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前,国民革命军以区区十万兵力于广州一隅誓师北伐,敌人是拥有近百万强大兵力,占据统治绝大部分中国版图面积,穷凶极恶武装到牙齿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实力悬殊,敌众我寡,问鼎中原,鹿死谁手?由于中国共产党人披肝沥胆,牺牲努力,国共两党相互信赖,精诚团结,同舟共济,浴血奋战,仅以年余时间终至铲除中国北洋军阀势力。
1936年7月8日,中华民国政府第1552号备案《国民革命军誓师10周年纪念章》颁发,规定“此章于中华民国二十五年7月8日于国民革命军誓师10周年纪念日颁行,颁给凡自民国十五年广州北伐誓师以后,迄十七年统一全国期间,在革命过程中师长以上之将领,及中将阶以上之幕僚,著有功勋者”。据该备案资料记载,首批获勋者包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在内共137名高级将领幕僚,其中湘籍将领达33人。自广州北伐誓师,计何应钦、谭延闿、朱培德、李济深、李福林、程潜、李宗仁、唐生智第一至第八军,谭之二军,程之六军,唐之八军均系湘军,第八军一度扩编为五个军,几占北伐出师半壁江山,足证湘军于北伐战争厥功至伟。兹列举如下:
程潜(1882—1968),字颂云,醴陵县北乡长连冲人。爱国将领,原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先后毕业于湖南武备学堂、日本振武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入川训练新军。辛亥武昌首义时任起义军龟山炮兵指挥官。回湘后任湖南都督府参谋部军事厅长,1916年被推举为护国军湖南总司令,1923年任广州大元帅大本营军政部长,建国攻鄂军总司令等职。1926年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江右军总指挥,与共产党人林伯渠党代表亲密合作,并与之结为儿女亲家,率部转战东南,功勋卓著。后因蒋介石排除异己被解除军职蛰居上海,抗战时期复任参谋总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天水、武汉行营主任。1948年竞选副总统失败后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主席,1949年8月4日与陈明仁将军毅然率部在长沙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省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副主席。
唐生智(1889—1970),字孟潇,东安县南应乡人,爱国将领,人称佛教将军,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1904年后先后就读毕业于湖南陆军小学、湖北武昌陆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回湘后参加护国护法各次战役,逐次提升为湘军总司令赵恒惕的主要将领。北伐战争前夕任湘军第四师师长,因与赵政见不合将赵驱逐出长沙。1926年6月2日正式加入国民革命军任第八军军长兼北伐军前敌总指挥,率部攻克武昌征讨奉军北伐战役。宁汉分裂后,一度把持武汉政府主要军事力量,先后参与指挥几次反蒋战争,失败后下野,东渡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复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军委会训练总监、军法执行总监。1937年主动请缨担任守备首都南京卫戍总司令,失守后闲居东安研究佛学,始为蒋介石、白崇禧所不容。1949年任湖南人民自救和平委员会主任,积极联络各界组织人士参加湖南和平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常委等职。
贺耀组(1889—1961),字贵严,宁乡县贺石桥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早年就读于湖南陆军小学、湖北武昌陆军中学,因成绩优异保送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回国后在湘军赵恒惕部任职,与唐生智同为赵部得力干将。北伐前夕任湘军第一师师长,率部与北伐军在长沙、岳阳激战,后共产党人谢觉哉劝说下受任北伐军独立第二师师长,率部在江西与孙传芳作战,取得回马岭、九江赛湖桥大捷,攻克芜湖,升任第四十军军长、江右军第三纵队总指挥,配合程潜、鲁涤平率部攻克南京。抗战时期,贺耀组历任国民政府参谋次长、驻土耳其公使、兰州行辕主任兼甘肃省政府主席、军委会侍从室主任、重庆市市长等职。行伍出身的贺耀组,虽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为国民党效力,但却是个有良知有正义感的军人,他一生追求进步,是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挚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少奇1925年被赵恒惕逮捕时他曾大力营救。1949年8月在香港与龙云、刘斐等人发布起义通电。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兼交通部长、中南行政委员会参事室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
