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昆明西山公园,有一座高达12米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许多不了解抗日战争史的青年们对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史更是知之甚少。
“南洋华侨机工”(以下简称南侨机工)这一称谓,代表着抗战期间3193名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回国参加抗日运输工作的爱国青年群体。
1938年10月,上海、武汉、广州相继失守,抗日战争进入艰难的相持阶段。祖国大陆沿海各省均被日军占领,海上运输全被切断,广九铁路亦被占领。当时的祖国大陆缺乏工业基础,大部分武器靠国外购入,即使后来开辟驼峰航线,但由于日机的轰炸及各种条件限制,空运补给能力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抗战的庞大需要。另外中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大部分也依靠陆路运输。所以,国民政府只能在陆路运输上想办法。为此,国民政府决定加紧在西南大后方修筑两条公路:一条从云南昆明经开远—蒙自—屏边—河口南出国境直抵越南河内,即滇越公路;另一条从昆明—楚雄—下关—保山—潞西到畹町出国境同缅甸公路相接直达仰光,即滇缅公路。这两条公路后来成为抗战时期祖国大陆进出口的生命线,其中的滇缅公路尤为重要。1939年初,两条公路相继完工。
当时国内有经验的大卡车司机及汽车修理工来源奇缺,临时培训又来不及,设在昆明负责管理这两条运输线的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就积极向海外招募机工。时任“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的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认为此事事关抗日大业,义不容辞,立即召开南洋总会专门会议,决定采取:一、在各地华侨报纸上发布第六号通告招募;二、直接分函各地属会,要求“从速进行办理”,为祖国抗日输送最优秀的志愿者。在南侨总会及其所属筹赈会的发动和组织下,当即在2月8日刊出招募机工的广告。
广告一出,立即得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南洋华侨青年积极响应,报名踊跃。据陈嘉庚先生回忆:“有一修理机工在南洋10余年,每月收入新币200余元,自甘牺牲,并招同伴10余人,并自带其机器设备前往祖国”。“槟城槟榔摩汽车修理厂的一位师傅,还带着两位徒弟一道回国”。由于对机工年龄(40岁以下20岁以上)身体素质要求较严,一些不符合条件的青年甚至想尽办法,蒙混过关,如虚报岁数,小的报大,大的报小。机工要求男性,有的女青年就干脆学花木兰来个“女扮男装”。
在严格筛选下,10天后的2月18日,第一批志愿人员80人(其中新加坡华侨32人,马来西亚华侨48人)就全副戎装在新加坡登上一艘法国邮轮经越南抵达昆明,这支队伍被命名为“南侨机工八十先锋队”。此后,半年内有15批机工相继回到祖国参加抗日。连同第一批在内一共有3193人,其中有4名为女性。他们来自南洋各地,他们中既有普通司机,也有富家子弟、工程师、学生等,“几乎每个人回国来参加抗战的经过,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史实!”南洋机工抵达昆明后,先接受为期两个月的军事训练,之后由西南运输处正式编队分配。分为六个大队派往滇缅路服役,其中南侨司机占1400多人,卡车1200多辆。其余的南侨司机则编入混合大队,与国内机工并肩抗日。南侨修理技工除一小部分随队担任抢修工作外,其余分配到芒市、保山、下关、昆明、贵阳、重庆等地方汽车修理厂工作。有些机工还被派往湖南、广东及越南、缅甸等地服役。大多数集中在滇缅路服务。据统计,常年来回奔驰在滇缅公路上的运输车辆多达3000辆以上,其中近1/3是由南洋华侨机工驾驶的。
滇缅公路蜿蜒于海拔500至3000多米的横断山脉中,全长1146公里,由昆明至边镇畹町为959.4公里,由畹町至缅甸腊戌为187公里。沿途悬崖、峭壁、陡坡、急弯、深谷不计其数,还要跨越怒江、澜沧江等湍急河流。一路崖陡路隘,行车非常艰险。有一些南侨机工就是在这一个个险段上以身殉职的。英美盟军的司机行车到这一地段时,大多数要请南侨机工代为驾驶。再加上大山中的瘴气和毒蚊,许多机工患上疟疾。当时,整个大后方治此病的金鸡纳霜非常缺乏,许多机工由于缺医少药生活艰苦,未能及时治疗而身亡。在如此险恶的情况面前,3100多名南侨机工毫不退缩,他们和6000多名国内卡车司机和机修人员一起,日夜不停地奔驰,为祖国输送抗日物资。面对敌机轰炸他们出生入死,恪尽职守。在滇缅公路上,常常能见一条醒目的标语:“一个华侨能出力,十个敌人九不回!”。机工们还谱写了自己的进行曲——《马达进行曲》,显示了他们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歌词唱道:
我们的雄心和马达共鸣,
我们的队伍向祖国前进;
我们的血汗作胜利保证,
在我们面前永远是光明。
这套好身手到今天显出救国本领,
马达快开动!
