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正面战场 > 滇湎路战役 > 内容正文

何绍周与松山大战
来源:通讯员/黄正书 图/网络   2019-06-09 09:46:06

  

  何绍周  1906年生于贵州省兴义县(现兴义市)泥凼乡泥凼街上。

  何绍周祖籍江西临川府。先祖于清朝嘉庆年间随军入黔,后与不少迁来的江西人一起经商,于道光初年辗转到兴义,先居黄草坝巴骨山脚,买田置地,兼做牛马生意;为更方便经商,又迁到远离兴义城40余公里的捧乍,最后于咸丰六年(1856)定居于捧乍东南面的泥凼。至其祖父何明伦时,家中已颇为殷实,为一方富户。

  何明伦生五子:长子应祯,号耀之;次子应禄,号陞之;三子应钦,号敬之;四子应瑞,号辑五;五子应炳,号纵炎。

  应祯、应禄都在清末兴义县城笔山书院所设的师范传习所读书,毕业后曾任过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后经营农商;应钦、应瑞、应炳等,先在笔山书院和贵阳读书,后或留学国外,或毕业于国内名校,均声名显赫,成为国内风云人物。

  何绍周系何应禄的第二个儿子。1912年入兴义城读小学,1917年进入贵阳南明中学。1920年11月贵阳发生“民九事变”后,何绍周回兴义泥凼老家。因其家族与本地军阀刘氏家族发生矛盾,刘家派兵围攻泥凼何宅。何绍周获泥凼当地教会庇护,逃往云南后转到广州。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何是该期年龄最小的学生。1926年北伐时,何先任排长,后递升至团长。1928年到日本士官学校学炮科,回国后1933年又进入陆军大学学习。1936年5月任税警总团副总团长兼第一支队司令;1938年7月,任103师副师长,次年升任师长。

  103师官兵基本上都由贵州人组成(30年代后期以后不断补充新兵,增加了不少湘鄂川籍的人),于1925年成立于贵州安顺,原属贵州军阀王家烈的部队。1935年初红军长征经过贵州时,蒋介石坐镇贵阳,逼迫王家烈交出贵州政权和军权。于是这个师划归中央军系列。抗日战争初期,在上海参加“8.13”松沪抗战;保卫武汉时,曾在黄梅、广济等处与日军作战;1939年12月,参加宜昌西岸会战。

  1941年,何绍周任第8军副军长,仍兼103师师长。1943年第8军军长郑洞国调印度任印缅战区中美陆军副总指挥,何绍周升任该军军长。副军长是云南腾冲人李弥和贵州绥阳人吳剑平,参谋长梁筱斋(河北蠡县人)。

  该军辖3个师。荣誉1师,师长汪波。这个师主要由抗战中伤愈官兵组成。该师曾于1939年底参加广西昆仑关对日作战,功勋卓著。其第3团团长赵发笔,兴义人,是何绍周的小老乡。在这个军中当营长的兴义人还有李兴亮、蒋士骧、郑继恒等。至于连、排长及兵士中,贵州人、兴义人还有不少;82师由贵州地方部队改编,师长王伯勋,贵州安龙人;副师长王景渊是贵阳人;此时103师师长是熊绶春,江西人。全军官兵33000多人。

  1943年5月,第8军由湖南经广西进入贵州,经过何的家乡兴义,调驻云南,编入远征军战斗序列,归第9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指挥。

  该军开入滇南后,分别驻扎在马关至何口以及砚山、丘北一带。一面防御越境日军,一面整训待命。另有美军联络员20多人驻军部帮助训练。不久,何绍周奉令兼任第9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4年5月,由第9集团军总司令部转来保山县马王屯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电:调何绍周第8军于6月初开赴龙陵县松山阵地,接71军战斗任务。

  松山为龙陵县境内第一高峰,海拔2690余米,突兀于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桥头堡,控扼滇缅公路要冲,易守难攻,地势极为险要。早在1943年初,日军就从滇西、缅甸、印度等地强征民工1670多人(其中印度80余人,东南亚华侨138人),开始在山上构筑工事。在工事还未修完时,日军为保密,于1944年2月下旬,以打防疫针为名,将全部民工秘密处死,焚尸掩埋于大垭口。1944年底完成首期施工,1945年5月全部完工。

  日军牢牢控制滇缅公路咽喉松山。而松山不克,滇缅公路不通,大量援华物资不能及时运到中国战区,直接影响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影响整个滇西战役的中国远征军的反攻。