何键(1887—1956),字芸樵,醴陵县西乡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十八岁入长沙岳麓山王先谦主办的崇古学堂读书三年,王先谦是清末湖南思想保守的典型人物,何键的一生思想与他的老师是分不开的。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三期分发湘军任排长,其间南北混战回湘组织萍醴游击部队,被唐生智收编为所部骑兵营长,逐次升为团长、旅长。1926年北伐战争时唐生智任第八军军长,何键升为该军第二师师长,率部配合其他部队向岳阳、武汉一线攻击前进,被任命为江左先遣司令,突袭汉阳,占领汉口,10月10日率部从西门攀城攻下武昌,活捉敌守将陈嘉漠和刘玉春。战后,蒋介石、唐生智一致认为武汉会师为北伐成功之关键,而汉阳一役实为会师之关键。蒋介石连发2电嘉奖:“该江左先遣队指挥官何键,默运间谋建树伟绩,所有江左部队,并特犒赏洋二万元。”何键从此跻身于北伐名将之列。北伐之后,何键忠实执行蒋介石反共清党政策,屠杀共产党人及革命群众,几次派人挖掘毛泽东韶山祖坟,深得蒋介石器重赏识,主政湖南达九年之久。抗战时期任国民政府内政部长、军委会抚恤主任等职,后辞职长期在南岳休养,去台湾后任“总统府国策顾问”。
陈嘉佑(1881—1937),字护黄,湘阴县界头埔镇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湘军二军主要将领谭延闿最忠实的支持者。早年就读于长沙明德学堂,加入黄兴组织的华兴会,并随黄兴赴日就读东京士官学校。1915年回国任谭延闿部湘军旅长、湘军讲武堂堂长。彭德怀是其讲武堂学生,毛泽东、陈延年等共产党人多次应邀在其任第二军军官学校讲课。北伐战争时任第二军教导师师长、第十四军军长,率部留守广东监视粤赣边境孙传芳部,为巩固后方培养军官颇有贡献。北伐后期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陈即通电各军将领及全国报馆公开反蒋。国民党中央委员中他是第一个通电全国公开反蒋的,蒋曾多次拉拢,终不合作,被蒋视为眼中钉,迫其居地常迁。1935年迁居香港两年后病逝,由李济深、李宗仁等赠款办理丧葬事宜,遗体准葬于岳麓山,经其家人坚请归葬于湘阴县城郊南泉寺旁,至今茔坟犹存。
刘兴(1887—1963),字铁夫,祁东县过水坪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毕业于湖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保定军官学校,1916年回湘任唐生智骑兵团营长,递升团长旅长。北伐战争时任唐生智第八军第四师师长,武汉之役,由沌口一举而攻占汉阳,数日后又占领汉口,《唐总指挥武穴督战记》一文中赞曰:“八军之精锐者乃第四师。”刘兴因此成为北伐名将。第八军扩编为五个军,刘兴任第三十六军军长。1927年湖南“马日”事变时,刘兴虽然认为农民运动搞得过激,但又认为“共产党人的工作精神值得效法”。将在第三十六军工作的共产党员如夏鸿刚、黄克诚等资助护送离去。同年8月唐生智东征讨蒋失败通电下野,刘亦解甲居汉口。抗战爆发任第十六军团团长、江防总司令,驻防马当要塞,由于马当失守解除军职,被薛岳邀请为湖南省政府委员。解放战争时程潜调刘兴任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与唐生智等协助程潜举行湖南和平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省体委副主任等职。
叶开鑫(1885—1937),字竞秋,宁乡县偕乐桥镇人,1936年授中将衔。早年入江南武备学堂就读,毕业后服役于湘军任连、营、团、旅长之职,深得湘军总司令赵恒惕赏识倚重。湘军改编后任第三师师长。北伐战争时任吴佩孚部讨贼联军湖南总司令,率领三师二旅反攻长沙与北伐军抗衡,失败后退守武汉。武昌攻陷后率部投向北伐军,任暂编第五军军长,后改任第四十四军军长,加入北伐行列。因战功升任第三方面军第一纵队司令,率部进军皖南与孙传芳作战,连克宿南、海州、正阳,获蒋介石通电嘉奖。唐生智反蒋时他积极支持蒋对唐用兵,中原大战时任第八军军长。后脱离军界任军事参议院参议湖南省政府委员,逝世后追晋陆军二级上将。
