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左起)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副主席庄西言(荷属东印侨领,荷印即今印度尼西亚)、副主席李清泉(菲律宾侨领)
1937年8月15日新加坡华侨中上层代表大会,决定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委员会”。1938年10月10日,在新加坡召开的南洋各属华侨代表大会,正式产生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由爱国侨领陈嘉庚担任主席。
华侨筹赈会成立后,海外华侨开始拥有一个合法统一的筹款组织,成员大多数是地方侨领、商人及个别文化界、教育界工作者。成立后,积极推动中上层的抗日救国救亡运动。
马来亚华侨各界抗敌后援会
1937年8、9月间,马共提出在新马华侨中建立“抗日民族统一阵线”的口号。于是,一个由马共创立及掌控的半公开的群众组织——马华抗敌后援会(原名抗日后援会,为适应殖民地环境,便于展开活动而改名)便先后在全马各地成立。
雪兰莪州的马华抗敌后援会设立于今士拉央(Selayang)双溪多(Sungai Tua)附近之石山脚。
抗援会成员大多数是工农劳动群众,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凡筹赈会发起的爱国运动,抗援会都全力支援,带领群众,积极协助。在抗日的大前提下,新马抗日联合阵线开始形成。
菲律宾华侨店员救亡协会
简称店救会。菲律宾华侨商店职工的抗日救亡团体。1936年由参加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菲律宾分会和华侨工商学业余俱乐部的店员发起筹建。1938年4月24日在马尼拉成立。主要领导人为许立、尤鸿源、张匡时等。
主要从事以下工作:举办夜校及各种学习班(如菲语学习班),时亦举行文娱体育活动,以提高会员的文化水平;经常举办时事讲座或座谈会,宣传祖国抗战消息、抗日救亡道理,加强抗战必胜的信心;发动华侨店员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以物力、人力支授祖国抗日战争;争取改善店员的生活条件和减少工作时间(每天10小时以下,星期日休息),使店员得以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积极发展组织,建立地区分会。1
939年底决定成立菲律宾华侨店员救亡协会总会(简称店救总会),并加入劳联会。日本占领时期,店救会积极参加抗日反奸斗争,改称华侨店员抗日反奸协会(简称店抗)。战后,以店抗为基础,建立菲律宾华侨店员团体联合会(简称店联会)。
菲律宾华侨国难后援会
菲律宾华侨爱国团体。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后,菲律宾华侨闻讯,痛心疾首,纷纷组织华侨抗日救国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当时,菲律宾虽有华侨救国委员会之组织,“惟因工作上时感不周”,岷尼拉(即马尼拉)中华总商会鉴于此,特联络菲律宾华侨救国委员会、岷民拉木业商会、鞋业商会、米商会、铁业公会、烟叶商会、纸烟商会、笠商会、信局联合会、福联和布商会等侨团及中国国民党驻菲律宾总支部等组织,于1932年2月3日召开各团体代表联席会议,共商进一步开展抗日救国方案。
到会代表普遍认为中日时局日益严重,华侨抗日救国工作,仍须努力,尤其是筹募抗日战争经费,必须积极进行。最后一致同意组织菲律宾华侨国难后援会,为筹募援助祖国抗日战争经费的专责机构。推选李清泉任主席,曾廷泉、薛芬士、陈迎来、许友超、桂华山、王泉笙等15人为执行委员。
该会成立后发动华侨捐祖国抗日战争经费,颇有成绩。淞沪战争时,曾汇去国币5万元,增添其作战经费,后十九路军移防福建,又汇20万元,作为福建国防建设经费。马占山领导的东北义勇军积极开展抗日战争,该会也汇2万元予以资助。
诗巫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
