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抗日英雄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守望梁家山
来源:大江网   2021-10-22 08:57:30

  青山隐隐,绿水迢迢。流淌了千百年的泸水河,从吉安和萍市交界处的武功山发源,一路向东,奔向安福县。

  泸水河以南大约两公里处,城关平都镇浮山村境内,一个名叫“梁家山”的土丘之上,一座占地数十平方米的圆形墓葬静静地镶嵌在青翠的山野之间。

  这里,长眠着一位赫赫有名的红军将领——伍中豪。相比于他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的显赫历史地位,他的传奇人生和身后故事却可以算得上鲜为人知。

  从戎

  1903年2月,伍中豪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县城郊南门外伍家村的一户人家。当时的伍家算得上殷实,父亲伍茂定是清末秀才,母亲伍资氏是一位受过封建教育的大家闺秀。但是好景不长,伍中豪三岁时父亲突然离世,母亲含悲将他抚养长大,并鼓励他读书成才。懂事的伍中豪先入宗祠私学,后入耒阳县第一高小,再只身前往邻县衡山,进岳云中学求学。不论在哪,他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一个多世纪前,中国的内忧外患已经传遍了全国各地。伍中豪的童年和少年虽偏安一隅,没有直接受到战争的袭扰,但是时局的动荡、国家的危亡在他心中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1922年,19岁的伍中豪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那时的北京上空阴霾阵阵,帝国主义和各地军阀互相勾结、倾轧,各路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把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弄得乌烟瘴气。与此同时,以李大钊为代表的进步人士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组织和发动工人运动,让伍中豪等有志青年看到了希望。

  读书期间,伍中豪接受进步思想,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转为中共党员。“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1924年冬,还是大三学生的伍中豪毅然回到家乡,与邓宗海、刘泰、伍云甫等人在耒阳秘密创建党组织,伍中豪任第三支部书记。1925年4月,中共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建立,伍中豪任宣传委员。在此期间,伍中豪与订婚多年的未婚妻段凤翔结婚了。1926年年初,伍中豪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半年后,毕业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军事考官。伍中豪在这里见到了仰慕日久的毛泽东,他听了毛泽东对时局的分析和对国家前途的判断之后,激动地说:“我这一生就跟定了你!”

  1926年下半年,伍中豪参加北伐,经过湖南耒阳时,党组织决定把他留在地方,主导农运工作,任耒阳县团防局长、农军独立团团长。此后一年时间内,伍中豪经历了人生的一悲一喜,悲的是母亲因病撒手人寰,喜的是儿子伍彭寿出生。

  1927年5月,长沙“马日事变”后,伍中豪遭到耒阳反动当局的悬赏通缉,被迫远赴武汉,任国民政府警卫团第十连连长。三个月后,他辗转找到毛泽东,一起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副团长兼三营营长。他作战勇敢,胆略过人,率部首攻白沙,取得重大胜利。面对敌人重兵围剿,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指挥员们对下一步发展方向存在很大分歧。毛泽东主张转兵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得到伍中豪的坚定支持,也加深了毛泽东对他的信任与器重。

  井冈山斗争时期,伍中豪参加指挥大小战斗近百次,英勇善战,打了许多胜仗。1927年11月,起义部队在茶陵被湘军吴尚一个师包围,刚成功突围,伍中豪发现团长陈浩与副团长韩庄剑企图率部投敌,他及时派人报告了毛泽东,关键时刻挽救了革命军队。

  1928年6月,伍中豪率第三营到永新夏幽,分兵做群众工作,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夏幽工农兵政府和中共特别支部。毛泽东多次在根据地干部会上,表扬伍中豪“能打仗,会做群众工作,是文武全才”。

