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南苑距离北平城不到10公里,按照普通步兵行军速度,也就是大约每小时4到5公里,约1到2个小时就可以撤退到北平。
如果乘坐汽车的话,即使路不太好走,30分钟也足到达。
没想到的是,这短短的几公里,却又成为南苑守军的大灾难。
此时赵登禹命令郑大章的骑兵师残部率先撤退,如遇日军拦截,务必打通撤退路线。
郑大章的骑兵部队剩下的不到半个团,他们第一批撤出南苑。骑兵行军速度快,这几公里的路程对他们来说算不了什么,很快就赶到北平城下。
一路上骑兵部队并没有遇到日军拦截,但由于南苑,团河,宛平各处部队都有向北平撤退,又没有统一指挥,导致路上很混乱,人马争道,阻塞道路。
骑兵师成功退到北平的时候,赵登禹已经率领132师等部在撤退向北平的途中。
同时佟麟阁也率领军官教导团,军事训练团的学生兵等部随后撤退。
当时29军通讯比较落后,没有无线电步话机这种先进的通讯工具,在有线电话被日军切断以后,各部失去了联系,仅能传令兵传达命令。
此次撤退途中,郑大章,赵登禹,佟麟阁三人互相无法联系,各自率部撤退,互相之间也无法有效保护,这是赵佟两人光荣殉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各部撤退秩序大乱,各支部队混杂在一起,都在通往北平的一条土路上行军,中间还有大量非战斗人员和畏惧战火逃命的平民,非常的混乱。
本来这就很乱了,在加上日军追击又很凶,一些后卫部队还同日军混在一起近战肉搏,另外日军20多架飞机沿着土路来回扫射轰炸,秩序就更乱了。一些部队处于兵败如山倒的局面,基层军官也同士兵走散了,官兵各自向北平涌去。
显然要向在路上想拦住撤退的部队,恢复他们的组织是不可能的。
看起来只能等他们撤退对相对安全的地方,才能重新把部队组织起来。
132师师长赵登禹将军准备在大红门一带作为部队的收拢点,将大部分撤退的南苑部队重新组织起来,准备阻击日军的追击。
29军副军长佟麟阁的想法也几乎是一样。他在撤退时就命令一部务必占领大红门附近一个高地,阻拦日军的追击,同时准备在大红门附近收拢退下去的南苑败军各部。
当时南苑守军全线撤退,日军尾随追击。南苑附近都是平原,29军没有汽车,没有装甲车,本来是跑不过日军机械化部队的。
好在南苑附近大片高粱地保护了他们,撤退的部队以高粱地作为掩护,大部成功摆脱了日军南苑攻击部队的追击。
其实撤退是战争中最大的一门学问,是最不容易的。
一个受过正式训练,有风雨实战经验的将军来说,在己方实力占优的情况能打得赢仗算不了不起。就如同美军在诺曼底登陆以后,盟军部队各方面都远远超过在法国的德军,接连获胜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战史研究人员经过统计,古往今来的战争中,实力优势一方获胜的占到八成多。
己方实力稍逊能打得赢仗,算比较厉害,但并不算特别厉害。因为战争有很多偶然性,每支军队也有自己的弱点,只要把握住形势,还是有可能的。就比如三国时期曹操战胜袁绍,刘孙联军赤壁大败曹操。
己方实力完全处于恶劣时,却能全身而退,这样的将领是相当了不起的,也是极少的。
因为撤退,必然是敌人实力占优,我方情况不利。我方既然不利,就肯定面临着被歼灭或者重创的危险,换句话来说,这支部队里面大部分的人就很可能没命。
处于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人都会本能的全力求生,没有人愿意去死,说通俗一点,就是拼命的跑,顾不了别人了。
想要撤退时候从容,一是要指挥官厉害,能够统筹全局,二是部队训练有素,受过这方面的训练。
不然,任何一支劲旅都难免全军崩溃。
我们后来为什么说林彪厉害,不在于他那么多胜仗,而是在如四平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林彪头脑冷静,顶得住压力(毛泽东强令其死守四平),更能够妥善指挥部队撤退,从而保住大部分兵力,保住了本钱。
而三大战役的辽沈战役结束,廖耀湘西进兵团所属新1军、新6军、新3军、第71军和第49军共计5个军12个师10万余人由于在撤退到营口期间被解放军50万人多方拦截,指挥部也被打掉,全军陷入混乱中。
要知道,新1军,新6军是国军五大主力中的两个,是最有战斗力的部队。林彪都说过,如果一对一,我们没有一支部队能够对付的了新1军和新6军。
如此之精兵,没想到只是因为撤退时候的混乱,仅仅2天2夜就被全军覆没。战后统计,仅解放军6纵两个排就抓获的2000名战俘中,更让人吃惊的是,这2000多人中竟然有5个军9个师的番号。
全部被歼灭,兵团司令廖耀湘中将,新6军军长李涛中将,第71军军长向凤武中将,第49军军长郑庭芨中将被俘。
连精锐的廖耀湘兵团结局都如此之惨,所以一旦撤退时候部属失当,阻挡敌军追击的部队没有防御住,或者防御有漏洞,很容易全线崩溃。
一旦秩序乱了,这支军队实际上就失去了组织,没有组织的军队,也就不能算是军队,等同于被歼灭了。
所有撤退想要相对顺利,就必须有个周密的计划,其中最关键的必须安排一部掩护。
这部就是非常危险的,电影《集结号》中谷子地那个连,就是负责掩护殿后的部队,最终全军覆没了。
有些人觉得那个团长太不讲道德,为什么不让那个连阻挡一下就撤呢?这是因为团长也没有办法!
