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抗日英雄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何功伟:三封诀别信 一颗赤诚心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孙阳   2025-11-20 15:28:17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怀仁堂。周恩来总理将少将军衔命令状颁给一位女军官,并握着她的手亲切地说:“祝贺你,李贞同志,你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回到家后,李贞把新军装叠得整整齐齐,又换上了旧军装。见她这样做,丈夫甘泗淇有些不解。她解释说,将军衔是责任,这身衣服是自己的皮肤。

  李贞为党为人民戎马倥偬、艰苦奋斗了64个春秋,不仅以赫赫战功书写了巾帼传奇,更以一生的清正廉洁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1990年3月,李贞病逝。工作人员清点遗物时发现,4把用电线缠了又缠的旧藤椅,有两把几乎没了藤条,仅用旧布条绷着;一个用了数十年的行军箱,皮质老化开裂,遍布毛刺;一张存款单上写着11000元,是她毕生积蓄的大部分;那台老式单门冰箱,启动时的声音能传遍整个楼道。还有4枚勋章,或许是她最珍贵的遗物,用红布包了一层又一层。

  简单的遗物,是一段凝固的岁月,更是信仰的注脚。

  那个陈旧的行军箱从来没装什么锦衣华服,却装下了将军对艰苦朴素最彻底的践行。工作人员劝李贞换个新的,她却摇头:“它能提醒我,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

  省吃俭用留下的11000元存款一部分用于交党费,其余全部捐了出去。她在遗嘱中写道,孩子们不需要知道李贞是谁,但他们应该知道雪山草地是什么样子。

  那4枚勋章,是战功与荣誉的象征,是她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证明。她从未将其视为炫耀的资本,而是深藏箱底,彰显着一位革命者的谦逊。

  有形的遗产令人动容,无形的遗产震撼人心。

  组织安排的配车,李贞几乎不用。她说:“坐在小车里,怎么听得见老百姓在说什么?”1980年,李贞被定为大军区副职,组织提出为她更换住房、提高待遇。她百般推辞:“房子不漏雨就行,饭菜够吃就行,衣服干净就行。”

  李贞的侄儿侄媳想通过她从外地调到北京。李贞先是教育他们服从组织安排,后又特地向身边工作人员交代:“我的亲属都不能以李贞的名义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一切事情都要按规定办,决不允许搞特殊。”

  一次,李贞参加校外辅导活动。学生们问:“李奶奶,您当将军最大的威风是什么?”她笑了:“是看见老百姓端着红薯粥招呼,‘同志,喝碗热的’。”屋里静了下来,她继续说:“真正的威风,是人民还愿意叫你一声同志。”

  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李贞经常凝视窗外。眼前是北京的车水马龙,她想到的却是永新县的油菜花、湘赣边界的红杜鹃、朝鲜战场的金达莱。她告诉抚养的烈士后代:“我们当年承诺的好日子,真的来了。”

  李贞的一生,留下的物质财富虽少,精神财富却很多。这些财富,有形的如一面明镜,照见了共产党人最可贵的初心本色;无形的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党员干部前行之路……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