谭曙卿(1884—1938),字镇湘,湘潭县古城乡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早年入粤军许崇智部任排连营长,第一次东征时讨伐陈炯明叛军身受重创力战不退,获孙中山驰电嘉奖,升任第八旅团长,率部平定湖州、汕头,升任第七旅旅长。1926年任何应钦第一军第三师师长,顾祝同任副师长。10月第二次东征时他率部进攻惠州获摧坚之功,继而挥师入赣入闽,屡挫孙传芳、周荫人北军,俘敌数万,升任新编第一军军长兼福建省主席。北伐军队改编后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抗战时期派赴西北第八战区襄助抗日军务,病故于甘肃平凉。
方鼎英(1888—1976),字伯雄,新化县圳上镇人,1946年授中将衔。早年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东京陆军炮兵学校、千叶野战炮兵射击学校。武昌首义时任龟山炮兵指挥,民国建立后任保定军校炮兵教官。1917年再赴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任湖南陆军第一师参谋长、代军长、湘军整理处副监、黄埔军校入任生中将部长。国共合作北伐时期,方鼎英任黄埔军校教育长兼代理校长,为北伐前线培养输送了大批军事人才。蒋介石清党时,方鼎英利用自己的职权保护了不少共产党员免受牺牲。因与蒋的独裁专制不合,遂回乡办教育。抗战时期任第九战区党政委员会副主任(主任薛岳),力主对日抗战。抗战胜利后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秘密策动旧属起义投诚,奉命亲赴邵阳、湘西收编散兵游勇。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参事室主任、省司法厅厅长、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谭道源(1887—1946),字逸如,湘乡县横铺乡人,今属梅桥镇,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十六岁入湖南兵目学堂,受教于蔡锷,经蔡锷挑选与同学岳森、雷飙等二十人,去广西桂林筹办陆军学校。袁世凯称帝时随蔡锷参加与组建云南护国军,蔡锷去世后回湖南湘军任团长,随谭延闿入粤后任湘军第三师师长。1926年国共合作誓师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五师师长,与共产党代表方维夏配合默契。9月部队进驻江西,迅即击溃赣南军阀杨池生、杨如轩部,此时北军将领蒋镇臣正在吉安集结重兵三倍于谭,谭与方商议决于次日拂晓发动猛攻,一举收复吉安、丰城等地,谭部声威大震,旋即协同友军反攻南昌攻取南京。国共关系破裂后,任第五十师师长、二十二军军长、赣西剿匪司令。抗战时期任第十军团长、率部参加徐州会战,1938年辞去军职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兼安化行署主任,1946年8月于长沙病逝。
戴岳(1888—1970),字希鹏,新邵县陈家坊镇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先后入湖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保定军官学校,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武昌首义,受到黄兴嘉奖,历任湘军连、营、团、旅长。1923年秋,奉命率部入粤击败叛军陈炯明,升任建国湘军第二师师长。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时任第二军第六师师长,与共产党党代表萧劲光互相信赖,被誉为国共合作共事典范。率部转战东南,最先攻克南京,兼任南京首任卫戍司令,民国元老于右任欣悉南京攻克即兴赋诗:“东南一战无余敌,党国千年重此辞。”国共关系破裂后,拒绝蒋介石、晋衔上将军长、实行清党的命令,馈赠萧劲光等共产党人旅资并护送脱离险境。抗战爆发后,戴岳任湖南省干部训练团教育长、省政府委员、洪江行署主任。日寇犯湘时,督率辖区军民痛歼日寇于雪峰山。解放战争时期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积极参与湖南和平起义,任军政顾问。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省政协委员。
周斓(1892—1952),字叔祁,祁东县白鹤镇人,1937年授中将衔。先后毕业于湖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保定军官学校。1916年回湘后一直追随唐生智,任职连、营、团、旅长,参加护法援鄂各次战役。1926年任唐生智第八军教导师师长,率军驻防常德,担任湘西警戒。黔军袁祖铭被北伐军收编后仍按兵不动,暗中与吴佩孚勾结伺机蠢动,唐生智为防范袁军生变牵制北伐进军,密令周斓将其就地解决。翌年11月30日,周斓经过多方周密布置,巧计宴请袁赴宴,智擒处决袁祖铭于常德,为北伐进军解除后顾之忧。北伐时期历任三十六军副军长、十二军军长、十七军军长。抗战爆发时任唐生智南京卫戍司令官参谋长,指挥参与南京保卫战。