为了祖国,亲爱的祖国——!
负起这次神圣战争的伟大使命,
我们很光荣,与弟兄们前进!
1941年1月23日,功果桥被日机炸断,日寇宣称,“滇缅公路已断,三个月内无通车希望”。然而,聪明无比的南侨机工却从附近仓库中用成百个汽油桶和木板,仅10个小时就用钢索扎起长达300米的大浮桥,冒着巨大的风险把满载军火物资的车队开过江去,保证了这条抗日大动脉的畅通无阻。
1940年7月17日,屈服于日本法西斯的压力,英国政府宣布自7月18日下午6时起封闭滇缅路。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南侨机工们迅速组织突击抢运,不分昼夜,不顾疲劳地将大批军用物资运过国境。3个月后的10月18日,滇缅路重新开放。此后,一直到1942年5月,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前,南侨机工们共抢运了45万吨以上的军火物资,极大地支持了祖国的抗战事业。其中仅1941年一年就运入机枪、炮弹、汽车、各种药品等达13万多吨。在3100多名机工中,因炸死、疾病、车祸等为国捐躯的就达1000多人,占全体回国南侨机工的1/3多。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攻缅甸,应英国政府的要求,也为了保卫这条极为重要甚至是最后的国际交通线,当时的国民政府把第5、第6和第66军编组为中国远征军,先后开入缅甸对日作战。此时南侨机工不仅要抢运抗战物资,又担负起运送10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任务。从1942年3月到4月,远征军先后在同古、仁安羌、腊戌等地同日军作战。仁羌战役解救出被日军包围的7000多英军。由于邱吉尔政府没有防守缅甸的决心和准备,作战中又歧视中国军队,未能与远征军很好配合。而蒋介石又处处迁就英美,致使远征军连遭损失。1943年3月,仰光被日军占领,4月底至5月,远征军陆续退却,南洋机工又担负起运送远征军撤退回国的任务。4月腊戌失陷后,日军装甲车利用滇缅路向中国推进。1945年5月初,云南边境畹町失守,日军冲到怒江通惠桥西岸,中国军队不得已炸桥阻敌。数百名南侨机工和近千辆汽车以及几万侨胞被阻在对岸,无法渡过怒江。无法撤回的南侨机工在放火烧毁卡车和未运出的物资后,一部分冒险泅水渡过怒江,一部分就地参加游击队,最终未能逃脱日军魔爪则惨遭杀害。
海外华侨华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爱自己的祖籍国,又爱自己的居住国。这两个特点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得到充分的体现。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自救运动,也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重大贡献的宏伟壮举。在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神圣战争中,海外侨胞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组织起来,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救亡运动。他们不仅心系祖国的存亡兴衰,也与侨居地人民荣辱与共。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大举南进,南洋一带的华侨即与当地人民携起手来,共同抗击日寇的侵略。著名的有菲律宾的“华侨支队”,缅甸的“华侨战时工作队”,新加坡的“抗敌活动队”和“星华抗日义勇军”等,与侨居地人民共同谱写抗敌悲歌。而南侨机工更是集二者于一身,祖国和侨居国人民牢记他们的丰功伟绩。战后,马来西亚槟榔屿华侨筹赈会与雪兰莪华侨筹赈会为表彰和纪念南侨机工的伟业,在吉隆坡广东义山亭为殉难者建立了纪念碑。1989年是南侨机工回国参战50周年,在云南省政府的支持下,终于在昆明滇池之滨修建了“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碑文上写道:三千余南侨机工,“以自己的生命、鲜血和汗水,在华侨爱国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也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这是对南侨机工抗战义举的最好总结。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