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 > 内容正文

珍贵档案集中呈现,苏联援华绝密行动!
来源: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公众号   2025-08-31 22:53:52

  1937年11月22日,日军8架战机直扑南京,就在日军准备投放炸弹时,6架神秘战机对日机发起猛烈进攻,这些突然杀出的战机从何而来?驾驶“战鹰”的又是什么人?

  苏联决定抽调最好的飞行员支援中国抗战

  1937年8月8日,侵华日军进入北平城,同一天,中国派出特使飞往莫斯科,此行的主要目的是采购军机,1937年8月21日,《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确立了苏联援助中国的政治基础,中国随即派出代表团赴苏联,展开关于军事物资援助的实质性谈判。

  俄罗斯国立军事档案馆珍藏的档案中,记录了中国与苏联谈判的诸多细节,文件中的字母“Z”格外显眼,这是苏联为秘密援助中国制定的行动代号。

  苏联政府决定,抽调最好的飞行员,组成援华航空队支援中国抗战,第一批苏联援华航空队,由1个战斗机大队和1个轰炸机大队组成,总计62架战机、254名机组成员,大约半年轮换一次,苏联也是第一个,为中国抗战提供援助的国家。

  苏联援华航空队在“生命线”上的生死驰援

  由于当时的战机航程有限,从阿拉木图飞到中国的兰州,要经停多个重要的航空站,这条航线,不仅是维持中国抗战的“生命线”,也是让飞行员胆战心惊的“死亡航线”。

  1937年10月,31岁的库尔丘莫夫,奉命带队沿着新开辟的航线飞往兰州,他们是首批飞越这条航线的飞行员,但是,库尔丘莫夫起飞后,就如石沉大海音讯全无。

  经过查询相关的档案资料得知,库尔丘莫夫当年在肃州(酒泉)地区无法找到机场,被迫在机场外的田野降落,所有飞机均坠毁,库尔丘莫夫牺牲。

  出师未捷身先死,这些飞行员尚未抵达前线,生命就永远定格在这条航线上。

  来华首战就击落日机他的生命定格在24岁

  库尔丘莫夫牺牲以后,副队长普罗科菲耶夫带队,顺利抵达中国抗战一线,此时的战场形势已万分危急,中国空军几经血战、损失惨重,制空权完全被日军占据。

  1937年11月22日,一队日军轰炸机傲慢地掠过南京上空,他们认为中国空军已毫无还手之力,准备投放炸弹时,6架单翼飞机从云层中杀出,让日军飞行员猝不及防,这正是当天刚刚抵达南京的苏联援华航空队,24岁的涅日丹诺夫击落一架日军战机创下航空队在中国战场的首杀纪录。

  不幸的是,涅日丹诺夫,被3架日机从背后包抄,战机坠毁,他是在中国作战牺牲的,第一位苏联援华航空队飞行员,从阿拉木图出发,翻越冰封的天山,飞过古老的黄河,抵达硝烟弥漫的南京上空,在中国抗战的艰难时刻,这些来自苏联的“战鹰”,用生命守护了中国的蓝天,用热血践行了自己捍卫和平的誓言。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