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于1941年1月25日在盐城重建军部。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直接威胁着占领南京、上海的日伪军,被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敌人除了对我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清乡和大规模的“扫荡”之外,还实行了严厉的经济封锁。
引 子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革命先辈积极创办根据地银行,发行自己的货币,创建了敌后“经济抗战”的特殊战场。
在抗战老物品影像和故事征集活动中,记者追随热心读者徐振理提供的线索来到盐城,寻访新四军江淮银行旧址。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和时任江淮银行金库主任陈克秋老人的帮助下,我们惊喜地发现了1941年发行的江淮银行币、重达千斤的铸铁抗币印刷机和战时金库人员为保护财产用米袋自制的钱币袋等珍贵历史文物,并通过它们了解到新四军江淮银行——这个新四军军部直属金融机构的传奇故事。
江淮银行,战火中孕育诞生
翻开《盐城市金融志》,一段光辉的历史映入记者眼帘:1941年4月1日,由新四军军部筹建的华中地区江淮银行在江苏盐城成立,4月12日正式开业。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于1941年1月25日在盐城重建军部。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直接威胁着占领南京、上海的日伪军,被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敌人除了对我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清乡和大规模的“扫荡”之外,还实行了严厉的经济封锁。
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和代军长陈毅等商量,决定成立江淮银行,发行新四军钞票。1941年二、三月间,从上海物色的一批有志于抗日并熟悉银行业务的进步人士和青年相继来到根据地。在此基础上,新四军财经部又专门举办了一期“财经干部训练班”,进行银行业务培训。
经过精心筹备,江淮银行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齐全,于1941年4月1日宣告成立,归新四军财经部领导。实际上,财经部和江淮银行对外是两块牌子,对内是一套人马。财经部部长朱毅兼任行长,副部长李人俊兼任副行长,后新增副部长骆耕漠也兼任副行长。银行设营业部、会计科、秘书科和金库,共有30多名工作人员。
今年已94岁高龄的陈克秋老人回忆说,当年她虽然只有20岁,但也算是老财务工作者了,被委任为银行金库主任。1941年4月12日,江淮银行正式挂牌对外营业,当日就投入6万元江淮银行纸币的贷款资金。6月9日又投入3万元,用于调剂阜宁县农机融资之需,作用巨大。
陈克秋老人介绍,当时江淮银行主要职能有:一是办理农业贷款,用于购买种子、耕牛、小型农具和凿井灌溉;二是向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三是商业贷款,鼓励商人到敌占区城市采购生产、生活资料,活跃根据地市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必需。这些做法有效地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为抗战提供了坚强的经济支撑。
在盐城新四军军部旧址的庭院内,有一台锈迹斑驳的印刷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初步考证,当年新四军江淮印钞厂就是用同款印刷机印出了“抗币”,但江淮印钞厂的筹建却一波三折。
1941年3月,财经部部长朱毅找李林同志谈话,要他去趟上海,将地下党购买好的印钞设备秘密运回盐城。
李林与上海地下党接上头后,计划将采购好的印钞设备分三批运回。头两批是租用外国小轮船运送的,成功运抵盐城,第三批却在吴淞口被日军查获没收。由于主要印钞设备都已运回,对印钞厂的建成未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印制钞票的铜版纸却没有着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李林再次临危受命,潜入上海,与地下党的同志商量,决定采取两步走的方式运回铜版纸,先从上海运到常熟,再从常熟渡江北运。前后折腾了半个月,终于成功穿越封锁线,将铜版纸运抵根据地。
精美“抗币”,桑树皮做原料印制
敌人的封锁越来越紧,外界的物品很难运进根据地。印钞厂时常面临纸张短缺的问题,大家就开动脑筋用土法造纸。先是用稻草来做纸浆制纸,但做出来的纸太软,根本不能印制钞票。大家又改用桑树皮做原料造纸,但由于在蒸煮过程中配比不当,纸张总是无法成型。后来,从上海请来了一名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改造,终于获得成功。
陈克秋老人记得,当时印制的抗币,票面分为一角、二角、五角、一元、五元几种。
过了不久,日伪军兵分数路直扑盐城。根据命令,1941年7月,成立仅3个多月的江淮银行转移,撤至阜宁。9月份,江淮银行撤销,部分工作人员由副行长骆耕漠带队就近补充到新四军第三师和所辖的盐阜区,为以后组建盐阜银行保存了骨干力量;副行长李人俊则率部分工作人员赴新四军第一师和所辖苏中地区,仍保留江淮银行名称。
反“扫荡”中,江淮印钞厂四处辗转,人员和设备几经分散、隐蔽和搬迁。“扫荡”过后,江淮印钞厂搬迁到阜宁县境,并于1942年7月重新开工。仍用以前制好的江淮银行票版,印制不同面值的江淮银行钞票,分别在苏中、盐阜两个根据地发行。
陈克秋老人告诉记者,因为江淮券有力保证了抗日战争中根据地经济繁荣和人民利益,老百姓高兴地称之为“抗币”。
党性支撑,金库就在她身上
2001年4月,陈克秋老人参加江淮银行建立60周年研讨会。会上,她对大家说:“你们知道江淮银行的金库在哪里吗?”然后指着胸口说,“就在这里!”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当年,江淮银行虽然撤销,但金库还在,继续由陈克秋担任主任。她回忆说,当时金库保管的除了“法币”“伪币”“抗币”外,还有硬通货金条。战争年代,部队随时要转移,纸币通常打成包裹,分散由大家背着,金条则装在一件特制的小马甲里,由陈克秋全权保管。
“马甲是由灰色粗布做的,看上去很普通,但里面暗藏数排小口袋,金条就分装在这些口袋里。”陈克秋把马甲穿在军装里面,24小时不离身。“部队那时候常常打地铺,不是睡稻草就是睡麦秆,我最渴望的就是能睡上门板,浑身轻松不少。”有一次,敌人突袭,情况特别紧急。陈克秋跟着大家躲到海防团的船上,有惊无险躲过一劫。虽然行李丢了,但马甲牢牢地穿在身上,金条一根未少。
这件马甲,陈克秋一直穿了一年半,直至1943年春,部队稳定下来后才上交。陈克秋老人感慨地说:“让我背金条的时候,没有任何手续,我上交的时候,也没有任何手续,完全凭着党性。”
有人问她:“当时,你是怎么想的?”老人回答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谋的是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非个人的苦乐!”
70多年过去了,江淮银行的旧址虽已难觅踪迹,然而,江淮银行在抗战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在我国金融事业发展史上的地位将永载史册。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新四军纪念馆提供)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