简称诗华筹赈会。马来亚沙捞越诗巫地区华侨抗日救国的组织,1937年成立,筹赈范围限于诗巫市区。
一些热心筹赈工作的基督教徒,则于1938年冬成立美以美筹赈会。不久,两会合并,选举第1届职员,计有张宗罗、刘家珠等14人。1938年10月10日派代表参加在新加坡召开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的成立大会,并接受其领导。
1941年日军南侵,被迫停止活动。
抗日民族解放大同盟
简称民大。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爱国华侨地下抗日团体。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雅加达文化先锋队和泗水民族先锋队。
1942年日军占领爪哇后,两地组织负责人决定团结全爪哇爱国华侨抗日力量共同抗日。1944年初组成抗日民族解放大同盟。总部设在雅加达。主要领导人有:杨新容(书记)、洪骏声(组织兼联络)、郑曼如(宣传)、詹培(劳工)、叶骥才(财政)、苏兆源(青年、妇女)。下设东爪哇、中爪哇、西爪哇3个支部。盟员数百人,遍布雅加达、万隆、茂物、牙律、井里汶、直葛、北加浪岸、三宝垄、日惹、梭罗、泗水、玛琅、谏义里、勿里达、外南梦、茉莉芬、绒网(或译戎庞)及艮亭等埠。支部下以“三三制”组成若干小组开展学习抗战形势及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筹募抗日救国捐款,收听盟军广播,油印散发传单,宣传祖国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揭露日本侵略军暴行,及发动广大华侨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活动。
1944年10月,雅加达一个小组因不慎遭汉奸特务各密,陈纪煌、陈裕和及沈望青等3人被捕,受到严刑拷打,沈望青牺牲于狱中。日本投降后解散。
苏门答腊华侨抗敌协会
简称华侨抗敌协会、华抗。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棉兰地区华侨地下抗日组织。1942年5月,由陈吉海、陈吉满、王金洲、李金涌、霍警亚等创办于棉兰。主席陈吉海。各部门负责人:财政部为陈吉满、王金洲;组织部为霍警亚、张扬人(原名张彬奎);宣传部为黄万生、黄锦江;情报部为伍华鋈、黄文胜、吴清吉;武装部为李金涌、吴福进、王桐杰(即王飘萍);交通部为许英荣、黄茂盛。
后因一部分领导人有个人英雄主义和盲动主义倾向。不顾客观条件,主张搞暗杀和武装斗争,内部意见分歧,组织上发生分裂。几经改组,最后确立以陈洪(即李明)为核心的领导机构。主要工作有:进行抗日宣传工作,编印油印秘密小报《正义报》,后改名为《解放报》、《自由报》、《消息报》,揭露敌人的虚伪宣传,传播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消息,鼓舞华侨爱国热情和斗志。后来又编印印尼文版的油印秘密小报,分发给可靠的印尼友人阅读。此外,设立学习小组,以学习华文、英文或印尼文为掩护,传阅油印秘密小报和学习资料,讲座时事、理论等。建立白光篮球队等体育团体,团结爱好体育运动的华侨青年。
1942年9月,开始与赵洪品、周斌等领导的苏门答腊人民抗敌会[后来改名为苏门答腊(苏岛)人民反法西斯同盟,简称反盟]联络,并于11月,(一说1943年2月),合并为苏门答腊人民反法西斯总同盟,统一领导苏岛抗日运动。在1943年“九二0”事件中,由于叛徒王桐杰的叛卖,蒙受重大损失。1944年6月,改名为苏门答腊新生社。
暹罗华侨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
简称抗联,泰国华侨抗日团体的联合组织。1938年1月初(一说为1937年冬)成立。负责人为许一新、李华、黄耀寰、许侠、吴琳曼(吴林满)等。首任主席许一新。同年春节发动学校组织舞狮队募捐援助八路军,许一新、许侠、吴琳曼三人因此被捕。李华继任主席。