  1928年12月,蒋介石调集6个旅团“围剿”井冈山根据地。1929年1月4日,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在宁冈白露召开会议,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策略,留下彭德怀的红五军与红四军的三十二团,固守井冈山,红四军两个主力团二十八团、三十一团,一起突围向外发展,以牵制敌人。但是,对于突围的红军向何处去发展,成了会议争论的焦点。有的主张向赣北去,有的主张向赣东发展,也有的主张到湘南去。争论之声不绝于耳,现场一片混乱。在此关键时刻,伍中豪力主向赣南发展,认为赣南地域广阔,高山多,物产丰富,易筹给养,有回旋余地,而且那里的敌人力量薄弱,有地方革命武装,群众觉悟高,向赣南突围才是上策。毛泽东、朱德采纳了伍中豪的意见。后来的形势发展果如伍中豪所料,红四军围魏救赵策略失败,井冈山失守,红军主力多亏选择了赣南,得以站稳脚跟,才有了后来的中央苏区。1930年春,毛泽东在赣州楼梯岭会议上说:“红军在赣南有今日之发展,伍中豪应记第一功,他是力主到赣南来的。”

  著名军事专家金一南少将对伍中豪评价极高,把伍中豪与林彪相提并论:两人一起毕业于黄埔四期,一起从叶挺的第四军走出来,都是连长;湘南起义中,林彪在耒阳敖山庙一战受到朱德赏识,提拔为营长;秋收起义中,伍中豪受到毛泽东赏识,担任营长;井冈山斗争时期,伍中豪接替张子清任三十一团团长,林彪接替王尔琢任二十八团团长;后来,两人又同时担任纵队司令、军长。

  磅礴的气势激荡着青春的力量。在党的早期革命年代,那些活跃于台前幕后的革命先辈哪个不是热血沸腾?他们共同托举起冲天之志,誓要改天换地、拯救中国!年轻的伍中豪正是他们中优秀的一员,短短几年时间,由一个学生成长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未来将星。

  牺牲

  在北京大学读过书的伍中豪看上去像个书生,但打起仗来有勇有谋、英勇无畏、身先士卒。1928年初,敌人占领宁冈,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打开井冈山的斗争局面,毛泽东决定攻取宁冈城。敌军牢牢占据宁冈城,封锁了井冈山北大门,在这种形势下,工农革命军红一团召开了营级以上军事干部会议。会上,有人认为城墙坚固不能强攻,也有人认为可以利用早晨朦胧的雾气集中火力攻打一个地方。这时,在一旁的三营营长伍中豪用“狡兔三窟”打比方,提出了“围三阙一、在城外消灭敌人”的作战计划,获得毛泽东的赞同。此役,伍中豪以酒壮胆、冲锋在前,激发了大家的斗志,最终消灭敌人300多人,抓捕俘虏100多人,活捉了县长张开阳,击毙了敌人的营长王国桢、靖卫团团长李树滋,中国工农革命军取得了进军井冈山以来的一次空前大捷。

  1930年6月,伍中豪所在第三纵队扩编为红一军团第十二军,他任军长,并担任新成立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6月下旬,由于党中央的“左倾”盲动思想,毛泽东不得不率部去攻打湖南长沙。而伍中豪患肺炎住院治疗,无法参战。部队出发前,毛泽东到医院与伍中豪道别,伍中豪对他说:“中央取长沙、攻武汉、饮马长江的指示气候不对,以长途跋涉之孤军攻打大城市不妥,望多保重!”8月,红二十军军长胡少海牺牲,伍中豪改任二十军军长、前敌委员。毛泽东从浏阳、长沙两次写信给中共闽西特委,要求补充兵员,两次都指名要伍中豪带第一批部队去。

  伍中豪接信后,立即从闽西长汀赶到江西吉安,方知红军攻长沙已失败回师。9月,伍中豪参加攻打吉安。10月初,伍中豪带领一排警卫,拟到赣西南各县调集地方武装,途经安福县城附近时,突遭安福靖卫团袭击,仓促应战中,伍中豪不幸牺牲。

