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活动前夕,记者来到了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小寨村。这里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誉为“新中国金融的摇篮”。
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巍巍太行山的深山沟里,创造出了卓越的金融奇迹。在黎城县小寨村一所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里,曾经以微弱的星星之火点燃了新中国金融道路上的火炬,从幽暗走向光明,从崎岖走向平坦,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书写了一部经济建设的辉煌巨著。
历史的选择
小寨村坐落于黄崖山腹地,村庄依山傍水,背后千峰竞秀,万壑争险,村前一条宽阔的河床沉淀着许多动人的故事。记者走进了这个恬静的山村,村中的道路多以“冀南”命名——冀南大道、冀南北街、冀南老街……这些带有历史烙印的小路记录着一段辉煌,因为新中国金融的摇篮——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冀南银行就诞生在这里。
陪同记者采访的黎城文史专家赵晚芹说,1939年初,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日军控制了交通干线,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严密的封锁和疯狂的“扫荡”,致使冀南、太行根据地的经济和财政遭到严重破坏。为了冲破日寇的经济封锁,中共中央北方局和晋冀边区政府决定组建自己的金融机构——冀南银行,发行根据地本位币冀钞,以统一全区货币,保障供给,发展经济。
1939年9月16日,冀南行政公署以财字17号令,宣布成立冀南银行;10月15日,冀南银行在黎城县小寨村正式成立。肩负着“培养抗战经济的摇篮,保护人民利益的堡垒”使命的冀南银行总行在小寨村驻扎了9年后,1948年8月与晋察冀边区银行合组为华北银行,随后又与北海银行、晋西北农民银行、陕甘宁边区银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冀南银行成立后,虽然总行及印刷厂都设在晋东南根据地,但冀南银行的名称和发行的冀钞以“冀南票”冠名,给人们造成的错觉是“冀南”应属河北的南部,其实不然。“这在对敌货币斗争的战略战术上叫‘声东击西’,最终目的是‘遮人耳目’,避免和减少日伪对银行的袭击和破坏。”赵晚芹说。
据史料记载,从1939年到1948年,冀钞的发行总额为2012亿元,贷款总额达100多亿元。数额之大,居各个边区银行之首,为边区军民提供财政物资供给,开展对敌货币斗争,发展边区经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赵晚芹说,当时冀钞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币值,不但赢得了解放区人民的信任,而且敌占区的人们也冒着杀头的危险,用法币高价兑换冀钞。
有时,历史的选择具有必然性。太行山的抗日烽火铸就了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和共和国金融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渊源,2005年5月,98岁的薄一波为冀南银行题字:新中国金融的摇篮。
一封家书
在小寨冀南银行纪念馆的展柜内,静静地陈列着一封字迹娟秀的家书影印件,这是首任行长高捷成当年写给其宗叔的一封信。它虽经历了70多年岁月风尘的侵蚀,依然不减强烈的穿透力,让人热泪盈眶。
黎城黄崖洞镇小寨冀南银行纪念馆讲解员桑贵锁说,高捷成是福建漳州龙溪县人,生于富商之家的他,曾在其宗叔开设的银庄担任出纳期间,暗中挪借2万多元,接济闽南游击队扩充革命武装。1932年,高捷成参加了红军,协助毛泽民做经济计划工作,在为红军筹集了40多万元的物资后,他毅然告别了结婚才一年多的妻子和刚出生两个月的孩子,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这封家书是高捷成离家6年之后才写的,这6年中他“东西奔波,南北追逐,历尽一切千辛万苦,雪山草地,万里长征,在所不辞!无非为的是挽救国家的危亡!志向所趋,海浪风波在所难阻!”在信中,他询问宗叔“父母是否仍健康?几位兄弟是否安居乐业?家庭变幻情况怎样?”等。当桑贵锁读到“我的内室改嫁否?我的小儿活泼否?”的时候,他再也抑制不住盈眶的泪水了,声音哽咽。
在家书的最后,高捷成依然不忘当年“挪用”百川银庄的两万多元款项:“我所欠百川银庄两万多元的债,时刻牢记在心,本利至今,当在3万余元。国家得救,民族得存,清债还利当不短分文。”也许,从高捷成参加红军那天起,他的宗叔就再也没想过那两万多元钱,他深深知道,高捷成此去将永不回返。
“……我要和你们离别了,或者是永别了,我不挂念家庭,希望家庭勿须挂念我。救国才能安家,国亡家安在?……”1943年5月15日,由于汉奸告密,高捷成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4岁。但他生前留下的这封感人肺腑的家书,穿越70多年的时空,至今仍在震撼着我们的心灵。高捷成倒下的是躯体,站起来的是灵魂,今天,他依然屹立在太行之巅。
英雄的小寨
原冀南银行印钞一厂工会主任马梦槐回忆:“没有群众的支持,就没有冀南银行……小寨的男女老少、一草一木以及一头小毛驴,都给冀南银行做过贡献,出过力。”原冀南银行完成股保管员苑修理也深情地说:“……知道啊!机器埋在哪里,钞票和印刷材料藏在哪里,群众都知道。就是群众帮助藏的,咋会不知道?但是,在敌人面前群众一个都没说。”
冀南银行一成立,小寨村民便腾出最好的房子给银行办公。在残酷的战斗环境中,小寨村民把冀南银行看做自家的事业,他们为银行站岗放哨、送情报;情况紧急时,他们帮助转移物资;危急时刻,掩护同志,看护伤员。
桑贵锁告诉记者,银行当时没有存放金银钞票的库房,更没有保险柜,装钞票的麻袋常常放在村民家里,但从来没有失盗或丢失过。群众还主动帮助看守钞票,他们成了真正的“保险柜”。
日寇把小寨村视为眼中钉,多次发动对小寨村的“扫荡”。小寨村村民不畏强暴,不惜牺牲自家的财产,深信保住了银行就保住了革命,就有出头的日子。1943年初,日寇对小寨村发动“扫荡”,农民霍显斗被敌人抓住,面对日寇的刺刀,他守口如瓶,誓死也不泄露银行埋藏的机器、物资、账款。残暴的日军灭绝人性地杀了他一家数口,其中还有一个正在吃奶的婴儿。
1942年5月,银行出纳科张奇真在反扫荡中用骡马驮着两麻袋钞票行军,激烈的战斗中,骡马受伤不能行走,而敌兵紧紧追赶。在万分紧急情况下,农民张金麟不顾自己的安危,机智地掩护了张奇真,使他脱离了危险,保全了钱款……正是有了这样的太行人民,冀南银行才在战火纷飞中不断成长壮大。
桑贵锁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冀南银行的同志与根据地的军民生死与共、浴血奋战,共牺牲46人,病故40余人,80多人把忠骨留在了太行山上。
巍巍太行山,矗立在中国大地上,而祖祖辈辈生活在太行山上的上党人民,每逢国家有难,总是振臂而起保家卫国,慷慨赴死,死而无怨,他们也是一座高山,令人仰止。
(讲述人:桑贵锁,65岁,黎城黄崖洞镇小寨冀南银行纪念馆讲解员。)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