宗旨是:组织人力物力支援祖国抗战。主要活动有:广泛进行抗日宣传,征募救国捐,举办义演、义卖,捐募伤兵衣服、药物,推销救国公债,组织回国服务团,发动和输送大批爱国华侨青年回国参加八路军、新四军、琼崖纵队、东江纵队等。参加抗联的单位有:华侨工人抗日救国会、华侨学生抗日救国会、华侨妇女抗日救国会、华侨文化界抗日救国会、华侨各界抗日救国会、华侨民族抗日先锋队以及各地方的华侨抗日救国会、后援会等。其组织遍布泰国各地,会员共有10万余人,每月征募的救国捐有20万铢(按当时币值合84700美元)。
1939年銮披汶(Luang Phibul Songkhram)政府执行亲日政策,泰国各种抗日活动均遭压制。1941年7月,抗联解散,各抗日团体遂分散独立活动。同年12月日军占据泰国后,所有骨干及积极分子分别转到泰国抗义勇队及其他地下抗日团体。
泰国反日大同盟
泰国华侨抗日统一战线组织。1994年12月23日成立。由泰南抗日同盟总会,职工互助会,北榄坡、素攀及万佛岁的抗日团体等组成。
宗旨是:联合泰国各民族、各阶层、各政党,共同驱逐日寇出泰国,援助中国抗战,消灭日本法西斯蒂。任务为:在全泰国境内普遍发展反日反泰奸的组织;协助各反日团体密切团结,并仲裁本盟各分盟间的纠纷;规定本同盟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纲领;领导或协助一切反日斗争;揭露日本及其傀儡的欺骗,加强盟员政治教育;与各国反日团体建立密切联系。
大同盟成立后,泰国各地纷纷组织分盟。
缅甸华侨抵制日货总会
缅甸华侨抗日爱国团体。1937年10月2日成立于仰光。缅甸各地设有分会。主要负责人为徐四民等。
宗旨是:削弱日本经济实力,打击日寇,支援祖国抗战。
1938年8月8日,于仰光宁阳会馆举办仇货样本陈列所,向侨胞宣传识别和拒购日货。1942年初日军入侵缅甸后停止活动。
缅甸华侨锄奸团
缅甸华侨抵制日货总会统辖下的秘密组织。1937年成立于仰光。对外公开名称为促善团。
目的在于打击、惩戒汉奸及奸商。成员均系缅华国术团体骨干。其计划、任务、行动及惩处方法,概由锄奸团五人小组研究决定并付诸执行。曾使亲日派闻风丧胆。
菲律宾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
菲律宾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Philipoine Chinese Resist the Enemy Association)简称抗敌会,是菲律宾各华侨团体的抗日联合组织,1938年成立。原称菲律宾华侨援助抗日委员会,嗣因日本驻菲总领事向菲律宾政府提出抗议,乃将“抗日”改为“抗敌”。
总会设在马尼拉,各省市均成立分会。李清泉任主席,杨启泰和薛芬士任副主席。1940年李因病赴美就医,由杨继任主席。另设常务委员会,下有总务、募捐、抵制、宣传各组,积极展开工作。
在筹募捐献方面,3年半期间共得700余万比索,而在南侨总会集中汇回国的常月捐中,菲华人士捐款数均占东南亚各地首位。在抵制日货方面成绩卓著。同时鼓励华侨青年回国从军,约有100人回国,多在福建军政部第十三补训班受训。又号召华侨司机回国服务,组织华侨回国慰劳团等。李清泉累次致电陈嘉庚,倡议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动员侨胞踊跃捐献,功绩显著。
日军占领菲岛时期,杨启泰、薛派恭、李连朝、施教锯、苏财安、李福寿7人遭杀害,杨启泰等人则被长期监禁,1943年始获特赦释放。各地抗敌会主席和委员,如八打雁省的蔡及时,达沃(纳卯)市的陈清泉,甲万那端市的庄祖武,碧瑶市的杨辉杉等,亦先后遇害。
暹罗华侨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
暹罗华侨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抗联,是泰国华侨抗日团体的联合组织。1938年1月初(一说为1937年冬)成立,负责人为许一新、李华、黄耀寰、许侠、吴琳曼(吴林满)等。首任主席许一新。同年春节发动学校组织舞狮队募捐援助八路军,许一新、许侠、吴琳曼三人因此被捕,李华继任主席。
联合会宗旨是:组织人力物力支援祖国抗战。主要活动有:广泛进行抗日宣传,征募救国捐,举办义演、义卖,捐募伤兵衣服、药物,推销救国公债,组织回国服务团,发动和输送大批爱国华侨青年回国参加八路军、新四军、琼崖纵队、东江纵队等。