后应湘省主席薛岳之邀任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1949年8月随唐生智在长沙通电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许克祥(1890—1967),湘乡县人,1936年授中将衔。湖南陆军讲武堂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16年任湘军第一营营长、第六混成旅团长、黔军第四师独立旅旅长。北伐时被唐生智收编为湖南省防军第三十三团团长,一直不见容于唐生智。1927年5月21日夜,许克祥率部千余人,实行反革命政变,查封省党部和工人纠察队总部,袭击长沙四郊农会,一夜间捕杀共产党工农群众三千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马日事变”,升任独立第二师师长,率部讨伐反蒋的唐生智。后任第三十七军副军长率部参加对红军的“围剿”,抗战时期任军事参议院参议。新中国成立后后逃避澳门。1953年去台,任“总统府国策顾问”。
唐蟒(1886—1968),字圭良,浏阳县人,清末湖南自立军首领唐才常之子,因受父亲影响株连,避往日本,于帝国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辛亥革命爆发时任汉阳炮兵指挥官,湖南都督府参谋长兼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1926年北伐时任程潜第六军参谋长,协助程潜制订作战计划屡献奇谋。1927年唐蟒与坚持拥护武汉国民政府的程潜发生分歧,在浦口密谋副军长杨杰等将领投靠蒋介石,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获蒋重用,仅挂军委会中将参议闲职。抗战爆发,经周佛海策动当了汉奸,被授予汪伪政权上将、中央监察委员、军事委员会参议院长,但一直心有负罪称病在家。抗战胜利后被捕入狱,经程潜、唐生智、仇鳌等力保出狱,1948年携家人移居香港。
李明灏(1897—1980),字仲坚,醴陵县新阳乡横田村人,1936年授中将衔。1914年入醴陵渌江中学,翌年考入河北保定私立中学,后入日本东京士官学校,在此期间由国际共产主义组织进行情报培训,直接受周恩来单线领导,实为我党最早的高级情报员。1926年北伐战争时任第六军第十七师五十四团团长,率部在江西南昌与孙传芳作战并立下战功,翌年4月升任该师少将师长。长沙“马日”事变后,受毛泽东重托将在长沙的七十多名共产党员乔装成该师官兵,以学习军事为名秘密送离,为我党保存了重要军事实力。1928年4月升任第六军军长,因未服从交接调遣被解职。抗战时期任中央军校武冈分校主任,培养了大批中层抗日军官,被誉为军事教育家。1943年3月任第九十七军中将军长兼重庆警备司令,解放战争时任中央训练团庐山分团主任,因不满时政被蒋介石批示“永不录用”。1947年他秘密会见陈明仁,劝其早日弃暗投明。1949年6月以人民解放军和谈代表身份会见程潜、陈明仁,努力促成湖南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龚浩(1887—1982),字孟希,益阳迎风桥乡人,1936年授中将衔。先后毕业于湖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骑兵科毕业,为校长蒋百里得意学生,毕业后任职唐生智部队,全力协助唐生智驱逐赵恒惕出湖南。唐生智为省长时任长沙戒严司令。1926年6月任唐生智第八军兼前敌总指挥参谋长。其时唐生智以一半兵力困守衡阳,在吴佩孚分兵合进之时,龚浩建议各个击破乘胜追击。进攻武汉时部队在汉阳,龚浩建议迂回一举突破。同时参与对奉军河南临颍、上蔡战役的指挥策划,屡献奇谋,深得唐生智赏识器重。唐生智反蒋失败后与之流亡日本。1932年回国后任军事参议院参议,受任蒋百里陆军大学校长战史教官。抗战爆发,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贺耀组)副主任,兼任第一战区司令官参谋长,随程潜督师河北对日作战。解放战争时任国民政府西安行署高级顾问。1949年去台,任“行政院”设计委员、辛亥武昌首义同志会理事长。
刘建绪(1890—1978),字恢先,醴陵县清安镇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先后毕业于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军校第三期炮科,与何键、陶广等为同班同学。1918年何键被唐生智收编时任连长,后逐次升迁。1926年何键任唐生智第八军第二师师长,刘建绪任旅长,2月11日一举克复长沙,8月23日克岳阳,尽歼湘境北军残敌。北伐军分路入鄂,连克汀泗桥、贺胜桥,绕道嘉鱼奔袭汉阳,刘建绪旅一举袭占龟山炮兵要塞和兵工厂,武昌守敌刘玉春粮弹两绝。北伐军遂于10月10日攻克武昌,刘建绪升任师长。何键任湖南省主席后,刘建绪先后任第二十八军军长、湖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追剿军第一路总指挥,围堵长征中的红军。抗战爆发,任第十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福建省主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48年9月辞职。1949年在香港与刘斐等联名通电拥护新政协。1951年移居巴西。
