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正面战场 > 平型关战役 > 内容正文

八路军抗击日寇第一战
来源:《大同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2025-10-25 16:07:18

  平型关战役,是我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初期,为了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改变国民党大溃退局面,利用平型关天险给敌军以沉重打击的战役。这次伏击战役,歼敌1000余人,毁敌汽车百余辆,并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品,是八路军出师抗日的第一个大捷,也是中国抗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它顿挫了日寇的锐气,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一、战役前态势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灵丘县西南部白崖台乡,北岳恒山、五台山、太白维山的余支在此交汇,形成一13公里的川地,川底沟内狭窄,仅10—30米,两侧悬崖,简易公路在沟内成蛇形状穿过。扼守两侧,可控其间通道。是由河北省经山西省东北地区进取太原的咽喉要道。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兵分四路向我华北长驱直入,扩张进攻。在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华北战局危急的形势下,8月底,八路军115师由陕西三原地区誓师出征,东渡黄河,向恒山地区挺进。1937年9月初,在我八路军开赴晋东北抗日前线的同时,敌第5师团已侵占阳原、蔚县、广灵,并向浑源、灵丘进攻,企图突破平型关、茹越口要隘,协同沿同蒲铁路南进之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击溃国民党军第2战区主力,实现右翼迂回,配合华北方面军主力歼灭平汉铁路沿线之国民党军第1战区主力。9月16日,日军第5师团21旅团以其第21联队主力由广灵西进占领浑源县城。同日,第5师团第9旅团主力由蔚县南下,占领涞源。20日,第21旅团以2个大队兵力南下,占领灵丘县城,向平型关逼进。与此同时,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也以2个旅兵力,由大同、怀仁南下,协同第5师团向国民党军内长城防线进攻。

  在敌向平型关、茹越口内长城防线进攻时,国民党军第2战区以第6、第7两个集团军(辖7个军)部署于平型关、茹越口、雁门关一线,企图凭借长城一线山地有利地形和既设阵地阻止敌之进攻,保卫山西腹地。同时,要求我八路军先头部队迅速挺进至晋东北,协同其坚守长城防线。

  二、战役计划的制订与兵力部署

  为了积极配合第2战区友军防守平型关至茹越口和雁门关的内长城一线,八路军总部即令第115师进至平型关以西之繁峙县大营镇待机,准备迎击进犯平型关之敌。9月14日,第115师先头部队进抵大营镇,并派出侦察分队查明平型关地区情况。从平型关山中至灵丘县东河南镇,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谷道。其间,关沟至东河南镇长约13公里的地段,沟深道窄甚为险要,两侧高地便于我军隐蔽部署兵力、发扬火力与展开突击,是伏击歼敌的理想战场。根据当面敌情和地形,第115师首长决心抓住敌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东北有利地形,出其不意,以伏击手段歼灭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之敌,配合友军作战。为此,令第343旅由大营镇前出至平型关东南之上寨地区隐蔽集结,并进行战前准备;令第344旅向上寨地区机动。

  1937年9月22日,敌第5师团21旅团1部,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并占领东跑池地区。23日,八路军总部命令第115师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侧击该敌。当日,第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在上寨召开干部会议,进行深入的战斗动员;并令独立团、骑兵营向灵丘、涞源方向活动,扰乱敌之后方,牵制和打击增援之敌。师部率主力于当日夜进至平型关以东之冉庄、东长城村地域。24日,国民党第2战区第6集团军给115师送来“平型关出击计划”,拟定以第71师附新编第2师及独立第8旅1部,配合第115师向平型关以东之日军出击。同日,第115师组织各级指挥员进行现地勘察,并确定在平型关东北关沟至东河南镇道路两侧高地,利用居高临下便于隐蔽和突击的有利地形,采取一翼伏击的战术手段,歼灭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之敌。具体部署是:以第343旅 686团占领小寨村至老爷庙以东高地,实施中间突击,分割歼灭沿公路开进之敌,尔后向东跑池方向发展进攻;以第 685团占领老爷庙西南至关沟以北高地,截击敌先头部队,协同第686团围歼进入伏击地域之敌,并阻击东跑池之敌回援,尔后协同防守平型关的国民党军夹击东跑池之敌;以第344旅 687团占领西沟村、蔡家峪、东河南镇以南高地,断敌退路,并阻击由灵丘、浑源方向来援之敌;以第688团为师预备队。这种拦截敌之先头、切断敌之退路、实施中间突击分割歼敌的部署,既保证了在伏击敌人上的兵力优势,又保证了有足够阻击援敌的兵力。为隐蔽行动企图,发挥战役的突然性,各部队当晚利用夜暗、冒雨进入伏击阵地,并于25日拂晓前完成了各项战斗准备。