  日军松山工事共有7个据点群,子母堡40多座。工事主体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作射击观察,中层作住宿或射击,下层作掩蔽部或作储存弹药粮食仓库。工事用材全是直径在50公分以上圆木,排列成行,有四五层,木上又盖厚钢板好几层,钢板上又覆盖一米以上厚土。即使威力很大的炮弹命中,也破坏不了;工事高出地面的四周,又安置装满砂石的大汽油桶,排列三重,桶与桶之间又加钢板数层;桶外又是厚土覆盖。所以即使炮弹命中也无济于事,外层倒塌也不影响下层。各个工事之间交通战壕纵横交错,相互联通。各个工事里还自备发电机,有极隐蔽的抽水管网系统,各种物资更是非常充足。日寇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曾口出狂言:“松山工事的坚固性足以抵御任何程度的猛烈攻击,并可坚守8个月以上”,“支那军不牺牲10万人,休想夺取松山”!

  中国远征军在1944年夏发动滇西战役后,于5月份派远征军钟彬的71军28师(师长刘又军)攻击松山。但打了近半个月,伤亡3000多人,还有近半个师的人员逃亡,而只毙伤日军不到600人。如此代价却没有多少效果;后加派39师1个团参战,还有美国盟军的飞机大炮,仍未奏效。伤亡惨重,元气尽失,已无力再战,只好撤下战场休整补充。松山不克,滇缅公路不通,远征军各部队补给困难,直接影响整个战役的展开。

  其实松山上日军并不很多。驻守日军名“拉勐守备队”,全队日军3000余人,当时只有1340人,但实际上驻守松山的不满千人。因为松山工事修的非常坚固而使国军累攻不克。

  1944年6月下旬,由中国远征军第8军接替71军再攻松山。开始,何绍周也采用71军战术,先是由美国空军轮番轰炸,继而是炮兵集中火力猛轰,最后用成班、成排、成连的“羊群战术”上坡猛攻。但只要到了敌人的有效射程内,几乎全被敌人消灭。少数不死的也是重伤,生还者极少。当时正是雨季,经常是急风骤雨,给部队进攻带来极大困难。战壕里全是泥浆,漫过脚背。攻击中兵士匍匐滚爬,全身雨水、血水、稀泥混在一起。战场上到处是尸体,因天气炎热尸体腐烂迅速,整个阵地上臭气熏天。活着的兵士们的周围全是残缺不全的尸体,蠕动的长尾巴蛆虫不只在尸体上爬,也往活人的身上钻。绿头苍蝇也爬满了士兵们的头上、脸上、手上。有时一颗炮弹落下,被惊起的苍蝇飞起来,与炮弹卷起的黄尘搅在一起,使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整个松山上,经过若干次的炮犁火耕之后,成了名副其实的“松山”,地表上已没有半点绿色。一眼望去,到处都是人的残肢断臂和五脏六腑。人的血肉与泥土混合在一起,真是血流漂杵!冲上山的士兵呼吸那样恶臭的空气,人人呕吐不止。

  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第8军打了近1个月,5个步兵营伤亡罄尽,1个团几乎全部牺牲,但松山上的敌人堡垒却一个也攻不下来!

  松山久攻不克,滇西战役毫无进展,远在重庆的蒋介石“龙颜大怒”,亲自签发电报给远征军总司令官卫立煌:“第八军松山战旷日持久,影响反攻腾冲、龙陵战役,故必须限期克服松山。如违限不克,该军军长以下各级部队长一律按贻误戎机论处,不得徇情!”这就意味着,如限期内再不攻下松山,各级长官都要被军法从事!即使第8军是蒋介石的嫡系,何绍周是何应钦的亲侄儿,亦不能幸免!

  卫立煌与何绍周同为黄埔一期的同学。但卫此时是远征军司令长官,又属于军政部长何应钦系统。面对蒋介石气势凶凶的来电,他也只能公事公办,照转不误,岂敢徇情!

  何绍周接了电话,无名火无处发泄,只好把受话器猛地砸下,怒目沉坐,直到天明,不发一言。

  何绍周一表人才,风流倜傥。平时衣冠楚楚,讲究修饰;又因为是何应钦的亲侄子,因此部下喜称其为“侄帅”;但此段时间,因松山战事毫无进展,内心焦虑,早已无暇顾及自身形象。须长发长,满面憔悴,神色暗淡。

  事也凑巧,美国工兵连和第8军工兵营官兵近段时间在敌堡前后左右,展开了周密的侦查,在敌堡后松山垭口悬崖深处发现了一神秘之处。那里是一个草木丛生、不见天日的一个狭窄洞口。通过实地观察,只见地上足迹杂乱,烟头、纸片等垃圾不少。

  美国兵在太平洋硫磺岛登陆战斗中吃过日本人堡垒战术的大亏,最后是用爆破战术消灭了岛上的全部鬼子兵。

  于是,中美工兵根据松山久攻不克,炮兵步兵难以奏效的情况,拟出破堡方案:在敌堡前下方约200米处的斜坡挖一隧道直通敌人指挥中心地下层,然后用炸药爆破敌堡;同时先用火焰喷射器从敌人进洞口猛烈施放,迫使敌人全部从要爆破的地方集结,然后引爆炸药,消灭鬼子!