陶广(1887—1951),字思安,醴陵县陶家垅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8岁起先后入北京宪兵学校、南京陆军讲武堂、保定军校第三期,与何键、刘建绪等为同班同学。1926年任北伐军第八军第二师二十六团团长,参加了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升任旅长,在攻克武昌战役中,俘获枪支近万,升任师长。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率部参加“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升任第二十八军军长。抗战时期率部入浙西杭嘉湖地区,在敌后开展游击战,升任第三战区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浙苏皖边区挺进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裁撤挺进军总部,陶广退役移居杭州,由李济深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密嘱旧部弃暗投明。1951年8月25日病逝于杭州西湖智果寺。
周维寅(1895—1949),字恭甫,沅陵县三眼塘人,1946年授中将衔。先后就读于湖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保定军官学校。1916年冬任湘军连营团长。1926年率部北伐驰援被叶开鑫部围困的友军,追击吴佩孚部,协同何键合围武汉,与张发奎部会师武昌城下,以战功升任旅长。秋末随大军兼程北进,相继攻克广水、武胜关。翌年2月晋升师长,当时报载“三十六军三师师长周维寅勇敢善战,能以少胜多”。同年夏升任三十六军副军长。蒋介石叛变后,三十六军回师武汉,8月奉令东征讨蒋,参加第二次北伐,以破竹之势直下北平。之后带职入读陆军大学,任国民政府参议院军事厅中将厅长。抗战爆发,任第十集团军中将参谋长直至抗战胜利。1949年参与唐生智等湖南省各界人士署名起义通电,同年病逝。
毛炳文(1891—1970),字镇湘,湘乡县白马镇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先后毕业于湖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保定军校第三期步兵科。1916年由谭延闿派任湘西镇守便署上尉参谋,任职湘西护国军军营团长及参谋长之职。1926年北伐兴师,毛炳文任李宗仁第七军第一路指挥,贺耀组独立第二师第三旅旅长。翌年协同友军攻克南京,升任贺耀组新编第四十军副军长,奉令率军继续北伐,与直鲁联军张宗昌激战于德州。8月平津克复,四十军编为第八师,任副师长。北伐后升任第八师师长,率部参加对江西中央红军的多次“围剿”,并穷追长征红军四方面军致西路军伤亡惨重。抗战爆发后任第十一集团军军团长,率部参加淞沪徐州会战身受创伤,旋回湘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央第六届监察委员,1949年后去台任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
陶峙岳(1892—1988),字岷毓,宁乡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先后毕业于湖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保定军官学校,回湘后任湘督谭延闿部护字营营长,湘军第一师上校团长。北伐战争时期任贺耀组独立第二师第三团团长、第四十军第三师师长,率部英勇作战,迭建功勋。北伐后任第八师师长,曾率部围剿江西工农红军。抗战时期任第八军军长、七十七军军长、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淞沪会战。抗战胜利后任新疆警备总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49年9月25日率部起义,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二十二兵团司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历任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蒋锄欧(1890—1978),字诉心,东安县山口铺乡人,1936年授中将衔。1910年毕业于广西陆军干部学堂第二期,辛亥武昌首义时任黄兴总司令部作战参谋。后随谭延闿参与衡阳独立,击溃北军张敬尧,升任团长。北伐时期任第四十军第二师师长,参加安徽临淮关之役,大破张宗昌直鲁联军主力。旋任国民政府中将参军。孙中山奉安时任护灵铁甲车司令。其后长期担任铁甲车司令、铁路运输总司令、交通警备司令之职。抗战胜利后任第一、六两战区铁路运输指挥官,衡阳运输司令。1949年去台湾屏东定居,1952年10月退役,病故于台湾。
