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日本投降 > 正义审判 > 东京审判 > 内容正文

【东京审判征文】何茂亨:被遗忘的“抗日英雄城”——四川南充
来源:纪念东京审判“纪念投稿”——参赛者 何茂亨(四川南充日报社)   2016-06-29 14:46:22

在“抗日英雄城”的榜单上,有个不该遗忘的城市——四川省南充市。在伟大的抗日救国战争中,南充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南充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根据地、北上抗日的主要出发地和主力部队兵员的主要来源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红军第八路军政治委员邓小平、红四军政治委员罗瑞卿都是南充这方红色土地养育出的伟人。红四方面军抗日名将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许士友、陈赓率领红军转战南充嘉陵江沿岸,并率部从南充出发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汇入抗日洪流。

南充故事告诉人们,这里无愧“抗日英雄城”的光荣称号。

 

故事一: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从南充出发北上抗日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转战至川陕边境,成立了川陕省委和苏维埃政府。1933年6,红军第四方面军进入南充,取得了“仪南战役”,“营渠战役”的胜利,建立南充苏维埃政权,下辖9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使川陕西根据地向南扩展50余公里,面积达到4万多平方公里,南充境内就有8840平方公里。南充成为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沿阵地和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驻扎地。

1934年秋,红四方面军经过10个多月英勇奋战,战胜了由国民党调集的六路20万兵力的围剿,取得“反六路围剿”的胜利,致敌死伤6万余人,俘敌2万余人,巩固了南充苏区和川陕根据地,为日后的抗日阵营积蓄了强大的军事实力。毛泽东在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这使蒋介石和四川军阀不得不在红四方面军伟大胜利面前发抖起来”。

1935年1月22日,党中央、中央军委电令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实行向嘉陵江以西进攻,兵力部署及攻击目标,宜以苍溪、阆中、南部(三地皆为南充辖区)之线为主要方向。”红四方面军根据中央电示,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西进策应中央红军作战,实施西渡嘉陵江的计划。

3 月 28 日晚,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打响。第三军八十八师二六八团从南充苍溪县塔子山阵神速渡江,建立了滩头阵地。29日拂晓,八十八师后续两个团渡江投入战斗,攻占制高点。第三十一军从苍溪以北的鸳溪口强渡成功,一举攻占敌险要阵地火烧寺,击溃敌一个旅。第九军与第三十军各一部从涧溪口顺利渡过嘉陵江。其余部队在嘉陵江北起红岩寺南至青牛庙50余公里的沿江渡口,实施了多路突破。

红军过江后,夺回被敌人抢走的大批船只,并在虎跳驿至涧溪口的江面架起数座浮桥,使红军大部队得以迅速过江,向两冀席卷。红三十军八十八师击溃邓锡侯部从思依场赶来增援的敌军后,迅速向剑门关挺进。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经阆中垭口、思依场,向剑阁方向进击;红九军二十七师在红四军一部的配合下,向驻守在阆中城郊的田颂尧部两个旅发起攻击。4月2日,阆中解放。至此,红军控制了北起广元、南至南充南部县约200公里的嘉陵江西岸地区,渡江战役宣告胜利结束,打开了与中央红军会师北上的通道,红四方面军从南充境内的苍溪、阆中、仪陇、营山、蓬安等地集结,向西挺进。南充成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主要出发地。

南充还是红四方面军兵员的主要来源地。1934年底,红四方面军壮大到5个军8万人时,先后参加红军的南充籍人员达到5.2万人,3.8万南充籍红军战士在抗日战场上为国捐躯。解放后担任副省军级以上的的南充籍领导干部就有100多人。

 

故事二: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动员家乡南充的青年前线抗日

“……以好培养他们上革命前线……至于那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1937年9 月 27 日,作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在抗日前线写信给在老家的四川省仪陇县的前妻陈玉珍,希望送亲友子弟上前线抗日。

朱德写信的消息传出后,一批热血青年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志,纷纷请缨杀敌,在南充迅速掀起从军热潮。在仪陇县马鞍、新寺、日兴等地的青年邓辉林、许明扬、刘万方、朱玉书等一批爱圈志士,响应朱总司令的召唤,告别父老乡亲,爬山涉水,奔赴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投入抗击口军的行列。当年冬,营山县立中学校长邓拓夫,教师孔淑婉、陈远志等冲破国民党的层层封锁,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抗日前线。南充、阆中、南部、仪陇等地的党员和进步青年相继奔赴延安。阆中回民党员马文玉、马文远兄弟俩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加入八路军,驰骋疆场。