其实就算这个连全军覆没所阻挡敌人的时间,也不足与保证该团安全撤退,所以为了大多数人,只能牺牲这一部分人。按照残酷的战争的道德观点衡量,团长做的并没有错。
此时南苑守军已经被打乱,部队又没有统一的指挥,更没有专门负责殿后掩护的部队,这是极为危险的。
但即使再危险,毕竟这不是南京保卫战中的大撤退。当时南京三面被8个师团24万日军包围,一面还是被日本军舰封锁的长江,国军8万部队(其中3万新兵)力战不敌,突围又四面遇敌,遭受了很大的伤亡。
南苑离北平近在咫尺,理论上撤退是不难的。
更重要的是南苑四面基本都是29军的控制区,都可以撤退。实际上南苑守军有一部向北撤往北平,一部向南撤往保定。
这几个方面都可以走,日军如何想狙击他们自然很困难,因为不容易判断他们走哪条路。如果是在日本作战,问题倒是不大,无非是四处派出军队埋伏好了,埋伏个几天,总有一路能够遭遇敌人。
但日军又是在中国作战,无法长时间埋伏,一旦被当地的中国居民发现,肯定会通知29军,那么埋伏也就是犯傻了。
所以,一般来说南苑这次撤退还是相对容易成功的,赵登禹下达的南苑撤退令也算是正确的。
没有想到的事情又发生了,大汉奸潘毓桂再次把南苑守军撤退路线告知日军。
由此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得知了最佳的伏击点。
本来日军至少要使用数千人四面埋伏堵截,既然得到这个情报,那就不需要用这么多兵力了。
日军接到潘毓桂的密保后,急调东边刚在通县作战获胜,赶往南苑增援的华北驻屯军的萱岛联队1000多人赶往大红门一线,准备伏击撤退的南苑守军。
这就是南苑守军绝对无法想到的事情,他们由此遭遇了惨重的伤亡。
凡事都是有利有弊,高粱地掩护了撤退部队,却也便于日军伏击部队的隐藏。
----------------日军此次伏击的是通县来的一个联队主力1000多人,由于他们离开通县,通县兵力空虚。此处的伪军乘机反正,将当地200多日军全部歼灭,混战中还杀死了100多名日侨韩侨,也算是报应。
日军对此次伏击准备相当充分,他们知道29军主要通过唯一的一条公路撤退。日军赶到大红门一线后,立即占领大路附近的村落,在村里面的制高点加上轻重机枪和迫击炮。同时派出大量战斗分队,以轻重机枪为火力核心,埋伏在大路两侧。。
当时从南苑到大红门的这条公路是黄土路,并不宽。公路两边都是青纱帐,29军步兵虽然可以钻入高粱地撤退,但重武器和汽车,马匹,辎重运输都必须走这一条公路。
当时从南苑到大红门不过几公里,本来沿着大路瞬间就可以到,实际上打头阵的骑兵部队已经顺利通过了。
没想到日军突然在此处精心设置了伏击圈,用强大火力疯狂射击,大路上的国军几乎瞬间就伤亡惨重,阵亡者中间就包括赵登禹和佟麟阁两个将军。
赵登禹将军率领一部乘车先撤退到大红门,随即收拢部队,准备稳住阵脚后还击。
结果却在大红门御河桥时附近遭遇日军重机枪的猛烈扫射。由于赵的坐车在大路上非常显眼,成为日军主要攻击的目标。
后来统计赵登禹将军的坐车中弹至少50到60发,被打成了马蜂窝状。之后,车子还发生了爆炸,赵将军当场受了伤,同车的几个副官则不幸阵亡。
没死的卫兵将冒着日军机枪的猛烈射击将赵登禹拖出车子,发现他伤势很重,就要把他背进北平城治疗。
当时情况非常严峻,公路上南苑守军在日军扫射下死伤惨重,幸存官兵慌忙向高粱地突围,互相拥挤。由于没有统一指挥,秩序完全混乱,除了少数官兵自发还击以外,基本没有有效的抵抗。
赵眼见部队基本是在被单方面屠杀,就坚持留下来指挥,不肯去北平。他带着伤,满脸是血,站在原地指挥。
赵将军一手拿着驳壳枪,一手拿着大刀,站在路边大声命令附近的部队还击。
赵登禹身高1米90,身体强壮,非常英武。他满脸是血,手持武器在极大危险中从容指挥的这个场景 为很多29军士兵所看见,并且都被深深震撼。