邹鹏振(1885—1951),字叶侯,隆回县罗洪乡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早年考入蔡锷主办的广西桂林随营学堂,毕业后回湖南任连营团长,参加讨袁护法战役,因勇猛善战晋升为湖南陆军第三师第六旅少将旅长。北伐时任叶开鑫部四十四军副军长,率部沿京汉线击败孙传芳部攻克海州。戎马二十年,治军严明,深受士兵爱戴,每战临阵必身先士卒。北伐之后息隐家园。何键主湘时仍挂省政府委员衔,但不参政。湖南和平解放前夕策动当地警察部队投诚。1951年以“反革命罪”被错杀,1983年平反昭雪,《湖南省志》为之立传。
唐星(1892—1964),字天闲,新邵县上坪镇人,1937年授中将衔。早年就读于长沙中路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两度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在湘军任职。1924年任黄埔军校战术总教官、学生总队长、入伍生部副部长兼军事教导总队总队长。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十六军四师师长、第十师副师长、第四军独立二十五师师长。北伐后随张发奎反蒋,失败后被通缉,流亡日本。1935年回国任总参谋部中将高参。抗战爆发后,任湘鄂川黔四省边区绥署参谋长、第十一集团军参谋长、第五战区军法执行总监、第二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与中共取得联系,程潜任命他为武汉行营中将总参议,长沙绥请公署副主任。1949年8月协助程潜和陈明仁举行长沙起义,担任国民党方面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为湖南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武汉、天津副市长等之职。
张翼鹏(1876—1944),字毓鲲,株洲渌口人,1936年授中将衔。先后毕业于日本振武学校、成城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8年起任湖南新建陆军第二十一混成协教练官管带。参加辛亥革命后任攻宁联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913年,北京政府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战术教官。回湘后任湖南督军公署副官长、湖南都督府谭延闿驻粤湘军总司令部总参议、孙中山大本营高级参谋。1925年先后起任黄埔军校主任、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总司令部前敌指挥部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参谋长、湖南省政府委员、代理省政府主席等。唐生智兵败后亡命日本,后历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1944年在重庆病逝,著有《几万里游客诗词选集》。
孙常均(1897—1952),字敬业,长沙县人,1947年授中将衔。早年入湘军任排连长,参加护国战争。1917年入湖南陆军讲武堂,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任黄埔军校教导团第一团三营上尉连长、少校营长等职。1926年北伐战争时任第一军二十一师团长,翌年5月升任该师副师长,北伐战役中作战勇猛,仅三年由上尉升至少将。后因与师长陈诚发生矛盾再难升迁。其间任二十一师、第四十六师副师长、参谋长之职。抗战时期任沅陵警备司令。1948年任湖南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翌年4月调任第一兵团司令部高参,8月随程潜、陈明仁将军参加湖南和平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他是湖南黄埔学生中唯一获得北伐将领勋章者。外省籍黄埔学生中仅胡宗南、范汉杰获此勋章。
李韫珩(1877—1948),字抱冰,宁远县礼仕湾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毕业于保定军校速成班并留校任教,护法战争时任零陵镇守使刘建藩部参谋长团长之职。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教导师一团团长、十三军三十八师师长,率部北伐屡有战功。1929年在洪桥(祁东)击溃张发奎的部队。中原大战时破冯玉祥主力于归德,又为蒋介石收回济南,受到蒋介石嘉奖。1932年升任第十六军军长,率部在湖北、江西一带“围剿”工农红军。红军长征后,率部尾追红军一万余里。抗战时期率部参加淞泸会战,1938年4月,因防守武汉马当要塞失利被撤职,1948年病逝于零陵。
