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华侨抗战 > 内容正文

“不带枪的战士”亦英雄
来源:手机人民网   2016-05-03 15:24:37

1944年,30岁的叶君健搭乘一架英国军用飞机,从重庆经驼峰航线抵达印度和北非,最终辗转来到英国。他是应英国战时宣传部的邀请,前来介绍中国抗日战争的。在英国期间,叶君健除了拿起笔,向伦敦的《新作品》、纽约的《小说》月刊以及苏联的《国际文学》等刊物投稿,积极介绍东西方两个反法西斯战场的情况外,每天还至少举行两场演讲,并在英国广播公司做广播节目,介绍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和中国人民所作的坚决抵抗。

展览负责人麦克法兰教授对本报记者说:“叶君健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国人,他是连接中国和西方的桥梁,在二战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叶先生通过笔和口,向英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可歌可泣的反法西斯斗争,以及英勇不屈的精神。”

“如果没有叶君健这座桥梁,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认知可能会少得多,对中国在抗战中的巨大作用和积极贡献的了解也将肤浅得多。”观看展览的英国教师佩里告诉本报记者。在佩里看来,叶君健为西方开启了一扇窗口,透过这扇窗口,世界得以了解中国进行的坚韧不拔的抗争。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开幕式上说:“纪念叶君健先生具有特殊意义,既是共同回顾那段不容篡改和歪曲的历史,回顾中英两国这段战争中凝结的友谊,也是表明我们要继续捍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共同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展览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叶君健在伦敦的住所好几次被德军炸毁,但他毫不畏惧。他还经常到军营与英军官兵交谈,由于年龄相仿,大家同吃同住,所以关系很融洽,英军官兵亲切地称叶君健是“不带枪的战士”。

除了军营,叶君健还到学校、医院、教堂、工厂等地演讲。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跑遍了英伦三岛,做了600多场演讲,这些演讲增进了英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和好感,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斗志和信心。

1945年8月15日,叶君健正在爱丁堡为第二天的演讲做准备,突然从广播里听到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便立即走上街头,加入欢呼胜利的民众队伍。至此,他在英国的战时演讲任务也画上句号,开始更多从事翻译和文学创作等工作。叶君健通过演讲,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的这场“文化抗战”难能可贵。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