“参加义勇军,打击日本鬼!”成为青年们的共同心声。南充各校学生和广大适龄青年响应国民政府号召,积极报名参加抗日义勇军。南充专署还在果山公园召开大会,欢送首批应征赴前线抗日的1000多名壮丁,投笔从戎的南充中学学生柏茂昭、孙祖吉应邀登台讲演,引发全场共鸣和群众的称赞。各县中等以上学校学生积极参加全国中等以上学校学生寒假战时军事训练,学习军事技术知识,为投身沙场、报效祖国做好充分准备。

朱德先后8次往四川老家写信,动员各方力量抗日救国。总司令来信的号召和当地抗日宣传的鼓舞,南充各地的工人、农民、商人和学校师生以及各界人士纷纷行动起来,各尽所长做抗日工作。

1938年至1944年是抗日战争高潮期,南充各级抗战后援组织积极向抗日前线组织、输送兵员。抗战后援会蓬安县分会,广泛宜传“抗日救亡,匹夫有责,有钱出钱,有人出人,,征集壮丁,奔赴战场。”全县从抗战起至抗战结束,该县就有有20000多名壮丁开赴抗日战场。四川省军管区配赋给南部县1800人、仪陇县1364人征兵名额,均如期征足,及时补充到部队。从1944年11月21日至次年元月15日,不到一月的时间,营山县就有152名知识青年报名从军,到青年远征军201师602团参战。1944年间,南充有3000余名知识青年参加青年远征军,开赴印(度)缅(甸)配合盟军(英)对日作战。西充县800青年先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仅一人生还。抗战胜利后,“八百壮士”事迹广为宣传。

在八年全面抗战期间,南充有25万多名青壮年踊跃报名应征参战,5000多人血洒疆场为国捐躯。这个数据,在四川省地级市中名列前茅。南充人民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卓越贡献,堪称“抗日英雄城”。

 

 

故事三:党中央派人来南充领导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10月,为领导四川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共中央决定从延安派领导干部回四川开展工作。11月28日,邹风平、廖志高、于江震、彭世荣等6从延安出发,途经广元时开会决定,由邹风平、廖志高到成都组建省工委。于江震、彭世荣到南充筹建川北工委。

12月,于江震、彭世荣来到南充,会见了在南充有影响力的张澜和鲜英等开明进步人士,并谋得教书的职业,以此掩护展开抗日救国统一战线的工作。

1938年3月,中共川北工委在南充正式建立,于江震任书记。川北工委迅速做出了工作规划。一是把工委部分领导成员和党员安排在南充的教育、文化、宣传机构工作,首先掀起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二是将熟悉农村情况的党员派到农村开展农民运动,重点放在南充的西路和东路,使农村、城市抗日救亡运动联成一片。三是以丝织业为主兼顾其他行业,开展工人运动,一面建立党的组织,一面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工委还根据每个党员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工,明确了每个人在抗日救亡工作中的职责范围。

由于工委是党在川北的统一领导机构,担负建党工作任务,因此嘉陵江和涪江流域的川北20多个县均为川北工委开辟工作的范围,并直接领导南充、阆中两个重点区域的建党工作。南充各地先后建立了阆(中)苍(溪)南(部)工委、南充县工委、蓬溪县委、广(安)岳(池)联合县委、南部特支、阆中临时县委等组织,并在南充县城乡建立了由工委直属的东、西、南三个区委和一些学校、工厂总支、支部,有党员800余人。中共党组织在南充恢复重建后,成为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核心,促进了南充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故事四:日军战机多次轰炸南充

1938年至1944年,日本侵略军先后出动了大批飞机对国民党自诩为大后方的四川城乡70多个县市进行狂轰滥炸。素有“川北重镇”之称的南充,处于水陆交通枢纽,地理位置特殊。因其东南邻国民政府陪都重庆,西经遂宁可达成都,城郊又建有一机场,既是川军及抗战物资出川的集散之地,又是日军从东、北方向入川轰炸重庆、成都的必经之地,南充城乡也自然成为了日机轰炸的目标。

1940年到1944年,日机相继出动飞机276架次,对南充、阆中、南部、蓬安等地城乡进行了16次轰炸,导致民众大量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使南充人民遭受了空前的灾难。

