民国军人之人格。此物此志,质天日而昭世界,炎黄祖宗在天之灵,实式凭之。

  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19军军长蔡廷锴、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叩。艳子印。

  淞沪抗战我军炮兵还击的情景次击退日军。2月4日,日军又发动进攻,战火蔓延到江湾、吴淞一带,增兵已达1万多人,但我军防线仍巍然不动。盐泽因此被免职回国。这一胜利使全国上下为之欢呼振奋,一扫“甲午”以来的抑郁之气,大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路军和蒋光鼐的名字在大江南北被人们传颂,他的画像被庆祝胜利的群众高高举起。蒋建国不无自豪地说:“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提到过,延安的窑洞红军角里有父亲这张画像。”

  2月6日,日军新任指挥官野村接替盐泽,兵力增到2.5万多人。2月7日,蒋光鼐拟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守住闸北至江湾一线以及吴淞要塞两地区,形成我军左右两翼犄角之势,而将主力集结于南翔以东至真如、大场、杨家行一带,待敌以主力进出江湾、蕴藻浜之间时,即在该地区与敌决战以图歼灭之。当天即把兵力部署下达部队。

  闸北一带,日军以装甲车群分路来攻,我军死守阵地,以肉搏相持,虽伤亡过千,但日军的进攻也毫无进展。日军久攻闸北不下,又将进攻重点转向吴淞,连日以飞机、大炮进行轰炸,所过之处,房屋、炮台损毁殆尽。

  不出蒋光鼐所料,日军一面向闸北、八字桥、江湾猛攻;一面以主力从蕴藻浜架桥偷渡,想包抄吴淞后路。当天上午雨雪纷飞,战斗异常激烈,双方几次展开残酷的肉搏,迫使日军向纪家桥方向溃退。蒋光鼐下令,当晚全线出击与敌决战!然而,“国民党政府一道道停战的命令飞来,如一块块巨石压在父亲的心头”。

  军令如山,蒋光鼐长叹一声,收回出击命令。前方将士都为错失这个战争良机捶胸顿足、声泪俱下。

  在家族记忆中,蒋光鼐当天深夜着便装回到家里,郑重地对夫人黄晚霞说:“现在形势严峻,日军还要增兵,战火还要扩大。有些眷属已经疏散了,但我是总指挥,你不能走。如果你也走了,大家会觉得我没有决心和信心,会影响士气,人心就散了。”

  淞沪抗战的第二天,宋庆龄、何香凝等就到真如慰问19路军官兵1。在她们的主持和组织下,筹设了几十个伤兵医院。何香凝到前线慰问时,天正下大雪,而官兵只穿单衣夹衣各一套。她即发起捐制棉衣运动,5天内制成了3万多套全新棉衣,运送给官兵穿用。

  “我母亲深明事理,与宋庆龄一起,给伤兵喂粥。参加到后方伤兵医院慰问伤病员的工作,每天熬一大锅鸡粥送到医院,一口一口地喂伤病员。”蒋建国说。

  1 宋庆龄和何香凝在战事刚刚开始就呼吁各界人民支援19路军抗战,宋庆龄在炮声隆隆中对19路军官兵说:“你们抗战的枪声一打响,海内海外,男女老幼,都觉得出了口气!亿万同胞声援你们,支持你们!”

  在国民党内,以刚刚下台的孙科为首的国民党留沪中央委员李宗仁、程潜、张发奎、陈友仁等11人,在战事爆发的第二天就联合致电蒋介石、汪精卫:“日人横暴至此,军民愤激、誓死抵抗。昨夜至今午,战事剧烈。我军士气百倍,连获胜利。政府此时当抱宁为玉碎毋为瓦全之决心,以报国家,以谢民众。同人在沪见闻至切,公决应请中央即令近畿各军,抽调劲旅来沪应援,并极力设法接济19路军军实饷糈。”

  留粤中央委员唐绍仪、邓泽如、肖佛成、陈济棠、伍朝枢、邹鲁、白崇禧等26人致电19路军将士:“贵部痛暴日之无理压迫,奋力抗敌,为民族争生存,为国家争人格,迭听捷音,致深钦佩。务望激励将士,坚持到底,同人等誓当竭诚接济,为公等后盾,并请转达各袍泽,共鉴微忱。”

  面对日军最后通牒,父亲下令“用大炮回答它!”