甚至直到半个世纪后,这些老兵都毫不费力的回忆起这个场面。
就在赵登禹带伤指挥的时候,却没想到此时日军飞机又飞来轰炸。其中一发炸弹落在赵登禹身边,巨大的爆炸威力将赵将军两条腿炸断,身上也都受伤。
他身边的卫兵们也伤亡殆尽,剩下没死的奋力为赵登禹包扎,但伤口太多,血流成河,卫兵们拿着绷带尽然无从下手。
此时已经陷入昏迷的赵登禹将军突然睁开眼睛对卫兵们说:我不会好了,军人战死沙场是本分,没什么值得悲伤的。只是老母年高(赵登禹是知名的孝子),受不了惊吓,请你们替我安排一下,此外我也没别的心事了。
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就断气了,第132师师长,中将军衔的赵登禹将军壮烈殉国,时年39岁!
这是整个抗战中殉国200多名国军将军中的第一人。7月31日,国民政府颁布褒奖令,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
这个赵登禹是西北军内最有名的一个将军,也是一个优秀的武术家。
赵是山东菏泽人(当年叫做曹州府),从小由于家里贫穷无力供其上学,只能在家务农。所以赵从没有进过学堂,参军之前基本不认字,他的文化都是加入西北军以后学到的。
赵登禹从小性格刚烈强硬,爱好武术。他13岁时候拜当地有名的洪拳宗师朱凤军为师,系统的学习中国武术。
没有几年时间,赵登禹就学成了一身好武术,人也长成一个一米九的大汉。
据赵登禹的战友回忆,赵精于拳术,会使很多武器,尤其善使大刀。平时练刀的时候,赵手持木刀能与十余人对阵。另外,赵登禹的臂力惊人,平时举数百斤磨盘为练习。
赵登禹的武术并不是现在的花拳绣腿,而是用在战斗中一刀一枪的硬功夫,完全是极为实用的武术,是中华武术的精华。
1914年,赵登禹同哥哥赵登尧和两个好友一起步行900多公里,用了20多天时间从山东老家赶到到陕西临潼冯玉祥的第16混成旅投军,时年赵17岁。
当时西北军已经招募到足够的新兵,本来是不要赵登禹的。
好在募兵军官看在赵登禹身体强壮,身材高大的份上(冯玉祥本人非常魁梧,对大个子的军人有很强的好感),还是将其收入部队,但不是在编的兵员,只管饭,不发饷,就安排在佟麟阁担任连长的那个连。
其后一次阅兵的时候,冯玉祥一眼就看中这个大个子士兵。在得知赵学过功夫以后,也有些拳脚功夫的冯玉祥要求和赵下场练练。
结果膀大腰圆,身高1米92的冯玉祥连续三次被赵登禹轻松打翻,就像成年人打小孩子一样。
冯玉祥对赵登禹非常满意,将其调入自己的卫队,成为一名贴身卫士。
之后赵登禹从一个普通卫兵坐起,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由于作战勇敢,又颇有头脑,在30岁时积功升至西北军的27师师长。
赵登禹带兵很严格,非常重视军队纪律,部下任何违背纪律都会遭到重罚。
一次部下几个兵偷吃了老百姓的几只鸡,被老百姓告到赵登禹处,赵下令将这几个士兵每人打了30军棍。
要知道,这种问题对于军阀部队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军阀部队一般后勤都极差,所以在行军所到之处掠夺食物是必须的事情,但赵登禹的部队绝对没有这种现象。
还有一次,赵登禹一个堂弟赵登舜请假回家后超期不归部队,也被赵登禹下令打了30军棍,很多人求情都被拒绝。
赵登舜被这一顿军棍打伤,后来退出军队长久养伤,但他也没有记仇,后来在赵登禹讯过后照顾了他的一家人。
六亲不认,严明的军纪让赵登禹的部队战斗力比较强,也是西北军的一支传统劲旅。
不过他的时运不济,西北军很快被蒋介石击败,分奔离析,番号也变为了29军。
部队规模缩小了10多倍,赵登禹也从西北军师长变为29军第37师第108旅旅长,该部随即参加了著名的长城会战!
