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29军大部分官兵和日军拼死决战,并且付出了伤亡过万的代价。可惜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加上宋哲元为首的29军高层幻想苟合,不做战前部属,开战以后指挥领导又极为混乱,导致了29军在平津一线的大败,赵登禹,佟麟阁两位将军光荣殉国。
两军刚一交火,宋哲元等人就害怕29军损失太重,赶忙在29日下达了总撤退令。由此平津一线的29军各部无论作战情况如何被迫全面后撤,包括坚守了近一个月的卢沟桥和宛平城。
日军从7月27日开始全面总攻以来,至8月1日,用了仅仅短短不到1周时间就占领了河北心腹地区大片土地。
8月1日以后,实际宋哲元的29军绝大部分部队已经撤退到河北的涿州(今涿州市)到静海(今天津市静海县)一线,完全退出了当年的平津地区。
由此日军已经基本控制了中国北方最发达的平津两市以及周边地区。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日本战前的口号是所谓严惩暴戾的29军,保护平津两市的侨民,解决卢沟桥事变。
现在29军已经被击退,卢沟桥和平津两市也被日军占领,日本侨民在日军的刺刀下更是完全得到保护,显然,战前的所谓目标已经达到,是不是应该退兵了!
同蒋介石预料完全相同,日军此次大举进攻目标并不仅仅是平津,也不是单纯的河北省,而是整个华北五省甚至整个中国。
至于他们宣称的那些东西,无非是遮羞的头号而已。
从8月1日开始,平津一线日军暂时停止全面进攻,派出一部进攻长辛店一线,将29军仅存的一小股部队击退出平津地区。
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准备停手不打了,而是他们由于兵力有限,不能四面出击,必须商讨下一步的主攻方向。
截止8月1日,日军在原有华北兵力1个师团又3个旅团的基础上,又从关东军调动一个半旅团的精锐部队约1万多人赶赴平津一线(主要是增援天津的,29军38师在天津猛攻日军数日,打的日军鸡飞狗跳)。
这样一来,日军在河北省现有兵力已经增加到近10万人,配备大量重武器和数百架作战飞机。可以说,如果用于防御是绝对够用了,根本不需要增兵。
可是既然日军目标并不是河北省,也不准备防御,那么自然是还需要更多兵力的。
他们在8月1日之前已经从国内急调3个主力师团前往华北,单单这3个师团总兵力已经有10万之众。
这样一来,在河北省的日军总兵力高达20万人,兵力已经远远超过29军剩余的8万多人,如果单纯以战斗力计算何止29军的5,6倍,显然日军的目标并不是他们宣称的惩罚29军,也绝对不是占领平津一线。
实际上,早在7月29日,日本军方已经制定了《对华作战计划大纲》,其中明确说明:中国驻屯军以4个师团为骨干击溃该河北省的中国军队,以1个师团占领青岛地区,同时以一部兵力占领上海。
对此,日本军方内部一些有识之士深感忧心,当时在关东军担任师团长的冈村宁次是有名的中国通,比大部分日本军官都了解中国。
冈村宁次在当时的回忆录中担忧的写道:我国(指日本)占领满洲(中国东北)仅有5,6年时间,尚没有将其完全控制,当地的资源也没有开发,却又立即进攻华北一带,实在是过于激进。日本的敌人既是苏联(日本陆军一派以苏联为敌人已经半个世纪,军队各种教学训练完全针对苏军),那么在和苏联决战之前就不应该如此全面进攻中国,因为一旦中国面积广大,人口又多,抗日意识强烈,一旦日军把握不好形势就必然会陷入持久战。而持久战对日本是极为不利的,只要不能彻底解决中国事变(日本人对于入侵中国的侵略战争的说法)自然就无力和苏联红军决战。中日两国在长期战争中会有极大消耗,反而苏联英美等国都会渔翁得利,乐于看到东亚两大国自相残杀。那么此时中日都是输家,而苏联则成为最后的赢家。
