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正面战场 > 平津作战 > 内容正文

平津之战(一)
来源:萨沙   2018-12-20 09:37:25

  可以说,七七事变中,29军官兵尤其是基层官兵都是真正的抗日英雄。以卢沟桥和宛平城的吉星文团为例,他们在一系列战斗中根本无惧生死。

  战争一开始,日军就曾经集中兵力攻击卢沟桥,同时强攻龙王庙,一部强攻宛平城。这三处的29军将士都是顽强抵抗,结果是龙王庙被日军攻陷,而卢沟桥铁路桥守军非常顽强,日军只攻占了桥东侧。东侧的29军一个排守军在激战中没有一个人后退,全部壮烈殉国。

  而宛平城的攻防战更是激烈,在日军精确迫击炮火的打击下,营长金振中,团长吉星文先后受伤,但全部带伤作战。日军对宛平城做过精细的情报工作,对全城非常了解。日军第一炮就将宛平城中的县政府轰塌,还好十几分钟前政府人员已经全部转移到其他地方。

  宛平城之后遭遇日军多次进攻,期间日军还用重炮轰击,但由于守军非常顽强,始终没有被日军攻下。

  稍后29军集中兵力发动大刀夜袭反击。他们趁着细雨和黑夜,一举冲入日军阵地。当时吉星文命令,不许开枪,冲到日军身边用大刀砍。结果自然是日军措手不及,张皇失措,黑夜中自己武器上的优势也无法发挥。经过4小时残酷肉搏战,终于夺回了龙王庙和卢沟桥东侧,将日军全部赶回永定河东岸。

  据当时29军大刀队士兵回忆,他们挥舞大刀扑向的士兵,一些日军还敢于挺着刺刀迎击,一些日军士兵看到这种可怕的场面,忍不住心中恐惧,吓得转身就跑。

  双方大刀拼刺刀,激烈无比。一些日军的人头和四肢被大刀砍的四处飞,鲜血喷出十几米远。

  少数日军士兵被29军士兵挥舞大刀包围的时候,见无处可逃,甚至下跪求饶(后被砍死)。

  相比忠勇的官兵,29军上层的做法可谓让当时的民众瞠目结舌。

  7月8日卢沟桥打响的时候,29军的领袖宋哲元不在北平,而在山东乐陵老家。他的职务暂由29军副军长,北平市市长秦德纯代理。

  秦德纯得知卢沟桥爆发武装冲突以后,第一时间就命令29军代表魏宗瀚(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主席),王冷斋(宛平县县长)与日方代表松井太久郎(日军北平特务机关长,特务工作负责人)等人到宛平调查,期望借此说明29军是被迫应战,以此来制止日方的挑衅。

  此时日本政府方面尚且没有对卢沟桥事变拍板,军方高层还在商讨中。而且当时日本华北驻屯军总司令田代皖一郎病重,奄奄一息,暂由参谋长桥本群代理,由此驻屯军在指挥上也有一定问题,不能立即开战。

  于是,当时的日本近卫内阁给华北驻屯军的命令是:暂不要扩大事变。

  于是,日军华北驻屯军派出代表松井太久郎和秦德纯,在卢沟桥打响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9日凌晨就达成所谓的停战协定,但双方没有书面签署,只是口头的约定。

