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广西,人们就会联想到桂林山水甲天下,提起桂林,就会想到美丽的漓江、象鼻山、七星岩等等美景。但是就在桂林城下,曾经了上演了一场令日军震撼但却被国人遗忘的生死对决---- 1944年桂林保卫战。
也许是由于蒋介石和桂系的矛盾,也许是桂林保卫战的广西桂系守军是在拒绝执行国民政府要求撤退保存实力的情况下战斗,也许蒋介石的内心也想让颇具战斗力的广西桂军与日本人拼得越凶越好,也许……等等,这种种理由导致的结果是桂林保卫战在国 民当局的日后的抗日战史中少有记载,在正史中几乎就没有记载,只是在一些高级官员的回忆录中有部分描述,而且这些所谓的描述都不一样,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自相矛盾,可能我们不妨引用部分日本人的资料还比较准确一些,毕竟从敌人的角度来看也不失为不错的选择。在日本人的战史中,认为桂林保卫战是“战争”中今有的两次 国军勇猛程度要超过自己的战役之一(另一次为日军第5师团被机械化部队中央军第5军击败的昆仑关战役)。
桂林保卫战前中国战场的情况大致如下:日军在1944年发动了由旨在扭转战场局势,由天皇直接签署命令的“一号作战”(既国内教科书上所写的“豫贵湘大溃退”),连克河南、湖南,除了在湖南衡阳遭到了中央军方先觉第十军的顽强抵抗外,一路所向披靡,国 民党军大部分溃不成军。随后日军以近7个师团,15万兵力,300多辆坦克,30余架飞机,大量重炮集结于桂林一线,准备进攻桂林。
桂林守军原为广西桂军第三十一军(下辖第一三一师和第一八八师)、第一三五师及部分地方守备部队,在战役开始之前,上峰又把第一八八师调出,仅以第四十六军的一个大部由新兵组成的一七○师来换防,同时把第三十一军副军长冯璜及第一三一师第三九一团调出桂林,后又把第一三五师和地方守备部队也调走,使桂林守军只剩下桂军缺少一个团的第一三一师和第一七○师,第一七○师说是一个师,其实兵力也仅仅相当于一个团而已,在后来的战斗中编入了第一三一师(也有一种说法是第一七○师没有直接参加桂林战役,他们只是和日军接触一下就退出桂林了)。国 民政府统帅部作战初期的战略部署是全部放弃桂林、柳州一线,但在白崇僖的坚持下后来又改为坚守桂林,为日后反攻争取赢得时间。在15万装备精良的日军面前,桂林守军只有广西桂军第一三一师这一个师1万2千余人,加上后来从各地自发进入桂林城的广西地方民团,总兵力不到2万人,没有坦克飞机,只有22门火炮(加农炮两门炮,山炮12门,高射炮4门,战车防御炮4门),大部分广西民团和少部分桂军士兵拿的还是土枪而已,但国 民政府竟然要求这些部队坚守三个月来为日后反攻赢得时间。尽管如此,桂林守军抱着与桂林共存亡的必死决心,士气十分高涨,而且守军立足于与日军打巷战,消耗敌有生力量,把城内所有的房子都修成了碉堡,在所有的路口都建了防御工事,所有的水井都下了毒,以焦土抗战来迎击强敌。广西地方民团更是组成了数千人的敢死队,敢死队队员身绑手榴弹或者炸药包,以血肉之躯体与日军的坦克和登陆艇同归于尽。
1944年10月28日,日军十几万人马大举进攻桂林,桂林保卫战由此拉开序幕。
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桂林城外的屏风山、猫儿山等四个据点进攻,驻守这里的桂军2个营700余官兵一直抵抗到11月4日,11月4日,屏风山、猫儿山等阵地失守,日军开始进攻桂林城,并且派登陆艇从水路攻击桂林,城内守军进行了异常顽强的抵抗,日军曾经27次冲入桂林市中心,都因为陷入巷战的泥潭,损失惨重而不得不撤出。日军还曾从漓江迂回进攻桂林,但是被桂军准确的火力杀伤大半,地方民团敢死队身绑手榴弹划着竹排去炸毁日军的登陆艇,使日军仅在漓江上就付出了阵亡7000余人的代价。