  接二连三的失败,让日军又一次易帅。

  2月14日,日军陆军中将植田抵沪,兵力增至3万余人。

  2月16日,张治中向蒋介石请战,蒋介石命军政部派张治中率嫡系第5军抵沪,并命令:“着第5军归蒋总指挥光鼐指挥。”蒋光鼐决定实行区分作战,下达了兵力布置命令。以第19军军长蔡廷锴为右翼军指挥,占领南市龙华、真如、闸北、八字桥、江湾一线,军部设在真如;以第5军军长张治中为左翼军指挥,占领江湾北端一线,及死守吴淞要塞,军部设在刘行镇。各部务于17日拂晓布防完毕。

  2月18日,日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我军退出租界20公里,撤去此范围内军事设施并永不重建。“父亲愤然拒绝这些无理要求,断然下令:用大炮回答它!”

  20日晨,日军发起进攻,父亲一面指挥部队,一面以19路军名义通电全国:“军人报国,粉身碎骨是份内事,大战开始之日,即本军授命之时。使一卒一弹犹存,则暴日决不得逞……”这种拼死抵抗的决心,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

  蒋介石直接打电话责问蒋光鼐说:“这个仗打得差不多了,下令停火吧!”

  蒋光鼐当即顶撞说:“卫国保土乃是军人天职。强敌压境,怎能不奋起自卫?这仗一定要打,而且已经打起来了,无法收手!”

  在19路军的抗击下,江湾、庙行两处争夺激烈,双方都伤亡惨重。22日,日军倾巢出动,向我军庙行、江湾阵地猛攻,企图从中方守军的阵地中央突破,然后向两侧扩展,将19军和第5军各个击破。守军沉着应战,指挥部调度有方,接连挫败日军的进攻。

  双方激战数日,日军始终未能前进一步。植田“中央突破”的计划终告破产。

  “淞沪抗战”激励全国,后方官兵纷纷请缨抗战,蒋介石拒绝再向上海增兵。而日本内阁决定组建上海派遣军,派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任司令官统一指挥。

  下午8时,我军因援绝兵尽,全线动摇。当晚11时,蒋光鼐被迫含泪下达全线撤退的命令。全军上下“擐甲哀鸣,泪尽以血”。

  19路军的英勇抗战虽然受到国民党政府的压制,但得到了民间的大力支持,国民党政府欠下19路军数月军饷,全依靠国内外的捐款才得以弥补;没有武器补给,竟然用上海总工会自制的土炸弹来抵抗日军的铁甲装备;上海一天之内开辟出几十个伤兵医院。“父亲他们也一次次向全国通电,表达了誓死保卫国土、抗战到底的决心。”蒋建国说,“19路军与第5军乘夜各自按照指定路线撤退,秩序井然,天亮时,主力部队及辎重已离开战场40里,而日军并未觉察。到2日午后,日军才发现中方主力已经转移,开始追击,而中方掩护部队按计划逐次抵抗,使19路军与第5军顺利后撤到第二防线。”

  3月3日,“国联”开会决定,要中日双方停止战争。以后,大规模战事基本停止。

  5月5日,中日签订《上海停战协定》。

  蒋介石决心对“违令”的19路军加以整肃。5月6日,蒋下令将该军一个师调往江西归南昌行营指挥;一个师调往武汉归武汉行营指挥;1939年蒋光鼐和周恩来在重庆曾家岩合影一个师调往安徽。蒋光鼐、蔡廷锴等人据理力争,坚决不服从。

  5月8日,蒋光鼐在杭州写信1给蒋介石,请求辞去19路军总指挥职务。

  5月28日,在苏州举行“淞沪抗战”阵亡将士追悼大会,各界人士4万多人参加了大会,蒋光鼐念及数月来所思所感,凝悲愤于笔端,挥毫亲撰一联:

