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日本投降 > 正义审判 > 东京审判 > 内容正文

东京审判法官梅汝璈之子:父亲为中国人赢得尊严(下)
来源:趣历史   2017-08-11 11:28:49

  最早提出研究南京大屠杀

  审判结束后,由于美国的操纵,法庭以“罪证不足,免予起诉”为借口,先后分两批将剩下的42名日本甲级战犯全部释放。因此,1948年12月以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实际上已无事可做,各国法官只得纷纷回国。

  1949年6月,梅汝璈设法由东京抵达香港,与中共驻港代表、清华校友乔冠华取得了联系,乔装打扮后又秘密由港赴京。到达北京的第三天,梅汝璈便应邀出席了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成立大会,周恩来在会上介绍:“今天参加这个会的,还有刚从香港回来的梅汝璈先生,他为人民办了件大好事,为国家争了光,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他。”回到祖国怀抱的梅汝璈心头激起了层层热浪。1950年,梅汝璈担任外交部顾问,1954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法案委员会委员。此后,梅汝璈还任第三、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以及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常务理事等职,为新中国的外交与法律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名字是中日关系晴雨表

  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得到改善,广播里开始有一些教英文的节目,也出版了很多学英语的小册子。梅小璈回忆,“那时候父亲就已经神志不清了。有一次我从内蒙古回京探亲,去医院看望生病住院的父亲,他睡梦中偶尔会蹦出几个英文单词,也不知道说什么。听医院的护士说,他清醒的时候偶尔会教护士们说英语,是纯正的美音。”梅小璈说,那个时候他开始意识到,父亲已走到人生的最后一个驿站。

  1973年,梅汝璈在北京逝世,终年69岁。姐弟两人知道了父亲的经历后,梅小璈的母亲肖侃女士专门告诫他们:“不要老去宣传你们的父亲。真正抗日的,是4万万同胞,你父亲只是完成了政府交代的任务,他从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与众不同。”梅小璈说,这是母亲的教诲,但同时一定也是父亲的遗愿。

  1973年下半年,梅小璈回到北京。1977年恢复高考,梅小璈考入北京师范学院,后进入中国青年报工作,并在这一时期开始整理父亲的遗作和日记,姐姐则进入雀巢公司,后来升任高管。2003年,追随梅汝璈一生的母亲肖侃也离开了姐弟两人。现在,梅小侃和梅小璈都退休在家,梅小璈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从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研究工作,在他的努力下,梅汝璈未完成的书稿《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及东京审判期间的部分日记均已出版。曾有人说:“梅汝璈名字出现的频率和受关注的程度,基本上是中日关系的晴雨表。”中日关系紧张时,他便被人翻出来说;中日关系缓和时,他便成为不合时宜之人被淡化。但梅汝璈曾这样评价自己:“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这些话语掷地有声,我们要永远铭记。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