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日本投降 > 中国受降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胜利回响]日本投降 举国欢庆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5-09-14 15:54:10

  央广网北京9月1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按照历史的准确定义,日本是1945年8月14日正式向盟国表示接受投降,9月2日签署了投降书,不过8月10日就已经向盟国乞求。

  这一消息当天就传出,因此8月10日的晚间,是中国抗日后方的狂欢之夜。次日一早,陪都重庆几家大报第一版都不约而同地登出了杜甫的诗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此时人人都知日本败局已定,不过天皇求降的消息突然传来,从国统区中心城市重庆、成都,到解放区的后方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都顿时成为狂欢的世界。严格而论,日本此时接受投降也有讨价还价的条件。

  1945年上半年,美国同日本在战场激战的同时,双方的密使在瑞士已在进行秘密谈判,5月间美国提出在坚持“无条件投降”的前提下可以做出一项,就是同意保留天皇制。对此日本不完全满意,仍想去掉“无条件投降”这一句。8月6日和9日,美国对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8月9日苏联对日开战出兵东北。面对形势巨变,天皇才于8月10日致电盟国表示可接受《波茨坦公告》,条件却是“保存国体”。这一要求经过中立国瑞士、瑞典转到美国后,美国表示天皇的权力要在盟国管理下,这等于在头上再加了一个“太上皇”,就是后来的麦克阿瑟。日本最高统治集团这是能争取到的最后条件,于是在8月14日向盟国宣布表示接受。

  1945年8月15日东京时间中午12时,日本军民都奉命聚集到收音机旁列队,收听天皇亲自宣读的“终战诏书”。广播中播放的诏书全文又都回避了“战败”、“投降”字样,内容是颠倒黑白,把发动战争说成为维护和平,而且蔑视中国,只说本国对英美作战,同时还大含忍经,意思上战争进行得不顺利而要停下来忍耐。后来日本右翼否认战争罪行,为侵略翻案,基调都源于天皇这一诏书。不过这一诏书的最后说了一句“接受”盟国的《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是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表示“接受”也等于承认投降。

  为什么日本投降时还能讨价还价呢?

  这是因为它不像德国在投降时那样本土已经被盟军完全占领,其本土还没有攻入盟军一兵一卒,海外还有350万军队。后来的东京审判也进行得很不彻底,只追究了东条等一些军人的罪责,对皇室和日本财阀都不起诉,而且战后日本的甲级战犯如岸信介仍能当首相,现在的日本首相安倍恰恰又是“官三代”即岸信介的外孙。

  战后的德国的是由反法西斯人士建立政府,自然能清算纳粹罪行。战后日本因美国放宽了投降条件而“保留国体”,过去的政府还继续存在,怎么可能清算侵略罪行呢? 当年日本投降,标志着中国对日抗战取得了驱逐其侵略势力的伟大胜利,这始终值得纪念。不过在处理战后日本的问题上中国却难以达到自己的正义要求,关键在于自己国力衰弱,虽有大国之名却无大国的力量,实力超强的美国垄断了对日处置权。人称“弱国无外交”。

  历史表现,中国只有极大地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才能申张国际正义,也才能真正骄傲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