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围剿,红四方面军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为了开辟新的根据地,11月,红二十五军在徐海东等率领下,从河南省罗山县段家湾何家冲出发,向西挺进,1935年7月下旬经太白到达陕西留坝境内的桑园坝。由于当时天色已晚,部队只好驻扎在桑园坝的“半边街”村修整。
徐海东有个习惯,每到一处宿营地,都要看望伤员,了解民情。这天夜里,探望完伤员之后,他不顾长途行军的劳累,又深入当地百姓家中了解民情,宣讲革命道理。由于受国民党当局的反动宣传,半边街上的大部分群众不了解红军,很是戒备,家家都关门闭户,夜里,整条街都显得冷冷清清。徐海东带着警卫员和几个战士,看见谁家有亮就轻轻的敲门,走家串户与群众拉家常,宣传红军的性质,红军的政策和纪律,叫大家安心,还强调红军是讲道理的军队,老少无欺,为穷苦人民办好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在一位老大娘家门口,开门的大娘一见门外是几个不认识的军人,慌忙想把门关上,红军战士看出了大娘的紧张和顾虑,笑嘻嘻地“大娘长大娘短”叫个不停,老大娘见这些战士很和气,就让他们进了屋。大娘手腕上带着一只祖传的银镯子,生怕被红军看见,一双手紧张地窝在袖筒里,乘着红军不注意,慌乱地从腕上脱下,塞进衣服包。面对大娘家四面透风的墙壁,徐海东紧握着老人的手说“看见你们居住在这么简陋的房子里,我很心酸,我们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军队……您放心,共产党一定会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红军离开后,老大娘才发现,刚才因为着急,那只银手镯竟没藏好,自己掉了出来,就端端地晾在床角。想到红军首长如此平易近人,那些小战士们又那么亲切可爱,秋毫无犯。老人不住地呐呐自语“盼到希望啦,盼到希望啦……”
有户人家平时就胆小,听到红军来的消息,慌得连家门都没顾上锁便跑到山上躲避。半夜,见没什么动静,一家人才返回家中,将家中所有物件翻了一遍,发现米、面、葱、蒜,坛坛罐罐什么都没有少一件,惟独存放在面盆里的10来个糖饼不见了,而在面盆的底部,却赫然发现了2块银元。银元下还压了一张纸条:“红军路过贵地,吃了您家饼子若干,今留下白洋2元,敬希查收,此致敬礼!”下面署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家中人看到这种情景,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不住地感叹“自古到今,哪见过这样好的军队啊!”
7月的夏夜,半边街上的乡亲们却毫无睡意,他们奔走相告,红军是好人,是老百姓自己的军队,是穷苦人的救星和希望!大家都不害怕了,个个都激动万分。在一户村民家中,徐海东亲切地与家中老大爷叙谈,他说“我们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钢铁红军,敌人之所以打不烂、摧不垮我们,就是因为我们有党的领导,有千百万受压迫受剥削的劳苦大众作后盾。我们这支队伍就象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到哪里都会很快烧起来。”接着,他笃定地望着前方,坚定地说“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我们必须主动出击,靠躲避不是办法。”听了他的宣传后,一位从四川逃难过来的七旬老人,把两个儿子从家中叫到徐海东跟前,老人拉着徐将军的手声泪俱下地说:“在逃亡途中,他们的母亲和俩个妹妹都惨死了,我现在把他们交给你,让他们参加红军,盼望你们早日打胜仗,我们才有安宁的日子。”徐海东握紧老人的手说:“老人家,我收下了!红军是穷苦大众的队伍,有你们的支持,我们定会打胜仗,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在老人的带动下,当晚,半边街上的200多名青壮年纷纷报名参军,加入到徐海东的队伍中,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报名参军的动人场面。
徐海东所到之处,展现出共产党人严明的纪律,秋毫无犯的作风,他们用实际行动粉碎了国民党军诬蔑红军的种种谣言,赢得群众的拥护与爱戴。老百姓对红军的深切感情,就如民谣里唱的那样“来了徐司令,水清山也清。早晨出太阳,晚上月光明。穷人见红军,笑眼望知亲。穷人见穷人,喜眉笑盈盈。吃饭添香味,走路像腾云。”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