1940年4月12日11时许,日机18架从南充城南上空俯冲下来,对整个城区进行轰炸,当天投弹25枚,被炸中心是城北郊外,炸死14人,伤3人,毁房4幢。9月3日,日本飞机再次空袭南充县城,两轮轰炸两次共派飞机81架次,投弹341枚,炸死1300余人,炸伤2000余人,炸毁房屋850多幢。 1941年7月27日上午10时许,日机对南充城进行了第三次轰炸,死伤30多人。7月27日至9月4日,短短的30多天中,日军对阆中实施了4次轰炸。炸死200多人,受伤300多人。8月29日,日军炸投弹100枚,损毁房屋202间,炸死43人,炸伤73人。随后,日军对南部、蓬安进行了轰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日机的轰炸没有使南充人民屈服,反而激起了南充人民对日军的刻骨仇恨,他们不畏强暴,奋起反抗敌人侵略,保家卫国。战斗在抗日前线的蓬安籍军人吴蚧得知家乡被日军轰炸的消息后,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倭寇侵占我领土,杀戮我同胞,吾人以铁血粉碎敌人迷梦,光复河山!”

 

故事五:苏联空军对日军作战后来南充休整

1938年秋的一天,参加空中打击日本侵略后从梁山机场撤出的苏联空军志愿大队路经南充,作短暂休整,受到当地各界人士的热情欢迎。当晚,群众从四面八方涌向南充蚕桑改良场,参加“中苏抗日军民联欢晚会”,对来自抗日前线的苏联空军战士们表示慰问。

晚会一开场,苏联空军官兵们就表演了精彩的《踢踏舞》,观众随着音乐打着雄壮的节拍,对来自抗日前线的苏联战士们热烈鼓掌。南充南华剧队和蚕桑校师生都拿出了自编自演的节目,还唱了《骑兵进行曲》、《伏尔加船夫曲》、《夜莺曲》等几支苏联歌曲。苏联同志不懂汉语,但能听懂曲谱。因而他们也挥着手,踏着步,喜气详洋地与台上合着节拍。两国军民都沉浸在无比的激动和欢乐之中。

联欢晚会上,演出队唱起让人心潮澎湃的《热血歌》,让人们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九·一八小调》让人们看到美好河山被外敌蹂躏的悲凉。“高梁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炸火药库,再炸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台上的演员表演到这里已声泪俱下,台下的观众跟着合唱,有的也是泣不成声。许多观众还禁不住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坚持全民族抗战!”整个这、演出达到了高潮。剧队还演唱《国共合作歌》,用通俗易懂的歌词,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很好地诠释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方针和政策,起到动员各界各族人民同心抗日效果,台下观众报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抗战军民联欢晚会谢幕时,中苏双方人员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苏联空军官兵告诉南充接待人员,这是他们在异国度过的又一个美好的夜晚,亲眼看到南充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定信心。

 

故事六:抗战期间南充设立与延安的直通电台

1942年5月 ,中共中央指示中共南方局,为了进一步加强同设在南充专区阆中县的川陕鄂边区绥署(国民党川陕鄂边区绥边区绥靖主任公署)主任潘文华的联系,及时沟通双方信息,加强了解,连接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八办”)和延安的直通电讯联系,“八办”电台台长钱松甫到阆中与潘文华协商,在“绥署”内设置了秘密电台。

秘密电台的设立与抗日救亡运动的现实密不可分。当时,在中共川北工委的领导下,抗日救亡运动节节发展,同时取得了以丝绸产业工人以“抵制日货,争取自由”为目的的罢工斗争取得胜利,在全川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南充抗日救亡运动走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随之,南充的反动势力急剧增强,军警特的人员增多,中共南充中心县委被迫迁往广安,一大批已暴露的中共党员和抗日救亡运动积极分子进行了转移,南充各地中共组织相继多次遭到严重破坏。川北特委及时贯彻执行了中央“隐蔽精干”的方针,中共地方组织进入了长期隐蔽埋伏阶段。

南充抗日救亡运动的重点转向阆中潘文华部的统战工作。党组织在潘部建立的军支(中共军队党支部),着重做下层军官和士兵的统战工作。经周恩来和四川省委的工作,在潘的思想转变时,及时派原万源县保安副司令萧仲鼎(中共党员)向潘解释中共抗日救亡方针政策,使潘文华走上了联共抗日的道路,同时掩护了阆中中共组织。

设在绥靖公署的电台,对传递抗战信息发挥很大作用,不仅南方局与潘文华本人直接沟通了联系,而且架起了重庆至延安的空中电讯桥梁。党中央的指示通过这一桥梁及时地传达到川北。直至全国抗战胜利,这处秘密电台才撤离。

 

【作者通联】何茂亨,男,原南充日报要闻部主任。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