当时日军攻打29军防御的喜峰口,炮火非常猛烈,29军平均每天伤亡1到2个团,几乎支持不住。眼见白天挡不住日军飞机,重炮,坦克的冲击,宋哲元决定组织西北军特产大刀队夜袭。
于是108旅旅长赵登禹亲自带领数百大刀队夜袭,要知道当时赵登禹已经是少将军衔的旅长。
那时候西北军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大刀队也叫做敢死队,是非常危险的。一般就算大刀队袭击成功,活着回来的不会超过一半人。
---------------------赵登禹的坐车,可以看到已经被打的千疮百孔,上面还有殉国的赵登禹副官遗体。下图是29军高级将领,后排右起:佟麟阁、赵登禹。
长城会战中,赵登禹率领几百大刀队经过多次,造成日军很大伤亡。夜战中枪的作用较低,一是不容易打中二是容易暴露自己。赵登禹的大刀队有些人不带步枪,背着大刀和十几枚手榴弹上阵。他们遭遇日军以后,不到50米内不攻击。一旦进攻就立即挥舞大刀冲入敌群,然后猛烈砍杀,同时向日军盘踞的房屋,阵地投掷密集的手榴弹。
日军虽然受过严格刺杀训练,但他们陆军的训练全部是针对苏联人。苏联人就算在二战期间一般不打夜战,所以日军的夜战能力一般,往往被大刀队杀的措手不及,落花流水。
曾经有一个大刀队员直接冲入日军营房,连续砍死十几个仓促起床的日军士兵。
期间赵登禹手持大刀,踩着积雪同官兵们一起冲锋,被日军炮弹击中了左腿,鲜血顺着棉裤裤管往下流。赵登禹只是简单包扎了一下伤口,找来一根木棍,拄着木棍继续跟着部队急行军。
这一仗也砍死500多日军,摧毁重炮十几门,烧毁大量日军辎重。
之后赵登禹多次出击,几次重创日军,日军在喜峰口伤亡约有5000人,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死于刀伤。
死于中国军人粗糙的大刀片下,对日军来说是极可耻的死亡,日本报纸也说这是日军明治建军以来最大耻辱。
长城会战后,108旅被扩编为师,赵登禹由此也担任132师师长,被授予中将军衔,下辖4个旅,总兵力约1.5万人。
卢沟桥打响之前,132师本来是在河间县驻防,并不在平津一线。后由于日本方面强烈要求冯治安37师必须从北平城内撤退,132师的27旅奉命赶赴北平接防!
