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少雨苦旱、地瘠民贫,高原性干燥寒冷气候,年降水量仅400~600毫米,1940年代,毛泽东对陕甘宁边区农业提出的目标是“耕三余一”,即争取做到耕种三年能积蓄下够吃一年的余粮。
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财政仍十分困难,中共机关所在地杨家岭——二百人左右的伙食单位,吃粮不足,瓜菜也不能保证供应。毛主席和群众同甘共苦,在一段时间里一天三餐喝小米稀粥。
从打土豪到二五减租
红军刚入陕北,还是“打土豪”:
办法还和以往一样,由部队的政治机关和供给部门共同组织打土豪,抓到地主,就一批一批地罚款,从几百到几千不等。同时没收地主家的布匹﹑粮食和盐等物资。我们把布匹分给部队,准备给战士做单衣,没收的粮食,除了留下部队吃的以外,其余都分给了当地的贫苦群众。
南方苏区的“打土豪”,短期内虽能有效动员一部分贫农参与。但暴烈政策毕竟缺乏持续性,至多见效于一时,难以坚持于长久。红军到达陕北后,虽然最初还只能依靠“打土豪”维持生计。
根据地停止“闹红”后的经济政策、土地政策,改为相对缓和的“减租减息”,即“二五减租”——北伐时期国民党一路实行的土地政策。即不论何种租佃形式,均按原租额减去25%,简称“二五减租”。
此外,减租后,各类地租一般不得超过收获量的30%,最大不得超过45%。南京政府成立后,继续推行“二五减租”,颁布《佃农保护法》,规定佃农缴租不得超过所租收的40%,所有例一律取消,佃农对所耕地有永佃权。
1937年,我党明令废止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不再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贫雇农,改为减租减息。
1939年冬,各根据地相继实行“二五减租”,既改善佃农生活又保证佃权,借贷利息减至一分。
1938年5月晋察冀根据地,彭真发表《广泛进行抗战的财政动员》:
过去边区没有正确的财政政策……财政的来源专靠向富有者征收或募捐……因此才筹款极少而摩擦极多。
晋察冀在日寇控制的平津周围,种植的棉花不供给日寇,边区政府劝农民少种棉花多种粮食,日伪政权就是向农民发放棉花种籽,但也没多大用处,百姓甚至不愿到日伪城镇去赶集,竟发生日伪被迫用汽车载着百姓进城赶集,但成效并不大。聂荣臻:“敌人占去了我们的城市并不能控制我们的经济。”
平均分配土地后,陕甘宁边区人均地三垧(三亩/垧),每亩收粮三四十斤/年,每人每年收粮不过三四百斤。吃喝、种粮、牲口及其它一切用度全都指着这点收成。维持生活已不容易,还得缴“救国公粮”。
延安时期,除了经济政策“二五减租”,还大力垦荒、鼓励私有经济、改善劳资关系、注意调节税收;政治上“三三制”、统一战线、优待敌俘、民族平等、简政廉政;司法制度上,严格执法、优化狱政、保护外侨、保护私人权益;文化教育上,兴办学校、降低文盲、剧团下乡;生活上,官兵平等、共度时艰、优抚抗属、村村挖井、兴办福利;社会事务上,反对缠足、改造二流子、鼓励劳动、男女平等、保护妇幼;凡此等等,一时气象。
1940年2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讨汪大会上宣布边区“十没有”:
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里是民主抗日的根据地。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
全边区行政干部4558名,其中边区级干部仅367名,机构精悍,效率高强;社会正义,个性舒张,婚恋自由,离婚也自由。乞丐、娼妓、赌博这些社会的病态,几乎完全消灭了。贪污舞弊之事更已绝迹,所以大家还是愉快苦干着。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