  得知伍中豪牺牲的消息,毛泽东泪流不止。10月24日,红军将士在彭德怀的率领下,怀着极大的悲愤,攻下安福县城,全歼反动武装靖卫团,活捉了团总郁建勋,在城内召开了悼念伍中豪的万人大会,并将凶手处以死刑,告慰烈士英灵。不过,当时他们没有找到伍中豪的尸骨或墓地。

  伍中豪牺牲不久后,妻子段凤翔得知了消息,她哭了几天几夜,嗓子哑了,眼睛也肿了。情绪平复一些后,她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想法:到江西寻找伍中豪的坟墓,把他带回耒阳安葬。但战争年代,两地交通落后,一个年轻女人出远门何其艰险?加上当时两地都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反动派要求老百姓跟红军划清界限,否则格杀勿论。她去寻找一个红军“大官”的坟墓,这不是送死吗?段凤翔看到身边仅有3岁多的儿子伍彭寿,心中的这团火不得不掐灭。

  “妈妈,爸爸怎么还不回来?你不是说他很快就会回家吗?”懵懂的伍彭寿走到跟前,这个问题,儿子已经问过千百遍。以前,段凤翔总是安慰他说“爸爸马上回来”,还会带他喜欢吃的葱油饼回来呢。但是现在,年幼的儿子永远失去了爸爸,她也永远失去了丈夫!“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一想到这,段凤翔就抑制不住泪水,号啕大哭起来,把小小的伍彭寿吓住了,仿佛明白爸爸不会再来抱他,也吃不到他最爱的零食了……

  金一南在《浴血荣光》中讲了这样一句话:“伍中豪牺牲了,带出了寻淮洲;寻淮洲牺牲了,带出了粟裕。伍中豪、寻淮洲假如没有牺牲,活到了新中国成立,他俩肯定是开国元帅。”

  但是,这个“假如”永远只能是假如了。

  找寻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九十多年前的中国,交通和信息远不像今天这样发达。江西安福和湖南耒阳只相隔两百多公里,但家乡的妻子和伍中豪却如同阻隔了半个地球。持续不断的战争、国民党制造的白色恐怖让伍家失去了寻找伍中豪墓地的最佳时机。

  新中国成立后,耒阳、安福两地政府均多次派人查找他的墓冢,遗憾的是均无下落。

  尤其令人痛心的是,伍中豪妻子段凤翔在耒阳大革命失败后,转到汉口任小学教师,1935年她携烈士遗孤伍彭寿,从汉口返回耒阳,任励能女子职业学校校长,1936年伍彭寿方满9岁,因病不幸夭折。段凤翔后来改嫁,直至20世纪70年代离世。

  伍中豪是家中独子,但他另有六个堂兄弟。在这些兄弟中他排名第五,另一个排第六、小他5岁的堂弟——伍淮芳,受伍中豪影响很大,从小立志要干革命,两人关系最好。1926年,伍淮芳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他和堂兄经常通信,伍中豪勉励他好好学习本领,将来为革命作贡献。

  伍淮芳于1926年10月在校集体加入国民党,一直在国民党军队工作,先后四次参加抗日作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抗战胜利后,伍淮芳任新疆迪化团管区上校代司令,但他早已厌倦战争,希望和平。1949年9月25日,伍淮芳跟随陶峙岳在新疆和平起义,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同年进入军区军政干校学习,其间宣布退出国民党。1950年10月,伍被任命为新疆军区后勤部上校营建检查员,1951年调兰州西北军区(今兰州军区),待分配期间,因历史原因被关押审查,1955年4月资遣回乡务农。1980年平反,当选为耒阳县(今耒阳市)政协委员,1982年2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秘书,1989年2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1998年2月辞世,享年89岁。

  伍淮芳和妻子生养了五个子女,因为遭到错误对待,一辈子艰难困苦。但即便是最窘迫之时,他都会时常想念激励他参加革命的堂兄。为寻找伍中豪之墓,伍淮芳自己或让子女、包括侄子侄女不断打听,还让人咨询过江西有关方面,但是对方表示,因年代久远,只知道伍中豪牺牲在安福县一个叫“亮家山”的地方,具体地址不详。

  “亮家山”“亮家山”……这个陌生而遥远的名字,伴随着革命烈士伍中豪,写进了各种历史材料,也刻进了伍家数十个侄辈人的心中。随着岁月的流逝,时间来到了21世纪,他们的年龄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已经离世。每到清明,纸钱纷飞、白花遍野,他们心中便隐隐作痛:手捻一撮红尘,箫声如风谁来合?亲爱的中豪伯父(叔叔),您到底身在何处?