之后南苑空虚,佟麟阁向宋哲元紧急要求援兵,赵登禹奉命率领在团河一线的2旅紧急赶赴南苑增援,而该师1旅和28旅由于没有作战准备,还远在河间,大名一线。
赵登禹这个第2旅在增援南苑途中,由于汉奸潘毓桂的出卖,遭遇日军伏击,最终只有一个团赶到南苑。
没想到赶到南苑之后几个小时就遭遇日军全线进攻,不到24小时赵登禹将军就阵亡在大红门。
赵登禹将军殉国的时候,他的母亲高龄70,妻子刚刚27岁,还怀着7个月的身孕。赵有一儿一女,儿子4岁,女儿也只有2岁。赵殉国后,他的妻子经受不住这个打击,由此精神失常,终身没有完全康复。
赵将军死后,棺木被藏在陶然亭内龙泉寺八年之久。寺内的和尚回忆,有时候到了晚上,赵登禹将军棺木附近会传出教导士兵的说话声。和尚们认为是赵将军英灵不灭,对此十分敬畏,常年供奉香火。
抗战结束后,1946年7月28日北平市政府在中山公园举行赵登禹的公祭,由国民政府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亲自主祭,并且将棺木厚葬于芦沟桥西1公里左右的西道口。
国府为了纪念赵登禹将军,白塔寺东的一条街道命名为“赵登禹路”。
中共建国以后,由于赵登禹将军不是中央军,没有和中共作战过,更是著名的抗日英雄,对其也还算不错。
有毛泽东亲自署名,认定赵登禹是革命牺牲军人。
但文革期间,赵登禹的陵墓被红卫兵捣毁,尸骨也被丢失,无法找回,赵登禹路被改为白塔寺东街。
抗日英雄落到这样的下场,实在让人感慨!
赵登禹还有个打虎将军的外号,也有张打虎将军的照片。实际上,那只老虎确实是被赵登禹打死的,但并不是像武松一样用拳头,而是用手枪,那时候赵登禹20岁,地点是在湖南的常德。
当时由于有老虎下山伤人,赵登禹奉命和战友上山巡逻,遭遇老虎后乱枪将其打死。
实际上,单靠人力不借助任何工具,打死一头老虎是根本不可能的。
老虎是目前地球上陆地生物钟,最有强的野生动物之一。他前肢一次挥击力量达1000公斤(泰森最鼎盛时期直拳最大力量可以达到270公斤), 犬齿咬力达到1000公斤,爪刺入肉体深度达0.1米(可以刺穿任何角度的人体),百米跑速度是4秒43(人类世界记录是9秒69),奔跑时跳跃距离可达12米(人类世界纪录是8.95米),立定跳高3.5米(人类世界纪录1.8米),。人无论力量,速度,身体的脆弱程度,杀伤力都无法同老虎相提并论。
人类有历史记载的这么多年,从没有一个人类空手打死过老虎,所谓武松打虎也是小说虚构。如果武松真的打死老虎,那么这只老虎也肯定是重病在身或者马上就要老死的,在断气前几分钟遇到武松。
即使古罗马的角斗士,身穿铠甲手持短剑这类武器同老虎搏斗,最终结局也有八九成是角斗士被老虎咬死。
当时赵登禹用手枪打死老虎之后,冯玉祥处于宣传西北军的想法,让赵将军骑在死虎身上派了几张照片,还亲自写道:打虎将军。冯玉祥题。
由此传扬开去,以讹传讹,就变成了赵登禹赤手打死一头老虎了。
在赵登禹殉国的同时,佟麟阁将军也指挥部队撤退到大红门附近。
他同赵登禹一样,也在大红门附近收拢撤退的部队,只是由于通讯中断,两人并不知道对方的情况。
当时日军伏击还是很凶狠,机枪子弹密集的射向大路。
各部已经混乱,士兵找不到自己的排长连长,军官也找不到自己的士兵。
佟麟阁下令凡是军官都必须指挥部队,将撤退部队组织起来,准备向南苑反攻。
当时基层官兵还是很忠勇的,顿时收拢了上千人。一些学生兵挂着准尉实习军衔,一些士兵也立即聚拢到他们附近。
正准备这些官兵反攻日军步兵的时候,突然遭遇日本飞机的猛烈轰炸。
十几架日机来势凶猛,炸弹连续落在29军官兵群中,炸死炸伤了很多人。
佟麟阁将军见状只得下令各部暂时躲往高粱地,佟自己在几个卫兵的掩护下刚进入高粱地,却没想到却遭遇了一股日军伏击。
这股日军早已埋伏在这里,发现佟麟阁穿着高级军官的军服后,立即用重机枪猛烈向其射击。