在水上战斗激烈的同时,城区巷战也始终处于白热化状态,日军第58师团师团长在日后的战报中称:“我师团在桂林遭到了广西当地土著武装的顽强阻击,这些土著武装的装备虽差,但是极为凶悍,至死决心甚浓,其勇猛为我军远远不及,我军士气低落到极点……”日军下级军官也有过这样的记录:“自小听说之桂林景色宜人,为世之罕见,但今日我军遭到了自战争以来最凶猛的抵抗,城中到处都是枪声,到处都是地雷,全城都在肉搏,我大队900余人在战役结束后仅剩70余人,且多为伤兵,在战后从敌军死尸上发现桂林之敌军的武器竟然大多为我日本国40多年前已淘汰的火枪,如此简陋的武器居然令我们遭受到如此巨大的伤亡,虽为敌人,但亦为之忠勇精神而感概。”从此也可以看出日军伤亡之大和士气的低落,到了11 月7日,日军见强攻伤亡巨大,急忙使用了大量的毒气弹攻击桂林各处守军阵地,由于守军大多没有防毒气的经验与装备,不知道躲避,所以伤亡较大,其中800名桂军士兵(多为伤兵)在七星岩抵抗日军数日,日军在损失了近千人后向七星岩内施放毒气,岩洞内桂军官兵大量中毒,日军此时冲入其中,很多桂军士兵用剩下的一点点力气射击日军并同日军肉搏,但终因中毒后力竭和弹尽粮绝而全部牺牲。
1944年11月10日桂林城失守,守军1万9千余, 1万2千人战死(其中一半被毒气毒死),7000多人因为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军俘虏。而日军的伤亡据日军后来递交大本营的战报中说:“皇军在桂林之役中战死1万3千9百余人,伤1万9千1百余人,失踪300余人,其中阵亡9名大佐级别的联队长、31名中佐级别的大队长,近100名中队长和小队长,漓江之水为敌我两军之血染之为赤,此役我我一生中所经历到的最惨烈的战役,并非在于规模,而在于敌军之勇猛。”
桂林战役后,听不少广西的老人说,在美丽的漓江上整整有过近5公里的江面上都是中日两军的尸体,战役之残酷可见一斑。
由于没有达到“坚守三个月”的目标,再加之本来国民政府最初的战略设想是放弃桂林,以及蒋介石和桂系的矛盾,这场令日本人震撼的战役在事后鲜见于史书,亦不为国人所知。国民政府仅有的嘉奖就是追授于战斗中阵亡的桂林守军指挥官、一三一师师长阚维雍为中将。
桂林保卫战的激烈程度之所以被日本人排在衡阳保卫战之前,原因是桂林守军的装备要比衡阳守军的装备差得多,且不少还是地方武装,更重要的是桂军始终没有一名士兵在“清醒”的状态下投降(被俘虏的守军全部是被毒气弄得昏迷不醒了的),在弹尽粮绝,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仍然抵抗到死,而且根据不少日本人的回 忆录,在参战的广西民团中,有不少还是满头白发的老人,其保家卫国,寸土必争之精神,亦不应因战败之结局而为人忽略。
桂林保卫战是国军地方军抗战的缩影。在抗日战场上,桂军、西北军、湘军、川军、滇军等在军阀混战的时候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灾难的军阀部队,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时期,依然表现出了中国人应有的血性,为拯救民族的危亡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淞沪抗战中,湘军士兵在进入战地时都要对周围的人说:“来世再见”;桂军士兵光着膀子挺着刺刀与日军坦克“肉搏”;川军的一个师与日军激战仅存数百人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民族的永不屈服的象征。
船行漓江上,昔日江水泛红之景早已不在,置身七星岩内,800壮士死守阵地战至最后一人之壮烈场面亦无从追寻,只有“蒋委员长”那句今日听来仍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回荡在耳边:“....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 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 丹心悬日月,白骨镇河山。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