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抗日英雄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陈毅安情书:实现我们真正的恋爱
来源:天下黄埔   2020-07-02 17:01:11

  今年之于中国人,注定难忘。此刻,我们更渴望知晓:那敢为人先,不问生死,共克时艰的力量与信念,到底从何而来?

  这个七一,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纪念日,央视新闻新媒体特别推出微视频节目《久久信仰》,其中一篇就是黄埔四期陈毅安写给未婚妻的信,让我们感受到那份历久弥坚的信仰。

  1923年恋爱,1930年牺牲,在这短暂的七年里,戎马倥偬投身革命的陈毅安,一共给妻子李志强写了54封家书。“我永远爱你,你永远爱我”这是革命人的浪漫;“你去努力革命工作,才是真正地爱我”这是革命人的选择。

  我最亲爱的承赤妹:

  心如刀割的我,今日安抵衡州了。轮船中的生活,我来叙述一下,想你所过的生活虽然不同,而你的心也必有同情之感,因为人类是有感情的动物,何况如花初放的我们呢。

  我怕听流水澎湃的怒潮声,也怕看船头晶晶似的明月,更怕听旅客中谈论青春年少的乐趣,生死别离的悲哀。有时请伴侣唱戏以作乐,但无从欢乐起。有时暗自悲伤,又恐怕他人笑我没有革命的勇气而不敢流泪。总而言之,这几天我非常烦闷。此种情况非笔墨所能形容了。

  唉!情魔,情魔!你把我们的革命性消磨了。我们是有阶级觉悟性的青年,担负了世界革命的重大使命,我们难道恋恋于儿女的深情吗?没有一点牺牲的精神吗?我们绝对不是这样……

  假若我在长沙伴着你,我的宝贝,我的心爱,拥抱着你,给你几个甜蜜的kiss,快虽快乐,但生活马上发生问题。你来韶州吗?工作虽有做,经济不致发生问题,但是青春年少的我们,在一起也不大很好,卿卿我我,我永远爱你,你永远爱我,弄个不得明白,一定会把革命工作抛弃了……

  思前想后,除了我们努力革命,再找不出别的出路。把一切旧势力铲除,建设我们新的社会。这个时候,才能实现我们真正的恋爱。

  最亲爱的妹妹,你不要畏难吧!眼见得帝国主义军阀及一切反动势力快要到坟墓里面去。一钱不值的我们,也要做起天下的主人了。努力!努力!前进!前进!我们的目的地终会到达啊!

  最亲爱的妹妹,你不要时常念着我,你去努力革命工作,你才是真正地爱我,至于我咧,我是永远爱你的……

              顺祝革命敬礼!

  毅启四、十、于衡州舟次

  (1927年4月10日)                                                                                               

  这是一封洋溢着青春热恋气息的情书,也是一封承载着理想和信仰的宣言书。恋爱和革命一样炽热,但年轻的陈毅安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实现我们真正的恋爱

  上面这封信,是年轻的共产党员陈毅安在1927年4月写给未婚妻李志强的,他在信中称她为“我最亲爱的承赤妹”。写这封信时,陈毅安正随国民革命军北伐队伍抵达衡阳。

  李志强一直牵挂着爱人,总是担心前线打仗危险太大,常在信中劝说陈毅安从事安稳的教育工作。陈毅安却在信中一边诉说着对未婚妻的爱恋,一边表达着对革命的执着、对信仰的坚守:“我们是有阶级觉悟性的青年,担负了世界革命的重大使命,我们难道恋恋于儿女的深情吗?没有一点牺牲的精神吗?我们绝对不是这样……”
 

  陈毅安写给李志强的信

  在另一封信里,陈毅安这样写:“爱情固然是要好,但不能成为痴情,换句话说,就是不要牺牲一切专来讲爱情……你不愿你的爱人流血,而要别人去流血,这真是笑话了。”

  因为这份对信仰的执着,陈毅安才会说:只有努力革命,建设新的社会,才能实现我们真正的恋爱。

  年轻的烈士

  陈毅安1905年1月12日出生于湖南湘阴一个乡村教师家庭,1920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南下广州。彼时,李志强已是他的未婚妻,两个聚少离多的年轻人通过鸿雁传书遥寄相思、诉说理想。

  陈毅安(资料图)

  1926年冬天,陈毅安上了战场,“今年寒假预备同你结婚”的愿望并未实现。随后的1927年更是中国不平静的一年,陈毅安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部队上了井冈山。

  面对困境,陈毅安写道:“我天天跑路,钱也没有用,衣也没有穿,但是精神非常愉快,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

  1929年,陈毅安在一次作战中受伤,回老家养伤,并与李志强完婚。1930年6月,陈毅安告别新婚妻子和还未出生的孩子,重返战场。那时,他们一定还憧憬着未来的重逢和幸福。

  陈毅安和李志强的合影

  归队后,时值红三军团正准备攻打长沙,陈毅安又被任命为攻打长沙战役的前敌总指挥。8月5日,国民党当局调集兵力大举反扑,陈毅安率队在新河、经武门、浏阳门一线阻击敌军一昼夜,使大部分红军安全撤离。但在接应军团政治部外撤的过程中,不幸腰中四弹,英勇牺牲。

  牺牲时,他只有25岁。

  一封“无字信”

  1931年3月,李志强收到了一封从上海寄来的信,纸上一个字也没有。那一刻,她想起丈夫曾对她说过“如果以后你收到一封我托人寄来的信,里面没有写任何字,我有可能已经牺牲了”。许久以来,她以为这只是个玩笑。

  李志强固执地认为丈夫还活着,可是她再也没有等到来信。1937年,李志强抱着一丝希望,给延安八路军总指挥部写信,询问丈夫情况。20天后,她收到了彭德怀的亲笔回信,“毅安同志为革命奔走,素功卓绝,不幸在1930年已阵亡”。

  陈毅安塑像

  确认陈毅安牺牲了,李志强终身没有再嫁,遗憾的是“无字信”被弄丢了,剩下54封家书成了她的精神支柱。在纷繁乱世里,李志强把书信装进坛子,埋在老家一棵树下,躲过了特务搜查和日军烧毁。

  一沓跨越近一个世纪的信,是两位热恋青年为相思所累的明证,也记录着一代青年对国家和革命坚贞不渝的信仰。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