  秘葬

  2010年1月底的一天,曾在衡阳市耒阳文化馆当过馆长的伍曼利接到耒阳市民政局的电话,说江西省安福县来信,寻找伍中豪的亲属,请她过去一下。伍曼利兴奋地赶到民政局,拿到了盼了几十年的一封信。这封信只有薄薄的一张,寥寥几百字,却重似千斤。一个跨越世纪的谜团终于揭开,也揭开了一个几代村民接力守护烈士墓的感人故事。

  写信人正是安福县平都镇浮山村大塘自然村的村民肖树初、周石红等人,他们说伍中豪葬在他们村的梁家山,村民本着对烈士的敬仰之情,自发凑钱修好了烈士墓,特来信请他们清明去祭扫。

  伍曼利是伍中豪侄子侄女一辈中较为优秀的代表。她从小热爱文艺,主攻戏剧,擅长表演多个戏种,是国家二级演员。接到这封信时,伍曼利已经64岁。她赶快召集家人商量,决定由他们几个兄妹带着几个侄子侄女开两辆车,立即启程赶赴安福县。

  那是一个冬日的中午,群山静默、寒气逼人,站在伯父伍中豪烈士墓前,伍曼利一行人悲欣交集,感慨万分。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那个初秋的清晨。1930年10月3日清晨,伍中豪与警卫排战士二十余人从北路桐江口出发,准备往西路分委所在地吉安县永阳镇进发。途经安福县城五里亭附近时,突遭安福靖卫团二百多人包围袭击。伍中豪组织突围,但敌我人数悬殊,为了让更多同志有机会成功突围,分散目标,伍中豪命令警卫各自撤退,他自己边打边退,躲进了安福城郊梁家山的一个废弃砖瓦窑洞。下午,伍中豪被敌人发现,他拼死抵抗,无奈弹尽援绝,被靖卫团残忍杀害,牺牲时年仅27岁。伍中豪牺牲后,被靖卫团陈尸荒野并准备次日拖至县城示众。

  当晚,仅有四户人家的浮山村大塘自然村村民肖仁元、刘福初、刘继尧等人聚集在一起秘密商量,最终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们要把白天牺牲的那个红军“大官”安葬起来,不让靖卫团那帮坏人拉去摆功邀赏。村民们平时见惯了这些国民党爪牙作威作福的丑恶嘴脸,而红军对待老百姓就像亲人,他们才是值得信赖的军队。

  深夜,趁着朦胧的星光,村民们屏息凝气,偷偷将伍中豪的遗体抬到了近千米外的自家祖坟山上,按当地习俗殓葬了烈士。为了不让人发现,他们还立了一块假墓碑,躲过了敌人多次搜查。由于国民党正在大肆围剿共产党人,当时安福县属于“白区”,这在当时是冒着极大危险的事。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这几个村民和他们的后代一直保守秘密,直到新世纪才公之于世。

  七八十年时间,于历史,只是短短的一瞬;于人类,却可以繁衍三四代人。当年偷偷掩埋烈士遗体的村民早已故去,大塘村已发展到十余户人家。小小的大塘村村民尽管并不知道那个小土包埋着的是红军将领伍中豪,但他们三代人没有忘记这个亲人般的革命先烈,每年清明、冬至,村民给自己的先人祭扫时,也会在小土包前烧几张纸、上一炷香,在烈士墓周边植树培绿。

