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经济战线 > 内容正文

威远煤矿点燃抗战烈火
来源:中国档案杂志   2022-12-05 08:47:49

  始建于1940年的威远煤矿位于四川省威远县东北部的黄荆沟,是抗战时期中福公司内迁四川合作组建的四大煤矿之一。它曾为“川盐济楚”提供了大量燃料,为抗战节约献金捐献了大量资金,还为抗战大后方工业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图片

威远煤矿黄荆沟矿场位置交通图(内江市档案馆馆藏)

  煤矿的成立

  四川省威远县东北部的黄荆沟煤炭资源储备丰富、煤质甚佳。前清时期就有人在此挖草皮炭,至宣统二年(1910年),开始有炭商在此凿井,后因排水问题无法解决于1914年停办。

  抗战全面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大片国土沦陷,致使海盐无法内运,民国政府明令自贡井盐加大产量,使得煮盐燃料需求大幅增加。为解决燃料缺口,产自紧邻自贡的威远煤炭成为最佳选择。1938年4月,威远县政府提出《开发威远县黄荆沟煤矿刍议》,并商请四川盐务管理局合作。1939年7月,盐务管理局成立黄荆沟煤矿局筹备处,并在废弃斜井中施工修理,后因积水太多且无排水设备,工程陷于停顿。1940年6月,财政部盐务总局、中福公司会同资源委员会在重庆川盐银行开会,商定三方集资300万元组建威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公司),开发黄荆沟煤田。同年7月1日,公司在重庆临江门九尺坎34号正式成立(矿址在威远县黄荆沟),任命缪秋杰为董事长,孙越崎为总经理,郭象豫为矿长。随后,中福公司将从焦作煤矿搬迁到重庆的锅炉、绞车等煤矿设备和器材作价130多万元让售给该公司。

  公司成立后,开始了与以往土法开采完全不同的现代机械化生产,利用中福公司提供的先进设备和专业人才,解决了之前无法克服的排水问题,当年8月就开始产煤。自成立至抗战胜利的几年时间里,公司开足马力、加大生产,为大后方工矿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燃料,下表为1941年9月至1945年6月威远煤矿的煤炭、焦炭产量:

图片

在此期间煤矿所产煤炭主要用来支援自贡盐场煮盐和提供给资中糖厂、内江酒精厂等使用,而提炼的焦炭则专供威远铁厂炼铁。

  对抗战的贡献

  威远煤矿成立之初就肩负着支援抗战、发展后方工业的重任。在抗战日渐艰难的中后期,它克服种种困难,努力生产,尽最大力量支援了抗战,为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为“川盐济楚”提供燃料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寇把控了东部沿海地区的海盐生产,并且切断了海盐内运的通道,导致湖北、湖南等省食盐奇缺、盐价飞涨。此时,迫切需要抗战大后方川盐的支援。

  1938年3月,国民政府财政部明令川盐增产,并提出“增加产量首先从富荣两场着手”,要求自贡盐场年产食盐增加300万担,比1937年的产量翻将近一番。这样煮盐所需的燃料也要成倍增加,虽然自贡有较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是限于地形和技术的局限,天然气作煮盐燃料并不能普及,而传统的柴草、干牛粪等燃料远不能满足需求,所以紧邻自贡盐场的威远煤成为首选。威远煤矿矿长郭象豫在《威远之煤矿业》中这样写道:“自贡市为抗战大后方最大之盐场,最近每年需要煤量为二十五万吨,如盐斤增产,则每年需要量,可达三十六万吨。”另外,在1940年川康盐务管理局编印的《抗战前后川盐产运销情形及增产之展望》一文中也说到自从川盐实行增产后,每月约需煤炭12万包至14万包,较未增产前约增加了两倍。由此可见,自贡盐场自从增产赶运后,燃料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威远煤矿成立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解决自贡盐场的燃料缺口问题。在随后的生产发展中,威远煤矿将生产的大部分煤炭都支援给了自贡盐场。我们以1942年1-9月威远煤矿运销盐场数量为例,这9个月威远煤矿为盐场各井、灶等单位提供煤炭合计463587包。从这些档案和史料中我们可以窥见威远煤矿对于自贡盐场的重要性和它为“川盐济楚”作出的重大贡献。

  二、为抗战救国节约献金

  1943年,抗战进入最艰难的阶段,国力贫乏、兵源紧张,前线士兵生活待遇极差。向来爱兵如子的“布衣将军”冯玉祥有感于此种情形,主动发起抗战节约献金运动。同年11月14日,冯玉祥偕夫人李德全来到地处偏僻的威远煤矿参观。在矿立小学操场上,他发表了慷慨激昂、感人肺腑的讲话:“为什么要献金,就是要买飞机、大炮打日本鬼子,只有打败了倭寇,我们子子孙孙才不会当亡国奴……”来自东北、焦作、湘潭等地的煤矿职工们听到此番讲话,产生了深深的共鸣,爱国热情高涨,慷慨解囊,当场就捐款现金40多万元。这次献金后,煤矿工人还自发商议每月献金,并写下志愿献金书,每月捐款2.8万元,实际上到了后期矿工们的捐款数额翻了几倍,先后多次捐款合计149万余元。