佟将军顿时腿部身中弹,流血不止,卫兵赶忙替他包扎伤口,要将他送到后方治疗。佟却说:情况紧急,抗敌事大,个人安危事小。随即他亲自指挥卫兵们击退了这股日军的伏击。
就在卫兵出击的时候,却没想到另一股追击的日军突然从高粱地隐蔽处杀出,双军近在咫尺。混战中29军副军长佟麟阁将军头部,胸部接连中弹,光荣殉国,时年45岁。
7月31日,国民政府发布褒恤令,追赠佟麟阁为陆军上将,也同样将北平南沟浴大街改名为佟麟阁路。
佟麟阁的经历和赵登禹基本一致,唯一区别的是佟为知识分子出身。
他是河北高阳人,虽然也是农民家庭,却受了不少教育。在他7岁时拜自己的舅父胡先生为师,熟读经史,擅长书法。
16岁时凭书法功力考入高阳县衙做了书记员,每月可挣10两银子养家。
20岁时,由于在老家高阳县目睹了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佟麟阁愤然投笔从戎,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
由于知识分子出身,为人诚恳正直,业余时间除了看看书,练练字,骑骑马以外没有任何不良嗜好,跟吃喝嫖赌抽样样俱全的旧军阀将领完全不同。
冯玉祥曾在《模范军人问答》中这样评价佟麟阁:他是一个极诚笃的基督徒。能克己,能耐苦,从来不说谎话。别人都称他为正人君子。平素敬爱长官,爱护部下,除了爱读书。没有任何嗜好。
也是西北军中最有名的一个练兵大师,几十年来训练出很多精兵。
他的旧部佟泽光回忆说:“佟将军在二十五混成旅任团长时,曾在野外召集各级军官亲自作各种示范动作。那一次我也参加了。他作了瞄准、投弹、射击、利用地形 地物等各种基本动作。他一面讲解要领,一面作示范。不但动作准确,而且所讲要领,深入浅出,大家都听得懂。他作完了示范动作以后,就让大家练习,然后找出 各种类型的军官加以评比,效果良好。
佟麟阁对于抗日是非常积极的,卢沟桥打响之前宋哲元并不在北平,29军军长一职暂由副军长佟麟阁代理。
得知日军进攻卢沟桥,佟麟阁在南苑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慷慨陈词:中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冲。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佟麟阁抱着牺牲决心,在开展之前不但留下了遗书,还将身上值钱东西全部留下。
之后,佟麟阁果然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壮烈殉国。
佟麟阁阵亡之后,部下冒着极大的危险将其遗体抢回北平城。佟麟阁妻子彭静智看到丈夫遗体满身是血,血肉模糊,当场就晕厥过去。
文革期间,佟麟阁家人的遭遇和赵登禹类似。佟麟阁路被改名,留在大陆的家人也被冲击,被赶出城市押送到老家高阳县做农民,家里财物也被炒得一干二净,佟麟阁的妻子就在高阳县去世。
--------------------上图佟麟阁将军也在南苑撤退途中殉国,下图赵登禹殉国地方也在大红门。抗战刚刚开打不到一个月,就殉国了两个中将,足可以预兆这场决定民族生存的大血战的惨烈。
在从南苑退回北平的一路线,南苑守军伤亡达到3000人,超过了南苑保卫战的2000多人伤亡,由此南苑7000多人守军仅有2000人幸存。
赵登禹,佟麟阁,郑大章三个在南苑负责指挥的将领中,仅有骑兵师长郑大章因为奉命先撤,侥幸突围回到北平。
当时在北平29军军部的秦德纯回忆,28日下午北平已经失去了同南苑的联系。秦德纯,张自忠,宋哲元正在开会商讨下一步如何办,突然看到郑大章衣衫不整,神色惶恐的冲入军部办公室报告:佟麟阁副军长,赵登禹师长都已经阵亡,南苑官兵伤亡极重,我的骑兵师剩下不足一半。日军跟着追击,很快就会打到北平!
