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华侨抗战 > 内容正文

抗战时期家国联络“生命线”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07-16 15:20:3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争时期的一封家信显得弥足珍贵。在抗战时期,侨批从“沙鱼涌”邮路和“驼峰航线”辗转而来,成为维系侨乡梅州侨眷和侨胞联系的“生命线”。

笔者日前探访了广东梅州市侨批档案馆,从侨批史料中了解战争年代海外侨胞与家乡亲人的这条情感纽带。

在探访中笔者发现了两张从印度尼西亚吧城寄回梅州大埔的侨批,邮寄时间分别为1940年11月和1941年1月,虽然信封纸已泛黄,但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辨,写着“香港沙鱼涌大埔县大麻岐峰乡,家兄字耿彬收启,旅吧城廖衍彬缄”的字样。

梅州市侨批档案馆馆长魏金华介绍,这是两封旅居印尼的华侨廖衍彬在抗战时期寄给家乡胞兄廖耿彬的信,所走的正是鲜为人知的“沙鱼涌”邮路。

据史料显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对中国海上交通线实行全面封锁,1939年6月,广东汕头沦陷,南洋各国侨汇路线受阻。此时深圳成立了国际邮件互换局,落脚在一个叫做“沙鱼涌”的小渔村。

观看馆藏的两个侨批封可以发现,信封正面贴有二枚“5CENT”、“10CI”字样的印尼邮票,盖有吧城1940年11月23日邮局日戳,以及大埔县大麻区落地日戳等。信封背面盖有二枚邮戳,内容为“广东廿九年十二月十四日沙鱼涌”和香港英文地名戳。

魏金华介绍,从邮戳可以判断信件是从印尼吧城绕道香港,经“沙鱼涌”互换局再转往惠州、河源、龙川、兴宁、梅县最后到达大埔,才送到侨眷手中的。“当时侨胞和家乡亲人联络之困难,可见一斑”,魏金华说。

而在1941年2月“沙鱼涌”邮路被迫关闭后,日军还是没能阻挡海外侨胞与家乡的联系,这在一封馆藏的经“驼峰航线”寄回梅州的侨批上得到了印证。

这是一封1944年梅州籍华侨李富宗从印度过中国昆明,航空挂号寄往梅县雁洋的侨批。该信件贴有战时检查封条,封条上加盖有带皇冠图案的英联邦八角形检查通过放行戳。

比起“沙鱼涌”,“驼峰航线”则较为知名,从1942年直到二战结束,它是中国和盟军交换物资的主要空中通道。该航线从印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到中国西南,因途中山峰起伏犹如驼背而得名,也因地势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而被称作“死亡航线”。

魏金华说,无论“沙鱼涌”邮路还是“驼峰航线”,都是侨胞联系国内亲人的“生命线”,也是海内外华人不屈不挠“抗日救国”斗争精神的体现。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