  自卫乃天赋人权,三万众慷慨登陴,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石烂海枯犹此志;相约以血湔国耻,四十日见危授命,吾率君等出,不率其入,椒浆桂酒有余哀。

  华侨送19路军“化险石”戒指

  “在我们家,有一枚保存了70年的戒指。从外表看,这枚戒指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纯金的戒面上镶嵌着一块椭圆形的石头。”蒋建国回忆说,这石头不是钻石,不是玉石,也不是大家熟悉的其他宝石。它看上去晶莹剔透,凝脂般的石体中融进几丝浅棕色的斑纹,淡雅中显出几分质朴。

  1 全文如下:

  委员长钧鉴:

  职素多病,不胜繁剧。自赣归来,卧病数月,即已屡乞退休,正请命间,适“一○二八”事起,国难当前,军人天职,义当奔赴。祗惟力疾效命,不敢诿卸。今停战协定既已签约,战事即可暂告结束。职劳瘁之余,旧疾益增。极应解除19路总指挥职务。俾得稍舒喘息,安心调养。一俟平复,则有生之年皆报国之日。尚乞钧座鉴其愚忱,即予允准早卸仔肩,以轻罪戾,不胜感戴之至。

  专此。敬请钧安!

  蒋光鼐呈廿一,五,八日于杭州蒋光鼐一家为何珍藏这枚普普通通的戒指近70年?这是一枚“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一位爱国华侨送来的戒指。一天,一位华侨来到19路军后方办事处,他恭恭敬敬地从怀里取出两枚戒指,一定要请工作人员替他转交给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和军长蔡廷锴。在蒋建国和原的家族记忆中,“办事处工作人员一再婉言谢绝,这位华侨急得满脸通红,激动地向工作人员说出了这两枚戒指的来历。”戒指上镶嵌的石头叫“化险石”,它原是非洲土著人身上佩带的饰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进入非洲的英军听当地土著人说,佩带这种“化险石”可以刀枪不入。他们认为是无稽之谈,便找来一些“化险石”摆在地上,然后由一群英军向这些石头射击。结果,没有一颗子弹能打中这些石头。英国军人相信了这石头神奇的威力,从此,“化险石”便成了人们争购的宝物。

  这位华侨听说这件事后,托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非洲购回两粒“化险石”,并把它制成两枚戒指,准备做防身之用。现在,他执意要把戒指送给两位将军,希望他们保重身体,带领部队把日本侵略者打出中国去。

  华侨的一番话让在场的工作人员无法拒绝。他在登记单上写下“崔某”两个字,没留名就走出了办事处。

  从此,这枚戒指被父亲蒋光鼐带在身边。蒋建国说:“父亲一生历经坎坷,许多贵重的东西都丢掉了,但这枚戒指却始终带在他身边。”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及以后的八年全面抗战里,他一直历尽多次险境,但都化险为夷。

  “记得小时候,父亲曾给我讲过一件小事。一天清晨,他刚起床就到屋外的松树下去观察敌情。忽然,日军飞机扔下的一枚炸弹在他住的小屋前爆炸了。一块弹片穿过窗户,深深地嵌进了父亲的枕头。”蒋建国说:“几分钟前,父亲还睡在这里,太危险了。”

  抗战胜利后,蒋光鼐把这枚戒指送给了即将上大学的女儿蒋定苏,他说:“一定要好好保存。”“定苏姐一直珍藏着这一珍贵的礼物,‘文革’时为了免于丢失,用塑料布包裹后藏在花盆的泥土中,才躲过了造反派抄家的劫难。”蒋建国说。

  直到1988年,“民革”中央召开“纪念蒋光鼐同志诞生100周年座谈会”时,定苏姐从山东把戒指带到北京来,表示要把戒指捐献给有关部门,但是不知交到哪里去好,就暂时放在我家,一放又是14年。在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70周年座谈会上,戒指捐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