当时宋哲元他们都吃了一惊,他们明白,北平是守不住了。
但让宋哲元这些人没有想到的是,29军的基层官兵却不甘心失败,他们几乎是自发的全线出击,在天津,通县,廊坊,丰台等地重创了当地的日军。一场平津地区的局部反攻就这样开始了。
这里,老萨多说一下潘毓桂的事情。
大家可以看到,南苑此次惨败中,潘毓桂这个汉奸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其实河北汉奸众多,比如殷汝耕,王克敏,汤尔和,王揖唐,齐燮元,但潘毓桂是汉奸中相当无耻的一个。
一般来说汉奸多少还有点遮遮掩掩,多少有点惭愧。
但潘毓桂则是一个正气凌然的汉奸。
他在担任伪北平公安局局长时候曾经公然对部下说:各位愿意当汉奸的,留在北平,我潘毓桂保护他,不愿当汉奸的,自己小心……
公然承认自己是汉奸,这个勇气可是不小。
潘毓桂早在1935就和汉奸白坚武共同筹划了搞什么华北国的伪政府,虽有日本强力支持,但河北大部分地区毕竟是29军控制没有获得成功。
1937年前后,潘毓桂开始公然和日本合作,先后提供大量军事情报给日本人。照常理来说,这样一个人肯定会被排除出29军高层,但宋哲元对其相当信任,给予重用。
为什么呢?因为宋哲元和潘毓桂是世交,私交非常深厚。潘父潘文楼,曾在广西做知府。宋的父亲原为潘父的幕僚,两家人两代相交,友谊深厚,因此宋对潘信任不渝,视作亲信。无论平时还是战时,潘毓桂始终可以自由出入29军军部,参与最高级别的会议,接触到最核心的机密。
军阀往往把个人感情当做国家大事,所以潘可以获得大量核心情报,这是别的汉奸办不了的。
77事变后,日军攻陷平津一线,作为汇报,让潘毓桂担任了担任伪北平警察局长,后来又被任命为伪天津市市长。
可惜好景不长,潘毓桂虽然无耻,手段却比较低劣,不是新派汉奸的对手。
在1938年他在汉奸内讧中失利,此时的日寇已经豢养了新一代的走狗,对能力平庸的潘毓桂不在看重。潘为了挽回败局,曾经命令打手贾少卿刺杀日本人安排的汉奸接班人,但没有成功,反而引起日本主子的大怒。
潘被迫辞去市长职务,之后做了很多年各种伪职,如汪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汪伪华北垦业公司董事长,助纣为虐。
潘毓桂在抗战胜利后被国府逮捕,上披挂写着“汉奸潘毓桂”的布条,一路从北平押解南下。
但他丝毫不认罪,反而拿出一套曲线救国的理论,无耻的声称泄露29军机密是为了国家利益。按照潘毓桂的说法,29军只要迅速战败以后,就会投降,受日本领导。在潘毓桂看来,只有日本的殖民才是对中国有利的,日本人屠杀中国人是有利于中国利益的。
姜文有个著名电影叫做《鬼子来了》。姜为了表达自己对中国人的蔑视之情,将原作大肆篡改,将主要情节全部改成了中国人完全低劣的形象。由此,虽然原作者愤怒的控告姜文,但该片深受西方人的欢迎,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该剧中姜文嘲笑中国人对内残忍对外宽容,放日本人回国,却处死了汉奸。
其实就单纯这点来说,老萨觉得处死汉奸是完全没错的。
为什么?因为中国历史上汉奸的危害绝对不比日寇要小。
中国领土辽阔,人口众多,只要内部能够团结一心,外敌是不容易战胜我们的。
但如果外敌通过汉奸了解中国内情,同时通过汉奸引起中国内斗和分裂,那么中国就相当危险了。
以南苑大战为例,如果不是潘毓桂将情报告知日本人,首先赵登禹经过团河的那个团不会伤亡过半,其次南苑学生兵阵地不会成为日军主攻方向,学生不会死伤那么多人。最后,日军绝不可能在大红门伏击南苑撤退部队,赵登禹佟麟阁和其他3000人不可能战死在大红门一线。
可以说,潘毓桂和日军联手,杀死了5000多名中国士兵和两个29军将领,这种罪行难道比日本人要轻?
各国对于内部的叛徒,都是从不手软,连以民主宽容著称的美国也是这样。甚至连黑手党对于叛徒也是要啥之又杀,因为叛徒危害太大,也太危险了。《教父》中,迈克尔的妻子死于叛徒卫士安放的炸弹,迈克尔的哥哥桑尼死于叛徒妹夫和敌人的合作伏击,迈克尔自己两次差点死于叛徒之手,一次是自己最信任的部下,一次是自己的亲哥哥。
这些人的结果,无疑不是被处死!
全世界都是这样,难道中国人对待叛徒反而应该宽容?
老萨对姜文没有什么好感,他的所有电影中基本没有什么内涵,相当的浅薄。
《鬼子来了》这部电影中,对中国人的形象太过于丑化。诚然,现实中确实也有这样的人,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仅仅为了投外国人的喜好而拍摄丑化中国的电影,这也算是没有道德。
且不论是不是汉奸,单凭潘毓桂窃取军事情报一项就是标准的间谍罪和叛国罪,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该杀了!
