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在1942年5月中旬从缅甸撤退到印度后,于6月初即飞抵重庆,向蒋介石详细汇报了中国远征军缅甸的作战情况。这期间,远征军第五军军部和第二十二师、第九十六师还在缅甸北部的野人山中(需说明一下的是,当时那一带还是在中缅未定界之内)长途跋涉生死挣扎着。史迪威向蒋介石提出重建中国军队的备忘录,蒋为史迪威所说动,将退到印度的中国军队(远征军中的第三十八师和后来走到印度的第二十二师)划归史迪威指挥。英军司令部也被史迪威说服,允许以印度哈尔邦的兰伽附近一个地点作为训练中国军的场地。8月26日,兰伽训练营成立。史迪威怀着建立一支能够夺回缅甸的中国陆军的热望,亲自对训练营计划指导。蒋介石也是非常支持,同意为史迪威再提供二、三万人以上的中国军。从1942年10月20日开始,中国军队通过驼峰航线陆续以平均每日空运650人到印度兰伽。这所说的驼峰航线,是日军切断滇缅公路后,中美两国被迫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中国云南之间开辟了一条转运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这条空中通道持续了三年,从1942年初到1945年初,中国抗战所需的汽油、轮胎、武器等战略物资就是通过驼峰航线以飞机一架一架地输送进来的。在三年艰苦的飞行中,美军共损失1500架飞机,牺牲机组人员3000余人。中国空军也损失飞机48架,牺牲飞行员168人。这些中美牺牲者的名字刻在南京紫金山麓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上。
无可置疑地说,在兰伽的训练对中国军队的帮助很大。有300多名美国军人来训练营担任教官和联络官,训练的方式以速成(重在操作)和实用(森林作战)见效。中国军人学得也很快,第三十八师的一个步兵团改为炮兵,美国教官惊奇地感到中国人聪明,通过模仿就能在短期内熟练地操作美制武器设备了。兰伽的训练确实有成效,不仅提高了中国军队的战斗素质,还改革了军队管理,注重卫生,后勤到位,吃饱喝足,几个月下来,中国士兵人均重了十来斤。原先在中国军队中普遍存在的吃空饷现象(吃空饷主要是师长以上的高级军官,中下级军官没机会吃,但已成潜规则,中下级军官也会去找生财之路,吃空饷是中国军队的腐败之源),连蒋介石都知道而无法根治,也被美国人做到杜绝了。每到发薪日,官兵列队,点名,出列,验明,发给。就这么简单,中国在印度受训的军队从军长到排长没一个长吃得了空饷。
到了1943年2月,史迪威将受训后的中国军队编成两个整编师(第三十八师和第二十二师,还有一个第三十师未编入仍继续在兰伽受训),三个炮兵团,一个工兵团,一个战车营。这支部队称为“中国驻印军”,有三万多人,总指挥即是史迪威。中国驻印军的武器、装备、医疗用品等全部以美国的军用物资解决,是名副其实的美械师。这种美械师,一个师的火力要大于日军的一个师团。3月,史迪威将中国驻印军推进到印缅边境的列多附近,这里即是半年前杜聿明率第五军残部走出野人山的地方。史迪威反攻缅甸的计划是一路由印度进入,另一路由云南进攻,为此史也说服了蒋介石,在云南境内也开始训练一支中国军队,这支军队称为“云南远征军”(也称中国远征军)。云南远征军装备的也是全美械,但要比中国驻印军差一些。日后,当云南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缅境芒友会师时,远征军对驻印军的装备和服装羡慕不已。史迪威还调来了美军的机械化筑路部队和铺设输油管的工程兵,他计划跟随着中国驻印军的军事行动,修筑一条从印度列多到云南的公路,以取代危险的驼峰航线。
在雨季来临之前,史迪威命令第三十八师一个团进入缅甸境内的野人山,在日军的据点前占领了前进阵地。缅甸北部驻守的是日军第18师团,第18师团在野人山中也建立了数个驻有一个中队或一个小队的独立守备的据点。雨季过后,1943年10月下旬,中国驻印军反攻缅甸的战役正式开始了。第38师一个团进攻大龙河西岸的日军据点,第18师团命第56联队主力和山炮兵一个大队及工兵一部赶往增援,师团指挥部也从密支那前进到孟关。日军与驻印军在密林中激烈交战对峙了一个多月,到12月中旬,第三十八师主力和炮兵开到,日军支持不住,退守大洛、太帕卡一线。接着,驻印军展开新的攻势,以大纳河为线,第三十八师在左,第二十二师在右,向南攻击前进。日军第18师团共有四个联队,其中一个联队之前已调往太平洋瓜岛作战,另一个联队在孟拱至密支那一带,余下二个联队都在抵抗着驻印军的进攻。1944年1月31日第二十二师占领大洛,2月1日第三十八师占领太帕卡。2月下旬,一支专以远程迂回突击的美军部队5307混成团(代号“加拉哈德”)来到战场,史迪威计划在孟关至瓦鲁班一带围歼第18师团,命第二十二师和三十八师主力从正面向日军追击,以加拉哈德部队及第三十八师的一个团从东方迂回切断第18师团的后路。日军又一次抵挡不住驻印军的进攻,从孟关退到瓦鲁班,并从包围圈中冲出。史迪威围歼日军未成,深为惋惜,但随即又再次计划在日军背后切断其退路。这是一次双重切断,加拉哈德部队与第三十八师的二个团分为两部分远程插入敌后。3月21日,穿插部队开始挺进,加拉哈德的主力在第二处切断位置遭到日军增援部队的攻击而放弃了。加拉哈德的第1营和第三十八师的第一一三团成功地在第一处切断了日军的退路,但日军一边猛烈反击,一边绕道迂回,第18师团又一次脱逃了。第18师团经过了五个月的长期作战和连续撤退(不得不四次放弃阵地而后退),官兵疲劳已极,上衣撕碎,裤子破烂,透底皮鞋,“战场上撤下的一群伤病官兵的姿态,惨不忍睹”。而驻印军经过了五个月的作战,南进了一百五十余公里,予日军第18师团以严重打击,缴获了不少大炮、枪支和弹药,并通过新修的公路开来坦克,充满了信心。4月初,驻印军继续南进,在美军飞机的配合下,驻印军至5月底逐步攻克了瓦康、英开塘、瓦兰、马拉高等地。日军第18师团指挥所移到加迈,得第56师团一个联队的增援,企图死守加迈至孟拱一带。