  1944年11月,冯玉祥与夫人再次来到威远县进行抗日募,这次煤矿工人又一次性献金近24万元。矿长郭象豫多次向冯玉祥呈报煤矿职工献金情况,冯玉祥也热情回复,赞扬煤矿工人的爱国行为,其中一封信写道:“贵厂热烈献金之情形,至为感奋,全国工厂均能如此爱国救国,驱除倭寇,还我河山,实易事也。先生领导有方,员工出力出钱,祥实钦佩不已……”

图片

1944年1月4日,冯玉祥给威远矿长郭象豫的回信(内江市档案馆馆藏)

  三、为大后方的工业提供原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水电力开发及石油开采还不甚发达,工业发展所需能源主要依靠煤炭,而煤炭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说煤炭有“近代工业食粮”的美称。抗战全面爆发后,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相继沦陷,国民政府为保存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将敌占区工业设备和技术人才等大量内迁至川渝地区。这些工矿企业的内迁改变了当地相对落后的工业格局,同时,对煤炭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始而盐场缺煤,继而工厂缺煤”。在此情况下,威远煤矿的成立与生产,对于抗战大后方的工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例如,由当时的经济部资源委员会成立的威远铁厂炼铁所需焦炭主要就依赖于威远煤矿。1944年9月,威远铁厂靳厂长给威远煤矿矿长郭象豫发来电报,说到因为铁厂的产量较大,需要的焦炭也很多,询问煤矿焦炭产量恢复或再增加是否有困难。郭回复称:十月份将生产焦炭200吨,自十一月起每月将生产300吨。

  威远煤矿生产的煤炭和焦炭等资源,除了支援自贡盐场增产赶运和威远铁厂炼铁以外,还向资中、内江等工矿企业销售,其中比较大宗的有资中糖厂和内江酒精厂等。

  历史地位及影响

  抗战时期,威远煤矿的成立与生产,不仅点燃了实业救国的熊熊烈火,同时也改变了西南地区落后的工业布局,推进了当地近代工业的发展,繁荣了地方经济,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对西南地区近现代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战争历来不仅是两国军事实力的对战,同时也是双方经济实力的较量。日本侵略者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现代化的军事力量在抗战初期迅速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他们控制工业生产,封锁国际交通线,切断外来物资供应,妄图以此掐住中国政府的经济命脉,逼迫中国放弃抵抗。面对如此困境,中国要想持久抗战,必须有自己的工业发展,来支撑战争所需的大量军事物资和百姓生活资料。地处四川的威远煤矿正是肩负了如此使命,为西南地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和燃料,在物质生产方面极大地支援了抗战。

  二、打下了四川地区近代工业的发展基础

  由于地理、历史、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川蜀地区向来工业不太发达,尤其是重工业比较薄弱。威远煤矿成立前,当地也存在一些小煤矿,但是都是土法生产,主要利用人力,而威远煤矿的成立和现代化生产,改变了当地的工业布局,推动了当地工业化进程,为四川工业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同时也改变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的格局。

  三、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威远煤田所处的黄荆沟,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沟。在威远煤矿未成立之前,那里除了时断时续的土法开采矿工外,仅有一些零散的村民,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煤矿成立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的煤矿管理人员和矿工涌入,以及大型机械设备的运输,使得人声鼎沸、昼夜轰鸣。而宽敞的公路修通后,当地车水马龙,这样一个现代工业小城崛起于深山老林之中,极大地繁荣了当地经济。另外,煤矿还建立了小学、医院等,还会不时举办一些文艺活动,这些也对当地文化、卫生、教育等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丰富了四川人民的抗战精神内涵

  抗战期间,四川地区是抗战大后方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为了支援抗战,四川人民贡献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了舍家为国、甘愿付出的奉献精神。威远煤矿工人的每一次节约救国献金都是这种奉献精神的体现,他们捐出的每一分钱都代表了深深的爱国热忱,他们的行为极大地丰富了四川人民的抗战精神内涵。

  抗战胜利后,威远煤矿中的一些来自河南、湖南等地的管理人员和矿工再次搬迁,返回故乡,但是威远煤矿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中华人民共和成立后,它作为四川省最早开建的国有煤矿和四川省重要优质煤生产基地之一,为四川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8月,由于煤矿资源枯竭和安全隐患,有关部门停止了黄荆沟矿井的生产。2016年10月,经四川省国资委批准,煤矿实行落后产能退出。威远煤矿为抗战作出的重大贡献和对地方经济带来的影响将永载史册!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