至于潘毓桂被捕后的说辞倒是不令人吃惊。其实这些也没什么新意了,无数汉奸都说过。
任何一个最无耻下流的人,总能给自己编出高贵的理由,这点早已见怪不怪了。
实际上,潘毓桂为了不过是之后伪北平公安局局长,以及伪天津特别市市长的高位而已。为了他自己的这些官职,不惜赔进这么多年轻的生命,这种人还不该杀?
抗战后潘毓桂被捕,由于他是一个比较有名的书画家,国府暂且没有杀他,而是关押了5年之久、之后国军战败,监狱由中共控制,好在中共也不齿他的为人,也没有放过他。在关押了15年后,潘毓桂病死在上海提篮桥监狱,也算是报应了。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潘毓桂还是著名文化战犯李香兰的义父。
李香兰曾以潘毓桂养女潘淑华之名义在北京翊教女子中学就学,1937年毕业。
李香兰是什么人,是个文化界的大战犯。她本人是日本人,父母都是标准的日本人,只是在他出生之前就迁居到中国的东北。
李香兰本名山口淑子,于1920年2月12日出生于中国辽宁省奉天(今沈阳)附近的北烟台。虽然她是日本人,但是从出生到长大全部是在中国,所以说的一口非常流利的中文(北京话)。
李香兰家庭贫穷,所以试图进入娱乐界赚钱,但当时日本娱乐界也是日本军方控制,任何演员都按照军国主义的游戏规则来玩。
当时日本军方试图对他们的侵略和奴役做粉饰的宣传,需要一位中国演员出演他们的无耻影片,于是就看上了李香兰。
而李香兰本人为了出名,毫不犹豫的答应军方要求。她于是从来不提自己为日本人的身份(故意隐瞒),而是谎称自己是中国人(是所谓“懂日语的中国少女影星”,直到二战结束,包括中国和日本国内,几乎没有人知道她是日本人),为著名的日本文化侵略机关"满洲电影协会"拍摄了大量的法西斯无耻影片。
在这些影片中,李香兰完全以中国女人形象出现,在电影中都是毫无例外的爱上日本男人,然后不惜抛家弃子,出卖祖国,杀死自己同胞,甚至“牺牲”生命也要和日本人结合。而日本男人对她则是日本式的深情,也就是殴打辱骂(当年日本男人对妻子打骂为亲热的表示,但在中国这就是极大的耻辱)。
期间赤裸裸的将日本侵略,殖民中国,屠杀中国人宣扬为中日亲善,中日友好。
由此李香兰也成为所谓伪满洲国一号女星。
不要小瞧李香兰的影响力,当年有无数日本国内青年就是看到李的影片被迷惑,相信所谓日满亲善,解放小东亚这类口号,加入日军屠杀中国人。
随便举个例来说:
《白兰之歌》是1939年“满映”协助日本东宝公司拍摄的一部宣传“日满协和”的影片。
影片描写一名“满铁”工作的日本青年技师,爱上了中国农村姑娘雪 香,雪香的伯父是在东北战斗的抗日分子,坚决反对这桩婚事。两人的爱情经历了各种曲折,最终雪香仍爱着日本青年,不惜抛弃家庭,出卖祖国,并帮助日本青年运送子弹和抗日人士对射,战斗中,雪香和日 本青年都中弹受伤,两人最后死在一起。
尤其让我们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的几个场面。男主人公听从其父临终遗言,来满洲发展,兄弟三人一起来满洲建设,其中有 句男青年弟弟在父亲灵前的台词:“请父亲放心,为了国家的利益,我一定成为优秀的满洲开拓者”,这是典型的殖民宣传,把满洲当成了日本自己的国 家。影片把日本青年描写成是怀着把“满洲国”建成理想国家的献身精神而努力工作的人。
还有一个就是在影片里,自卫开拓村的人们早晨举行升国旗仪式并对皇居 遥拜,对国旗行注目礼,从这些点点细节可以看出日本当局对中国民众进行奴化和思想渗透。影片中表面上讲述的是温情的爱情故事,实际上宣传的完全是“日满亲 善”“五族协和”的国策思想与殖民主义精神。
这个李香兰跟他义父潘毓桂正是臭味相投。
战后,李香兰比他的义父下场要好。她在战后以汉奸罪被国民政府逮捕,此时她立即公布了自己日本人的身份,还赶忙出示了自己父母分出出生在佐贺县,福冈县的证据!由此被取消汉奸的罪名,并于1946年2月作为日本战俘被遣送回日本,免于一死。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