  何绍周看到这个方案,喜不自胜。立即召来师长团长们研究,最后决定由82师副师长王景渊为指挥官,统率1个团和工兵营,在地面上强大饱火掩护下,不分白天夜晚进行坑道作业,在松山顶日军工事直下30米处分别掘进两条地道。

  挖了半个月,预计已挖到敌人工事下面;又挖安装炸药的空间,然后将120箱美国产TNT烈性炸药(每箱25公斤)分别安置在两个洞内。

  8月20日上午9时,军长何绍周下令起爆。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山鸣谷应,浓烟四起,飞砂走石,直冲云霄,有如火山爆发。松山顶上,炸成两个约三四十米直径,15米深的漏斗型深坑。

  据当时任第8军少校秘书(掌管关防大印)的兴义人刘汉宗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所述的当时情况:“我好奇地登上了松山顶,静看敌人的毁灭……鬼子们有的被炸得尸骨四散,血肉横飞,鲜血淋淋;有的被泥土壅到脖颈,露出头来,睁眼望人,不会说话;有的被壅了下身,露出上身;有的尸体随同泥块滚进怒江;有的被泥土壅了身体,只露出两只手来,丑态百出,令怀着深仇大恨的中国军民和美军拍手称快!”

  据过后了解,在堡垒死守的日军只一个连队四个分队共400多人。联队长松井、分队长和一些人员在挖隧洞将完工时,夜里从后洞逃往缅甸去了。

  当时敌人主体工事内只有75人,除4人未炸死作了俘虏外,其余全部被埋在土里。外围的敌人,也被赵发笔率领的荣誉1师3团全部歼灭。

  此后几天里,又攻下其它几个据点。直到9月8日,才将整个松山的日寇完全消灭干净。

  松山堡垒是日寇自吹为坚不可摧的旷古防御工程。当这个顽固堡垒被攻破后,日本皇家广播电台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威武皇军”“全部玉碎”。

  中国远征军第8军围攻松山费时64天,歼灭日军共3400余人。而该军战死者却有3800余人,伤者近40O0人!如加上前期71军伤亡人数,则中国军队在松山战役中伤亡几近15000人!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寸寸黄土埋忠骨!松山之战,可谓惨烈之至!

  滇西战役结束之后,云南军民在昆明圆通公园建立滇西战役第8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其上镌刻据说是由何绍周拟写的碑文:

  岛寇荼毒,痛及滇西。

  谁无血气,忍弃边陲?

  桓桓将士,不顾艰危。

  十荡十决,甘死如饴。

  瘗忠有圹,名勒丰碑。

  懔懔大义,昭示来兹。

  在松山上,103师也立了一块石碑。上书“兹为纪念忠贞,特将所有阵亡官佐姓名刻诸石碑,以垂永久。尚望国军胞泽,共同维护,俾此碑能与松山共终古,而凭景式,则幸甚”。

  滇西战役结束,何绍周又率军攻下芒市、畹町,打通了滇缅公路,恢复了国际运输线。何绍周因此得国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提升为第5集团军副总司令。第8军军长由副军长李弥升任。1946年底,接任云南省警备总司令。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1948年9月,何绍周被授予中将军衔。

  1949年2月,蒋介石宣布撤消云南省警备总司令部,改为第6编练司令部,何绍周改任编练部司令兼49军军长。编练司令部由云南移到贵阳。4月,“国防部”又将第6编练部改称19兵团司令部,直辖49军和89军。何绍周任兵团司令兼49军军长。后又兼贵州绥靖公署副主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大西南进军,何绍周率部开赴黔东地区布防,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当时人民解放军大军压境,何部节节溃退到黔西县境。何绍周于12月7日离开贵州赶到重庆,次日,与空军第5路司令晏玉琮乘飞机逃到香港九龙里。

  19兵团两个军约5万人,在副司令王伯勋领导下,开到盘县集中,随即宣布起义。

  何绍周于1980年9月因高血压病逝于美国纽约。
 

  (根据有关史料整理。2019年端午节于兴义)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