冈村宁次认为不应该借卢沟桥事变发动入侵,现在既然已经入侵并且占领了平津一线,应该见好就收,捞一点好处就停战,绝对不应该进一步入侵华北其他省份。因为华北五省面积广大,虽然大多是平原丘陵,可是以日军的机械化程度,恐怕短期内也绝对无法占领,必将陷入数月的长期作战(其实是数年)。
另外在九一八时期最坚决的侵华派人物石原莞尔此时头脑也清醒了。
石原莞尔也是一个著名的中国通,他在九一八以后目睹了东北人民的抗日热情,已经花费数年才得以基本消灭的东北义勇军。他认为东北三省汉族人口不多,尚且如此,那么日本如果染指面积广大的中国大陆又会如何?所以目前日本不能继续向华北增兵,因为一旦增兵超过10万,就等于和中国全面开战。日本陆军现在最大的敌人仍然苏联,按照苏联在远东,西伯利亚和外蒙古驻军的数量,日本必须留出相当部队应付.那么根据日本现有军力估算,大体能够抽调到中国的部队约11个师团,约40万人。
石原莞尔认为以区区40万人想征服中国根本是不可能的,如果强打的话就必然陷入持久战,这对于日本是极为不利的。
石原认为目前最好以和平方法解决此次事变,因为就算现在不去通过谈判解决,一旦日本陷入持久战后也无力通过武力解决,最终还是要谈判。
与其到后来走投无路的谈判,还不如在现在这种优势的情况下谈判。
可惜像冈村宁次,石原莞尔这种人在当时的日本军部叫做和平派,几乎没有任何分量,反而激进派占有绝对的领导地位。
冈村宁次在回忆录中写道:这20年来日军每一次重大决定基本都是激进派做主,其他派别的建议从不被激进派所考虑。于是最终形势就是按照历史的样子发展下去,最终导致日军的覆灭和日本帝国的崩溃。
当时日本军方骨干分子对中国并不太了解,但他们的野心却非常的很大,自然不可能满足于占领平津,恨不得一口吃掉整个东亚,甚至东南亚。
日本当时有1亿人口,这么多人中终究有几个有识之士,还是明白中国有强大战争潜力的。就如同上面说的冈村宁次和石原莞尔,甚至就连天皇裕仁对日本是否会三个月内打垮中国有所怀疑。
对于这些人的疑惑,日军高层多少要找些借口来封他们的嘴。
于是日本军部曾经对国内甚至裕仁天皇说此次作战只是为了占领平津,同时需要将国军击退出永定河,滹沱河北和绥远一部地区,以保证平津的安全。
7月30日,裕仁天皇得知华北日军占领平津以后仍然在继续进攻,感到自己被愚弄了,立即召见日本首相近卫文麿。
本来日本人是很有礼貌的,尤其天皇接见帝国首相时候,是有相当庄严的礼仪流程的。
不过此时天皇裕仁显然比较急躁,连一句客套话也没说就着急的问:目前永定河东北地区已经被我军占领,现在停止军事行动不是很好嘛?
近卫文麿被天皇如此焦急的态度吓了一跳,他急忙回答:是,目前看到已经是解决时局的最佳时机。
----------------日本裕仁天皇,二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都以天皇是傀儡为托辞,以试图为天皇开脱。而美国人为了让日本这个国家将来有可能在东亚对付苏联,为了不彻底摧毁该国,所以也保留了天皇制度。但实际上,天皇并不是一个傀儡,在很多重要决策中,他起到了最后的拍板作用,所以他的罪责一点也不小,远远比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要大。
当日近卫召集海军,外务省两相商谈(陆相,海相这类相,大约相当于中国政府的部长),日本陆相也派出作战部长石原莞尔等人参加。
会议上陆军一派认为此次平津大战仅仅是打击了河北军阀宋哲元的29军,造成其1万人的伤亡,却并没有对国军主力造成伤筋动骨的打击,也不能满足日本控制华北五省的野心。
相反,国军正在河北大量增兵,目前涿州,保定之间的国军有万福麟东北军等杂牌军3万多人,另外还有约10万中央军在石家庄到保定一线,还有29军败退下来的部队5,6万人,也就是说河北省北部国军总兵力约20万人。
除此以外,还有大约25万中央军在津浦铁路,陇海铁路一线,随时可以开入河北,换句话说国军很快会在河北省集中40,50万大军。
