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经济战线 > 内容正文

抗战中日本对华的假币战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金点强   2019-01-18 10:47:08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之间曾有一场旷日持久的金融大战,其中有意思的是双方的假币大战。

  日本印制假币的工作开始由一个名叫山本宪藏的人负责,这人是个中国通,主修专业是会计,曾在中国学习过。年轻时他就梦想着制造假币,战争正好给了他机会。

  当时的山本宪藏供职于日军参谋部第七课。在此期间,他前往华中地区考察中国法币的流通情况,并同日本国内的“造币专家”井上源进行了认真的论证,写成了文章《法币谋略工作计划》,交给了主管谍报工作的第八课。第八课审查后,呈给了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后来,该计划由东条英机亲自批准实行。

  起初,山本和井上源选中了5元法币(注:七七事变以前,华北地区流通货币的主体是中方银行的法币)作为对象,印刷了几十万元成品。然而,这批假币到达中国时,却传来一个令他们瞠目结舌的消息,这种5元面值的法币在中国已经是废币。他们的第一次行动遭到失败。

  随着日军在战场上的胜利,在香港日军查获了中国中央银行发行的一批10元面额的纸币和印钞机。

  1942年,德国海军在太平洋上截获一艘美国商船,查获了美国造币公司为中国交通银行印刷的10亿元法币半成品,上面只缺号码和符号。日本从德国购得这批半成品后,终于掌握了法币印刷的全部秘密。从1939年到1945年,日本共制造假法币40亿元之多。

  国民党政府为了与日本假币对抗,采取了多种措施。最重要的是对法币进行改版,并不等日本的假币发挥功效,就开始进入通货膨胀阶段。

  在保护法币和经济的同时,国民政府还采取“以假对假”策略,即与美英造币公司合作,制造假币。当时,日本在沦陷区内流通有各种面值日本钞票、伪币和军用票。每当日军发行一种新版纸币时,就由戴笠从汪伪汉奸周佛海处获取日伪银行的印钞票版,带回歌乐山复制并日夜赶印,总数多达1.5万箱。然后将成品运至江西上饶,由交通部门配合,源源不断地偷运到汪伪政权控制的沦陷区,混入金融流通领域。这些假钞与沦陷区新流通的真钞一模一样,连日本制币专家也难以鉴别。

  日本侵略者也伪造过根据地的各种抗币。对此,根据地人民也采取了许多手段来对付敌人的破坏。除了用土办法来防止假币外,当时的宣传工作者经常在集市上挂出假币的样币,讲解如何识别,使日本侵略者很少有可乘之机。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