岳森(1880—1957),字宏群,新邵县雀塘铺镇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与蔡锷系同学至交,从师樊锥,同往广西筹办军校任教官,回湘后为谭延闿策划援湘,任建国湘军参谋长。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参谋长,与李富春、李六如、方维夏、萧劲光等推行党代表制度,使部队战斗力得到极大提高,因不服从蒋介石命令被扣押。抗战时期任五十师师长、二十二军副军长,率部参加徐州会战。薛岳主湘时任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9年参加湖南和平起义,任中南军政委员会顾问,新中国成立后任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省政协常委等职。
罗霖(1892—1965),字子雯,永州菱角塘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先后毕业于湖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保定军官学校。曾加入同盟会及“二次革命”援赣之役,分发湖南湘军任排连营长。北伐战争时任三十六军第一师二团团长,率部与北军吴佩孚在河南、西平、洛河、林县等地作战,直至攻占郑州,升任独立第二旅少将旅长、三十七军二十二师师长。率部参加二次北伐,出师河南,升任七十七师中将师长。抗战爆发,奉命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坚守上海,抗击日寇苦战一个多月,因部队伤亡惨重撤离战场,蒋介石以“擅离职守”将他撤职监禁两年多。得唐生智等力保出狱回乡,脱离军界,倡办芝城中学,一度出任零陵县长、抗日自卫队司令。1949年随程潜参加湖南和平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陈渠珍(1882-1952),字鍪玉,祖籍江西,迁居凤凰,1946年授中将衔。1906年毕业于湖南陆军武备学堂,参加同盟会,投身新军。与民国总理熊希龄、著名文人沈从文并称为“凤凰三杰”,号称湘西王。历任湘西镇守使署参谋长、第一旅旅长、湘西护国联军第一军军长、湘西巡防军统领、湘西屯边使。北伐时被唐生智任命为十九师独立师长,率部参加北伐。抗战时期任军委会中将参议、沅陵行署主任。1949年参加湖南和平起义,欢迎解放军进入湘西。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全国特邀政协委员等职。
邓介松(1896—1967),字太贞,双峰县青树坪镇人。幼年就读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留学日本明治大学。1916年回国后任《国民日报》编辑,长沙第一中学、湖南高等工业专科学校教员。北伐战争时期任唐生智湘南督办署秘书长、湖南省公署秘书长、北伐军前敌指挥部秘书长、第四方面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协助唐生智北伐行政策划宣传,实为重要幕僚。抗战时任湖南省民政厅厅长、省政府秘书长。积极支持程潜、唐生智湖南和平起义,并为草拟起义通电。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军政顾问、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文史馆馆长,参事室副主任。
邓寿荃(1886-1946),字兴南,安化县人,毕业于湖南高等工业学校,曾任县、省参议员、湖南造币厂厂长、水口山矿务局局长、省财政厅厅长、省建设厅厅长、两湖总督。北伐时任唐生智湘军第四师参谋长。曾作为唐的代表与共产党人郭亮、夏曦、易礼容、李维汉等来往,联系唐生智湘军加入国民革命军北伐之事,对唐生智最终选择施以重大影响。抗战时期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委员、监察院参议。晚年厌倦政治,大做药材、黄金生意,富甲安化一方。
周鳌山(1884-1959),岳阳人,先后毕业于湖南陆军速成学校、上海政法专科学校。加入同盟会,历任湘军唐生智、蔡钜猷部秘书。湘军入粤后任广州大元帅府参议。北伐战争时任前敌总指挥部执法处处长。后历军事委员会裁判所所长、湖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军事委员会经理处处长、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抗战爆发时任首都卫戍司令部运输司令,南京失守后离职回湘,任湖南省政府顾问。1949年8月在岳阳参与组织军政人员起义,任岳阳和平解放自救会会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