陆军一派认为,以目前态势,搞什么和平谈判对日本不利,应该乘国军兵力尚未集结完毕的时候全力从日本国内增兵,然后迅速进攻华北五省,将国军在此处的主力完全击溃歼灭,扩大日本在华北的绝对优势地位,然后再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这样一来,日本至少可以控制大部分的华北地区,中国受到这样惨重打击后,国力军力都会大为衰退,再也对日本造成不了什么影响了,应该马上屈膝投降。
在日本陆军看来,这是对日本最有利的解决办法。
所以,陆军方面对停战一说根本不予理睬。
而海军一派以海相米内光政大将为首,他们对此次侵华战争不太感兴趣。因为中国是大陆国家,侵华基本都是日本陆军发挥作用,海军只是起到次要作用,也就是打下手。日本海军一派自认为他们是世界第三大海军,而日本陆军在世界顶多算是准一流,排在他们前面的至少有5,6个国家,明显海军比陆军强大的多。此次侵华战争,海军却被陆军一派牵着鼻子走,海军一派内部并不服气,也并不赞成继续打下去,主张见好收,展开和平谈判。
其他外相,首相等几个人则是左摇右摆,无法下定决心
三方经过长时间讨论,认为现在日军在华北现有的兵力反正也无法继续进攻,还要等几十万援军到达以后才能作战。
这段时间正好可以用对付宋哲元的那套,用所谓的假和谈来迷惑中国中央政府,实行缓兵之计。
最终三方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对中国给出条件相对“优厚”的停战条件。
如果中国方面同意,那么就迫使他们撤走在河北省的军队,接着等日军援军到达以后就全面进攻,这也是不到一周内击溃宋哲元10万大军的老套路。
如果中国方面不同意,正好以此为借口继续进攻,这样对日本国内的主和派和天皇本人也有所交代,可以堵住他们的嘴。
这个条件相比南京被日寇占领以后的所谓停战协定,在日本人看来还算是比较“优厚”的,包括军事,政治,经济三个方面。
一些可有可无的条款就不说,关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军事上
对中国方面的要求是,中国军队必须撤出进入河北省的全部中央军部队,并且将河北省永定河,白河右岸的各城市以及东北地区划归为所谓非武装地带,察哈尔省北部六个县也一样建立非武装地带,同时废除《塘沽协定》。
所谓非武装地带,就是这些地方不能驻扎中国的正规军队,而是由中国地方警察和保安队管辖,而保安队一般不得配备重武器,所以无法和正规军作战,只能剿匪什么的。
这在日本看来,中国显然是会同意的。
因为察哈尔省北部六县早已经有日军扶持的伪内蒙古军控制,而河北省永定河,白河右岸的各城市以及东北地区目前已经被日军实际控制。
如果日军玩狠得,完全可以将这两个地方长期驻扎几十万日军,那么中国有什么办法?反攻想夺回这些地区是极为困难的,甚至不可能。即使后来强过日军数倍的美军在冲绳战役出动50万大军对付日军10万军队,激战了2个多月,以12万人伤亡,600艘军舰和700多架飞机损毁的重大代价才勉强拿下。
实力远远弱于日军的国军,靠什么击退日军?
等于说,日军只是将自己已经占领的区域迫使中国不驻扎正规军而已,这在日军看来实际是将自己的驻军全放弃交给中国,中国人已经感觉占了便宜。
----------------后来日本一些史学家认为,如果占领平津以后日军不继续进攻,而只是控制平津一线,同时固守住上海这个据点,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中日大军在平津和上海两个战场长期对峙。就类似于中越战争中后期双方在边界对峙一样!以当时国军的实力,显然无力完全反攻夺取平津一带,对于日本最惨的结果也就是在平津一线做长期拉锯战。但平津一带毕竟面积不大,放上10万日军想要防守住就绰绰有余,日军也不可能像之后那样,长期放100多万部队在中国。如果日军能够把对付中国的100多万大军拿出来,就很有在德军进攻苏联以后,从东面夹击苏联,那么苏联恐怕就凶多吉少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