  这个约定中要求双方立即停止交火;双方撤回原防区,但中国军队必须撤退至永定河西岸;宛平城不得驻扎29军正规军,必须由石友三的冀北保安队两个连300人接防。

  可以说,当时29军方面对这个协议总体是满意的,除了撤退至永定河西岸以外,其他两条也都基本照做了。

  但在其他旁观者看来,这显然是比较危险的。

  双方停火实际是对中国不利,因为29军此时肯定不会主动进攻日军,达成这样的协议等于让29军完全的守势,让日军随时可以先发制人的进攻国军。

  不过这点尚且不算非常严重,但宛平城作为拱卫北平南方最为重要的一个要塞,如此重要的地方,却由没有重武器的保安队来驻守,显然是送羊入虎口,是非常危险的。

  后来保安队开到宛平城的时候,路上被日军武力拦截,当场打死一人,打伤数人,并且让他们把所有机枪全部送回北平,连轻机枪也不允许带进城去。

  如果就这样的300人的保安队防守宛平城,恐怕日军出动一个连也可以轻松攻下该城了。

  这样的条件也毫不犹豫的答应,显然此时的29军高层非常急切期望双方立即停战。

  不过日军方面却根本没有遵守这个协定。在所谓达成口头协议之后几小时,日军向宛平城内开炮轰击70多发炮弹。

  当天保安队除了伤亡和回北平送机枪的人以外,还有不到200人赶到宛平。根据协定,此时吉星文团3营救必须从宛平撤退,而日军也应该全部撤退回原防区。但日军不但没有撤退,反而认为29军正规军已经从宛平撤退,是个进攻的绝佳时机。

  稍后他们在10日再次全面进攻,攻打宛平城,而29军吉星文团并没有撤走,所以立即以猛烈的轻重机枪火力还击,日军进攻再次被国军击退。但另一股日军又乘机占领了龙王庙。

  对于此次事件,日军无耻的解释为,是日军搜索阵亡士兵尸体,和29军误交火!

  11日,29军官兵抱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主动出击,又夺回龙王庙。

  日军初期作战不利,加之伤亡不轻,全军后撤到大枣园山休整。

  在29军官兵和日军血战期间,他们高层却仍然全力试图和日军停战。

  7月11日,宋哲元从山东老家赶到天津,立即召集29军高层商讨如何应对。

  其实单单就是他去天津,就是一个大问题。

  早在7月8日,也就是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当天。

  蒋介石下命令,让宋哲元立即从老家山东赶赴保定统一指挥国军部队,随后连续数日发电催促宋哲元就任。

  为什么去保定呢?这是因为日军从三面包围北平,而日军在天津也有驻军,显然平津并不容易守住,一不小心就被日军包了饺子。

  所以蒋介石在保定设立指挥所,此时保定已有国军重兵集结,同时离北平也有150公里左右,日军再厉害,短时间内也无法打到保定,此处是比较理想的战役指挥总部!

  但宋哲元并奉命没有去保定指挥29军作战,而是直接从老家山东乐陵赶往天津。

  29军的领袖宋哲元,他是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军阀之一,是西北军第二任领袖。宋的一生毁誉参半,对他最大的指责,一是七七之后一系列试图自保的行为,另外一个就是在军阀混战时期,在凤翔杀死了几百俘虏。

  去保定是指挥军事作战,去天津干什么呢?天津,北平一带如果要打的话,自然有统兵大将几个师长,张自忠,冯治安,赵登禹负责,如果需要人统一指挥,也完全可以由能力卓越的张自忠或者冯治安领导

  显然,宋哲元此行目的并不是去打,而是为了亲自去和日军谈判。

  当时国民中央政府领袖蒋介石态度已经非常明确,就是中国方面不会让出河北省和华北。他一再表示如果日军一意孤行,就要决一死战。

  他在卢沟桥事变当天则电报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在要求宋哲元准备开战的同时,蒋介石在7月8日就下令孙连仲,庞炳勋,高桂滋等和29军有渊源的约5万军队(以前都是西北军),立即开赴石家庄一线准备增援平津。

  随后又调动刘峙,商震,汤恩伯部约10万中央军迅速向河北开进,短时间内赶往河北增援的国军部队高达15万人,还有大量的其他部队也向华北移动。

  蒋介石还电告宋哲元,要求他立即做军事上的准备:守土应具决死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应付!

  蒋知道河北局势对国军不利,日军掌握进攻的主动权,所以又特别指出,必须尽快修筑防御工事,准备防御作战:务望在此期间,从速构筑预定之国防线工事,星夜赶筑。如限完成为要!

  9日,蒋介石向全国发表动员令,要求:全国个地方,各部队仍应切实准备,勿稍疏懈,以防万一,是为至要!

  11日,蒋介石在全国范围调动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的中央军部队向郑州为中心的陇海铁路,平汉铁路集结,同时命令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立即部属津浦线北段防御。

  可见,蒋介石已经彻底准备跟日本人拼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