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当时的日军称一名士兵失踪,要进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严词拒绝后,日军同中国驻军在宛平城和卢沟桥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中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热烈响应,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宣布对日作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疑惑,那就是日本人为什么当初敢打卢沟桥呢?要知道当时的宛平县驻军可不是吃素的,加上占据地利,可以说优势不小,日军到底是哪来的勇气?
其实这是很多因素导致的,并且日军准备十分充分,但没想到这一战直接激发了我中华儿女的血性。
第一点:地理位置
宛平县当时的地理位置很特殊,丢掉宛平县对中国抗战可以说是极为不利。
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便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
当时北平几乎被日军包围: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
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
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
不断的军事演习足以证明日军对卢沟桥以及宛平县蓄谋已久,他们直接以“士兵失踪”这种破绽百出的借口要搜查宛平县,为的就是要与中国军方产生矛盾,从而发动侵略。
第二点:中国当时内部还陷入了一定的内乱,精力不足,边防薄弱
由于国民党首领蒋介石一直将中国共产党当作假想敌并且投入大量的兵力去围剿,当时中国已经是外部强敌环绕,但蒋介石不想着如何驱逐外族侵略,而是对同胞痛下杀手。
这也是日军伺机而动,攻打卢沟桥的原因,想要趁机拿下战略要地,进而发动大面积侵华战争。
而面对日军的大举来犯,当时的中国驻军可以说是忍无可忍,奋起反击,毕竟中国是我们的领土,怎能容忍他们外来的人肆意烧杀抢掠!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丢掉了许多地区,大量的普通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曾经只是出现在古典诗词里的几句话,如今却成为了当时中国人民真实的写照。
这样悲惨又黑暗的岁月,我们又怎能忘记?
七七事变的整个过程清楚地表明,它是日本政府、财阀、政党的共同意志,绝不是什么日本少数军人牵着军部、政府的鼻子走。它是日本大陆政策的必然发展和有计划有准备的行动。
面对如此残忍狡诈的敌人,全国上下同仇敌忾,一致矛头对外,只为夺回昔日祖国的大好山河,打跑那些可恨的日本侵略者!
当然,最后的结果相信各位都知道,那就是我们英勇无畏的抗日英雄们打跑了日本侵略军,取得了14年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洗刷了近代中国近百年来的屈辱历史。
“七七事变”不仅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也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形象的课,那就是面对外敌不能屈服,你的软弱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
落后就要挨打,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还手,恰恰相反,我们还要痛定思痛,奋起反击,俗话说的好,人善被人欺!
而当时国民党面对日军入侵的消极反应可以说是助长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小人得志的日军甚至妄想攻陷全中国,但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是不会轻易消亡的,中国军人的血性是和无畏足以击碎日本侵略者狂妄的幻想!
中国近代以来多少仁人志士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上前仆后继,为的就是中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作为华夏儿女的一份子,我们应铭记那一段悲壮的历史,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添砖加瓦!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