  告慰

  大约到2007年的时候,大塘村几个关心历史和新闻的村民看到了有关伍中豪的资料,他们惊呼:村里梁家山上埋葬的红军“大官”不就是伍中豪吗?资料上和他们的爷爷、父辈所说的非常吻合啊!于是,他们派当过兵的肖树初找到安福县博物馆馆长刁山景。刁山景是安福著名的文化名人、“文物通”,他对伍中豪葬在安福“亮家山”也早有耳闻,党史上有明确记载。但是具体在什么位置,却一直未能确定。1993年,安福县还把“伍中豪墓”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不过那时还是一张“空头支票”。得知伍中豪可能葬在浮山村大塘自然村“梁家山”,刁山景高度重视,带队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研究,报告了安福县委、县政府以及吉安市有关部门,最终明确了这个事实,并在墓地前立了一块文保石碑。

  2009年下半年,出于对烈士伍中豪的敬仰之情,经济条件逐渐变好的浮山村村民肖树初、刘虎生等10户人家每户凑了300元钱,派村民周继生从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拍了伍中豪的照片,修了一块像样点的墓碑。立好碑后,村民们于2010年1月15日给衡阳市民政局写了一封《寻找伍中豪烈士后人》的信。后来如前文所述,这封信辗转交到了伍曼利手中。

  在伯伯的确切埋骨地,伍曼利带头,并让每一位堂弟、堂妹、以及下一辈在墓前鞠躬、跪拜、烧纸。随后,她双手合十,再度跪在墓碑前,她流着泪,轻轻地诉说心中的千言万语,她要把父亲伍淮芳对堂兄的惦念捎上,把妻子段凤翔对丈夫的思念捎上,把伍家人数十年来对烈士的牵挂捎上……

  对肖树初等人为伯伯守墓、修墓、祭扫,伍曼利等伍家后人非常感激,他们一一登门向大塘村的村民表示感谢。伍曼利说,江西和湖南一样,都是红色的土地、光荣的土地,村民们淳朴、善良,他们伍家人永世不忘这份恩情!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伯伯安葬在这里,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教益。

  2018年,在江西省民政厅的关心下,安福县有关部门对伍中豪烈士墓再度进行了扩建、修缮,新铺了水泥路。省文旅厅将这里作为安福红一方面军旧址群的一部分,列为了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每一年,浮山村以及周边向阳村等地的村民还会来这里祭扫;

  每一年,伍曼利还会带着伍家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后人来这里祭拜;

  每一年,安福县很多单位、学校都会组织干部、群众和学生来这里参观、瞻仰……

  静水流深,和光同尘。曾经被人称为“毛泽东第一爱将”的伍中豪,曾经和林彪并称为“红军中的两只鹰”的伍中豪,曾经和黄公略等人被称为“井冈山四骁将”的伍中豪,成为异乡红色土地的坚守,成为当地百姓世代守望的英雄,成为中国共产党和老百姓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的生动见证。

  伍曼利等伍家人曾打算将伍中豪的墓迁回耒阳,后考虑再三放弃了。1929年5月,伍中豪借鉴他敬慕的毛泽东早年求学时的作品,作了这样一首诗铭志:“男儿沙场百战死,壮士马革裹尸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是青山。”伯伯既然早有这样的决心和胸怀,当地村民对伯伯如此敬重,我们后人又何必多此一举?就让老表继续守护他老人家吧,也让伯伯继续守望这静静的梁家山。

  2021年烈士纪念日当天,阳光明媚,碧空如洗。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的特殊时刻,在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开展之际,记者立于依然稍显简陋的伍中豪烈士墓前,怀着崇敬和虔诚,为烈士献上一束鲜花。守卫墓地的松柏伟岸挺拔,四周奔涌着蓬勃的绿色,远处的泸水河缓缓流淌,仿佛一缕清泉绵延到山脚。偶尔有附近劳作的村民,向这边投来熟悉的目光,那目光里有着清澈的朴实和温暖……

  (本文刊发于2021年10月12日《江西工人报》三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