  三、战役实施的基本情况

  25日拂晓,敌第5师团21旅团1部和大批辎重车辆,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西进。7时许,日军汽车80余辆、马车100余辆载敌1000余人连成一线,全部进入我伏击地域。由于道路狭窄,雨后泥泞,其车辆、人马拥挤堵塞,行动缓慢。我第115师抓住有利战机,全线突然开火,居高临下给敌以大量杀伤,并乘敌混乱之际发起冲击。第685团迎头截击,歼敌一部,封闭了敌南窜道路。第687团将敌后尾部队分割包围于蔡家峪和西沟村地区,并抢占韩家湾北侧高地,切断了敌之退路。第686团勇猛冲向公路,趁敌人人车相互碰撞、夹沟公路一片混乱之际,与敌短兵相接,展开白刃格斗。此时敌虽猝不及防、伤亡惨重,但仍利用车辆辎重作掩护,凭借优势火力进行顽抗。其中一部企图夺占公路两侧高地,掩护突围。我第686 团2营迅速抢占老爷庙岭及其以北高地,与公路东侧部队构成对敌夹击之势,将敌压缩于狭谷之中。敌虽疯狂向老爷庙岭连续反扑,企图突围,但均被我击退。为解救被围之敌,先期进占东跑池之日军一部回援,又被我第685团所阻。敌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急令其在蔚县、涞源之部队向平型关增援,亦被第115师独立团、骑兵营阻击于灵丘以北和以东地区,杨成武独立团并在灵丘以东之腰站、驿马岭地区毙伤敌300余人。被围于小寨村至老爷庙之敌,在6架飞机掩护下,再次猛攻老爷庙岭及附近高地,亦未得逞。第686团遂集中全力,在两翼友邻的协同下,将被围之敌歼灭,至13时许战斗胜利结束。当日黄昏,第343旅向东跑池日军展开攻击,由于国民党军未按计划出击,致使该敌由团城口突围。这次战役,八路军115师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21旅团1部1000余人,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以及大量弹药和其它物资,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取得了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歼灭战的胜利。

  四、战役的重要意义

  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出师后,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这一战役由于慎重初战,战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正确地选择了战场并利用地形,采取伏击手段,以及正确地部署和使用兵力,注意隐蔽行动企图,发挥了战役的突然性和近战特长、使日军飞机、大炮难于发挥威力,因而取得了首战胜利。这一胜利,首先在政治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敌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败退,华北战局危急的形势下,八路军首战告捷,表现出中国人民确有战胜敌人的勇气和力量,使全国人民看到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从而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并赢得了国际舆论的称赞与好评。其次,在军事上有力地打击了敌之疯狂气焰,挫伤了敌之锐气,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迟滞了敌军的进攻,打乱了日军的右翼迂回计划,并有效地钳制了敌之精锐第5师团,迫使其将进至浑源和保定的一部分兵力转移到平型关方向,从而有力地支援了平汉铁路和同蒲铁路线上友军的作战。同时,也为我八路军开辟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平型关战役后,遵照中央军委指示,115师1部 2000余人,深入恒山山脉晋、察、冀三省交界地区,发动群众,镇压汉奸,协助当地党组织建立人民抗日游击队,开辟了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

  建国以后,为了纪念平型关大捷,国务院把平型关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关隘东侧高地的山坡上建立了“平型关战役纪念馆”,树立“平型关战役遗址”汉白玉石碑和黑色大理石“腰站阻击战纪念碑”各一座,纪念馆的大部分资料、图表、实物等现被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收藏。1990年,平型关战役遗址又被山西省命名为“全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昔日的抗日战场如今成为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堂。(弓济世  李征远)

  (选自《大同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