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美军在广岛投下原子弹;8月9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百万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同时,第二颗原子弹也在长崎上空爆炸。负隅顽抗的日本陷入绝境。在日本政府和军部紧急召开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上,交战派和主和派激烈争吵,首相铃木只得向天皇请求召开御前会议。在御前会议上,昭和天皇最后做出裁决:接受7月26日同盟国发表的《波茨坦宣言》,无条件投降!
御前会议结束时已经是8月10日凌晨两点多,内阁书记官长迫水久常立刻着手起草停战诏书。
早在会议之前,迫水就已经意识到,无论这次会议的结果是什么,都需要形成一份重要的诏书。因此在开会的时候,他努力将天皇的每一句话都铭记在心。现在,他赶紧将自己头脑中所记下来的内容写到纸上。日本停战诏书的初稿就这样形成了。
11日一大早,一夜未眠的汉学家川田送来了修改成形的诏书草稿,这被称为“迫水内阁书记官长第一稿”。
11白天,迫水又请来几位具有相当文学素养的官员和学者,经过一整天的讨论和修改,形成了第二稿。
12日一大早,迫水又请金鸡学院学监安冈正笃这个日本著名的法西斯理论家修改诏书。
安冈修改诏书的原则是:
第一必须要选择任何国家败降时所没有用过的、可以代表日本天皇权威的辞令。
第二不能显示出日本是因战败力尽、不得已而投降的;必须说是受道义之所存、良心之至上而做的决定。
在这个思路下,安冈对诏书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其中,安冈认为最重要的有两处:
其一,安冈将草稿中的“欲永远确保和平”改为了“为万世开太平”;其二,安冈在“朕欲忍其所难忍,堪其所难堪”一句前面加上了“义命之所存”。
安冈特别叮嘱迫水,这两处是全篇诏书的着眼点,一定不能再改。
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发表了停战诏书。“义之所存”一句被改成了“时运之所趋”,安冈在金鸡学院里听了广播,大为恼怒。他认为,如果说“义命之所存”,就是表明日本结束战争是出于道义上的考虑,而用“时运之所趋”,就等于直接承认了日本是战败而投降。
其实,无论用什么样的字词,日本战败投降的事实都是无法改变的。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