在此,我们先插叙一下驻缅甸的日军兵力和英帕尔战役概况。1942年,日军进攻占领缅甸并打到中国境内怒江边,共使用了四个师团。以后因缅甸是切断中国与盟军联系以及进攻印度的基地之重要性,成立了缅甸方面军。方面军开始所辖五个师团,到1943年底是十个师团,分为三个军。这一点,英美盟军及史迪威一直未搞清楚,以为缅甸的日军是五个师团。倒是中国方面情报还准确些,说是八个师团,为此史迪威还和蒋介石争执过。驻缅日军中对付中国方面的是二个师团,第18师团驻缅北,第56师团驻云南怒江之西。当史迪威率中国驻印军开始进攻缅甸北部时,缅甸方面军也在计划着一个大战役,从缅甸中部进攻印度的英帕尔,英帕尔是印度边境旁的一块盆地。日军认为占领英帕尔既能打击从缅甸退往印度的英印军残余,又能彻底切断盟军对中国的联系和驻印军的补给,还能激起印度人反抗英国统治的独立运动。日军认为英印军比中国军还不经打,对此战役是踌躇满志,所以不顾第18师团已受到中国驻印军进攻的压力,集中了第15、第31、第33三个师团,携带二十天的干粮和弹药,于1944年3月15日出发穿越野人山去进攻英帕尔了。日军狂妄地认为只要十天就能攻下英帕尔,攻下英帕尔,吃的用的就都有了。指挥这次战役的是第15军的司令官牟田口廉也,此人在“七七事变”时是日军的联队长,向中国军队开枪是其下的令。英帕尔战役持续了四个月,交战双方反复厮杀,英印军非常坚韧。日军是7月9日下的撤退令,残兵伤病饥饿,撤退之路被日军描述为“靖国街道”,即在该路上灵魂直接就入供了神社。据战后日本的记录,三个师团战死了3万人,伤病的有4万2千,残存不及原额的十分之一。日军的三个师团一举覆没,我们不禁感叹,中国的差距,八年全面抗战付出之多,却从未获过这么大的胜利。英印军能在英帕尔战役中大胜日军,人数、火力和后勤的优势当然是主要因素,但军队领导人的素质也是个重要原因。
乘英帕尔战役期间,史迪威也加紧在缅北的进攻。在兰伽受训的第三十师加入了驻印军,另外,在1944年4月份中国又空运了第十四师和第五十师到印度受训后加入驻印军,驻印军增加到有六万多人。英印军的一支远程渗透部队第77旅也归了史迪威指挥,史要其进攻孟拱。我们的书上说,这支部队在孟拱左侧被日军包围,是中国驻印军的一个团去救了出来。不能这么说,我们一直有一种中国军队英勇善战,而别国军队都不能打仗的固定思维。第77旅是支轻装部队,没有重武器,因此史迪威也命令中国驻印军参与进攻孟拱。而且英印军第77旅也没有陷入那样的危局,不应该夸大了中国军的作用。应该是第77旅与中国驻印军一起在6月25日攻克了孟拱。接着,加迈的日军退向八莫。
史迪威反攻的大目标是攻占密支那,很多人认为这不太可能。但史迪威在4月下旬组织了一支远程迂回突击部队,以美军““加拉哈德”部队和中国驻印军的二个团(第30师和第50师各一团)混编。突击部队于4月28日出发,在山脉和热带丛林中走了两个多星期,于5月17日突袭并占领了密支那机场。接着向密支那市区进攻,其时密支那市区只有几百人的日军。突击队对市区的进攻组织的不好,没有攻进去。到了5月底,日军从各方抽调增援部队,增加到了二、三千人。结果对密支那市区的进攻持续了二个多月,中美军以超过五千人的死伤最后占领了密支那。尽管如此,先期占领了密支那机场,就是史迪威的重大的成功,占领机场后,通过滑翔机,整团整师的部队就能快速运进。而且密支那机场马上就成了运输战略物资的重要中转站,从密支那机场起飞到昆明,缩短了驼峰航线,并安全些。自1944年9月起,运往中国的战略物资就大幅增长。值得一提的是,从印度连接到密支那的公路和输油管道,由美军机械化筑路部队和油管铺设工程队施工,黑人士兵的效率很高,基本上是驻印军打到哪里,公路和油管就跟着修铺到哪里。这条从印度列多修过来的公路,之后再从密支那修到云南边境的畹町,称为“中印公路”,经蒋介石提议,曾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攻下孟拱以后,缅北就进入了雨季,滂沱的大雨给进攻和防守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中国驻印军就在孟拱、密支那地区停下来休整。这期间,驻印军重新编组,第三十八师和第三十师组成为新一军;第二十二师、第十四师和第五十师组成为新六军,这两支部队之后均列入国军五大主力之中。接着,由于史迪威与蒋介石的矛盾加剧,终被罗斯福召回国内,驻印军总指挥由美国三星将军索尔登接任。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