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是全国十个军事法庭之一
玩火者必自焚,发动战争的战争狂最终受到了历史的惩罚。随着受降的结束,1945年11月6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了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12月中旬后,分别在南京、上海、北平、汉口、广州、沈阳、徐州、济南、太原、台北等10处成立审判战犯军事法庭。除南京法庭直属国防部外,其余隶属各绥靖区,分别审判各地战犯。其中,徐州绥靖公署于1946年2月15日宣布成立徐州绥靖公署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由江苏高等法院第三分院院长任军事法庭庭长兼审判长,刑庭庭长兼任审判官,铜山地方法院首席检察官兼任该庭主任检察官,该院代理检察官兼任检察官,其余审判官、检察官由军事机关委派的军事法官担任。
徐州审判236名侵华日军战犯
1946年4月1日,徐州绥靖公署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开始对外办公,正式办理战犯案件。军事法庭对关押在战俘集中营的留徐236名日本宪兵逐一进行了预审,至5月25日全部调查完毕。6月15日,审判战犯军事法庭首次开庭,至1947年4月30日,审判战犯全部结束,历时一年。这期间,共审判13起案件,涉及25名战犯。经审判,分别对古兴与三郎、松本芳雄等8名战犯判处死刑,另判处无期徒刑3人,有期徒刑11人,无罪3人。1946年9月21日,古兴与三郎以连续抢劫杀人罪在徐被执行死刑,这是在徐被执行死刑的第一个日本战犯。其余判处死刑的大多数战犯也于军事法庭审判期间被执行死刑,个别人在军事法庭关闭后,于1947年底前被执行死刑。
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
“档案是活着的历史。”徐州档案馆馆长叶荣强告诉记者,这些留存在徐州档案馆的日军投降和被审判的珍贵资料,一部分是解放初期,中共军管会从国民党相关部门接收而来,一部分则是从社会、民间以及各地图书馆的收藏品中收集来的,“每到和抗日战争有关的纪念日,就会有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到我们这里借阅这部分史料。那段与日本帝国主义抗争的日子虽然过去了,但这些日军在徐州投降和接受审判的档案,却直观地向世人讲述着侵略战争带给中国人民无法忘怀的惨痛历史,更展示抗战胜利的艰辛和中国人民迎接胜利的喜悦,鞭策中国人民不忘历史,振兴中华。”叶荣强说。
徐海道署 见证徐州抗战
徐海道署俗称道台衙门,原是明清两代徐海道的衙门,是明清时期管辖徐、淮、海地区的最高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这里是张勋复辟的“大帅府”以及高等级军事机关驻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抗战初期,这里是第五战区司令部,时任第五战区司令的李宗仁将军在此指挥了台儿庄大捷。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日伪当局设在徐海道署内。1945年抗战胜利,徐海道署内设立徐州绥靖公署,主持了徐州受降仪式和审判战犯工作。可以说,徐海道署见证了徐州抗战的全过程。
1937年底,日寇占领南京、济南后,南北夹击徐州,李宗仁临危受命,来徐州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设在道台衙门内。
李宗仁以徐州为中心,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指挥几十万“杂牌”军队与武器装备精良的日军浴血奋战,两方相持了半年,有效阻止了日军西进中原的企图,为武汉会战争取了宝贵时间,主力部队能够突破包围圈,成为参加武汉会战的主力。
为稳定军心,李宗仁每天骑马巡街、态度从容,一时传为美谈。这半年间,共产党人郭子化、郭影秋等积极组织抗日统一战线,铁道游击队和运河支队全力配合正面抗战,成为国共合作的佳话。这半年间,各地的慰劳团体、中外记者冒着炮火深入前线慰问采访,给抗日将士以极大鼓舞,在范长江、郁达夫、臧克家、姚雪垠、陆诒、杜重远等当时来徐州采访的记者和作家笔下,多有记载报道。
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华北日伪当局派郝鹏举为徐州专员。1943年,南京汪伪政权派郝鹏举来徐州成立伪淮海省,下辖苏北、皖北23县,面积5万平方公里,省会设在徐州。徐州百姓讽刺:走郝鹏,来郝鹏,多此一举。两个伪政权均设在徐海道署内,现存郝鹏举建的小洋楼。
1945年抗战胜利,顾祝同率部进驻徐州,并在道台衙门内设立徐州绥靖公署。当时,中国划出包括徐州在内的15个受降区,徐州受降仪式由绥靖公署主持。1947年,在包括徐州在内的10个城市设立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徐州审判战犯工作由徐州绥靖公署军法处负责,共有25名罪大恶极的日本战犯被绳之以法。值得一提的是,徐州是所有举行受降审判的城市中唯一不是省会的城市,可见徐州抗战的重要程度。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