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经济战线 > 内容正文

中国最早的抗日货币——东北抗日义勇军货币
来源:中国金融   2019-07-03 10:14:18

       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发动了进攻。国民党政府当局一意反共打内战,对日军的进攻采取不抵抗主义政策,日军乘机占领了我东北三省,并培植了卖国求荣的汉奸伪政权。事变爆发的第三天(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北三省事件宣言》,同日中共满洲省委也发表了“告全满群众书”,号召东北各族人民起来武装抗日,并部署了抗日斗争具体事宜。周恩来也在《红旗周刊》发表专文,要求党要领导东北各族民众组织救国义勇军自卫。东北军中的爱国将士不顾国民党政府不许抵抗的命令,奋起自卫,沈阳北大营东北军第7旅首先打响了抗日第一枪。东北广大不甘心做亡国奴的爱国军人和工人、农民、学生、官吏、士绅等,纷纷揭竿而起组织武装抗日队伍。这些队伍有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各种名称,后来统称作“东北抗日义勇军”。流亡北平的东北爱国人士高崇民、阎宝航等人发起成立“东北民众救国会”,号召东北籍的青年回东北参加抗日义勇军。中共满洲省委除发动当地群众支援外,还选派几批党团骨干到义勇军中工作。从1931年9月到1932年4月,东北义勇军总人数已达到50万人,东北三省的154个县中有抗日武装活动的就有93个县。在辽宁境内的义勇军,有部队番号的共有58路军又27个独立支队,计30余万人。抗日义勇军中比较有名的队伍有:辽宁的邓铁梅、唐聚五、李纯华、高文彬、张海天、刘景文等;吉林的李杜、张作舟等;黑龙江的马占山等。他们依托长白山、大兴安岭、松岭山脉等有利的地形,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抗日区域,后来简称“抗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抗,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又缺乏政府的支持和稳固的后方支援,这些队伍中有的被敌人镇压、消灭,有的并入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斗争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区,地处偏僻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经费困难。爱国人士组织的抗日救国会在东北军张学良的支持下,曾在平津地区发行爱国奖券10万元,接济义勇军,但只是杯水车薪,不能根本解决部队的给养和抗区货币流通的需要。于是一些义勇军部队分别发行了流通于各自抗区之内的货币,这些货币统称作“东北抗日义勇军货币”。据现有资料统计,东北抗日义勇军货币共有18种名称,66种面额版别,其中大部分是纸币,个别的为金属币。这些货币,有的是以部队名义直接发行的军用币,有的是以抗区地方政府或民众团体名义发行的地方货币,其中有的为自行印制的,质地比较粗糙;有的是利用旧的“官帖”(官银号钞票)、有价凭证等改造或加盖印章而成的票券。下面具体介绍几种比较典型的义勇军货币。

  一、东北民众自卫军通用钞票和铅币

  “九一八”事变后,1931年10月,曾任东北旧警官在家养病的邓铁梅,激于民族义愤,在辽宁凤城、岫岩交界的小汤沟顾家屯创建了抗日爱国武装东北民众自卫军。当年12月,自卫军攻打了凤城警察局,一时声震整个辽东,百姓纷纷参军抗日,队伍迅速扩大。东北民众自卫军活动于凤城、安东、岫岩、庄河一带,地处南满与安奉两铁路之间,位置要冲,人称作“三角地抗日区”。部队军需供给,初时主要靠当地商务会长联络各商号筹办。后兵力扩充到3万多人,给养发生困难。邓铁梅在抗区成立了饷捐、税务、警察、石印四局,进行行政管理。由饷捐局长潘天相牵头组织印币厂,从安东购进石印机、纸张油墨等设备材料,以盐税、官银号资金为准备金,印制发行“东北民众自卫军通用钞票”。面额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七种,与当时的奉票等值流通,共发行2万元。这种钞票在东沟、凤城、岫岩等县流通,在群众中信誉较高,人们称作“邓司令票”或“老邓票”。钞票的发行,既解决了军需问题,也为市场流通提供了筹码,方便了群众,深受欢迎。东北民众自卫军通用钞票,在当地一直流通到邓铁梅被害的1934年5月,历时一年零十个月,是东北义勇军货币中流通时间最长的一种。

  1933年6月,印币厂被敌人破坏,印钞人员被捕,自卫军就改为制作发行铅质金属硬币。面额有“上片四元”、“中片二元”、“下片一元”三种。呈心型,上端有一孔。正面上方铸横书“邓司令部”,下方竖书“监制”。背面有面额和年代。这是抗日义勇军货币中惟一一种金属币,弥足珍贵。

  二、辽宁民众救国会军用流通债券

  “九一八”事变后,曾任东北军步兵第一团团附的唐聚五,于1932年4月与东北军的一批爱国官兵在恒仁县集会,成立了辽宁民众救国会和辽宁民众自卫军,公推唐为自卫军总司令。随后在誓师大会上唐聚五血书“杀敌讨逆,救国爱民”誓言,通电全国抗日。自卫军成立后发展很快,兵员最多时达到十余万人,控制着以通化为中心的辽东地区。辽东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商品经济不够发达,市场通货紧缺。自卫军军需及当地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初期主要靠各县税收、各界爱国人士捐助和北平东北抗日救国会支援,但难以解决实际需要,因此,由辽宁民众救国会通过民众银行先后发行了两期军用货币。

  第一期“辽宁民众救国会军用流通券(恒仁版)”,发行于恒仁县,发行总额30万元,有1元、5元、10元三种面额,票面形制仿照东三省官银号兑换券样式。第二期“辽宁民众救国会军用流通债券(通化版)”,发行总额约600万元,有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六种面额,以官银号农商贷款为基金。币值较高,规定每元作奉大洋50元行使,市场上军用票1分钱可买1个大肉包子,3元可做一桌有海参的酒席,2角可换银元一元,10元可买黄金1两。军用票流通于辽东的通化、恒仁、宽甸、抚顺等13个县地区,是东北抗日义勇军货币中币值最高、流通地域最广、印制较精致的货币。1932年10月,自卫军实行转移,后曾参加热河、长城抗战,军用票即停止了发行和流通。



  三、榆树县财务处吉钱条

  “九一八”事变东北边防军吉林副司令长官熙洽公然投敌,并命令驻吉林省城的东北军25旅向日军缴械投降。25旅旅长张作舟及所属官兵强烈反对,于1931年9月25日开赴榆树县奋起抗日。张作舟的正义行动,受到榆树县县长厉维城及所属官员、百姓的欢迎,许多青壮年积极来参军,同时该县成立了榆树县临时驻军给养供应会,制订了“从优招待、费用汇县以地亩均摊、入境官兵一切从优”三项办法。并在县长厉维城主持下,印制发行了“榆树县财务处吉钱条”。吉钱条为石版印刷,票面仿照私帖(商人私自印行的纸钞)样式,为竖版条状,由榆树县汇东印刷所印制。吉钱条曾发行两期,第一期1931年12月至1932年1月发行,每张面额100吊,共发行20万张;第二期于1932年1月至1933年6月发行,共10万张,两期总额计3000万吊。币值与永衡官银钱号的钞票等价行使。因其票面为白地红色花纹,所以当地百姓称它为“大白杆儿”或“大白条”。吉钱条在时间上是最早的东北抗日义勇军货币,从而也是全国最早的抗日货币。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