暹罗华侨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中包括华侨工人抗日救国会、华侨学生抗日救国会、华侨妇女抗日救国会、华侨文化界抗日救国会、华侨各界抗日救国会、华侨民族抗日先锋队以及各地方的华侨抗日救国会、后援会等。
其组织遍布泰国各地,会员共有10万余人,每月征募的救国捐有20万铢(按当时币值合84700美元)。1939年銮披汶(Luang Phibul Songkhram)政府执行亲日政策,泰国各种抗日活动均遭压制。1941年7月,抗联解散,各抗日团体遂分散独立活动。同年12月日军占据泰国后,所有骨干及积极分子分别转到泰国抗义勇队及其他地下抗日团体。
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
新加坡华人抗日组织。1941年12月根据新加坡政府要求成立。
主要任务为协助英军保卫新加坡,包括组织志愿巡逻队以维护治安,监视日军空降部队偷袭行动,成立抗日宣传队,协助政府招募修筑防御工事的劳工等。
12月28日,新加坡政府召集华人各界代表200余人开会商议成立该委员会事宜,并任命陈嘉庚为委员会主席。12月31日,委员会正式成立,由21人组成。下设5个部门,总务部主任为叶玉堆,劳务部主任为林谋盛,部主任为胡愈之。劳务部曾动员3000人参加修筑防御工事。
菲律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
日本占领时期菲律宾华侨地下抗日团体。其前身是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与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华支)和《华侨导报》同为中国共产党系统的3个兄弟组织。
1943年3月在马尼拉成立。主席许敬诚,秘书长郭健。属下有工人、店员、青年、妇女和粤侨组成的各团体,简称为工抗、店抗、青抗、妇抗和粤抗。主要任务为支援华支的武装斗争,如调配干部,补充兵员,供应军需药品,建立交通站线,以及各种经济援助工作,支持《华侨导报》的出版和发行(南岛分盟则印发《南岛导报》),扩大抗日宣传,巩固和发展统战工作。向敌伪工具华侨协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揭露其丑恶面目。
1944年下半年在华侨社区散发传单,张贴标语,举行突出性纪念活动,协助华支马尼拉中队打击敌探汉奸,并提出“反对强迫劳役,争取米粮配给”的口号,鼓舞侨众的斗争意志。美军重占马尼拉前后,配合华支等友团扑灭大火,抢救难侨,维持治安,保护华侨生命财产,设立难民所,收容难侨达数千人。日本投降以后,抗反同盟改组为菲律宾华侨民主大同盟,不久停止活动。
神山游击队
马来亚北婆罗洲亚庇地区华侨抗日武装。活动地区在基纳巴卢山麓。基纳巴卢山又称中国寡妇山,当地土著居民奉为神仙,故名神山游击队。
曾出版《救国周刊》。1942年底救华会改组为神山游击队,以郭益南为总指挥,成员170余人。1943年4月至9月间,两次与塔威塔威岛的盟军联系。游击队曾发展到2000多人。战后在亚庇建有抗战烈士墓。
马来亚人民抗日同盟
马来亚共产党外围秘密抗日组织。1942年建立。成员约95%为华人。
主要任务为向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供应粮食,筹集军饷,提供军需物资,搜集军事情报,为人民抗日军带路及担任抗日军通讯员等。
西堤华侨抗日救国同盟会
越南华侨抗日秘密组织。由越南共产党的华侨党员发起,于1940年3月成立。
1941年11月23日,越南南圻人民在越南共产党领导下,举行反抗法日双重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结果惨遭失败,成万起义农民被炸死,全南圻共有8000人被捕、监禁和遭酷刑,100人被处死。
菲律宾华侨抗日锄奸义勇军
菲律宾华侨抗日锄奸义勇军简称抗锄。日本占领时期(1942年成立)菲律宾华侨洪门系统的地下抗日游击队,成员多为洪门进步人士及其子女、华侨青年、学生和小商人。其成员也分散参加各抗日团体,如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南昌支队(华支)第四大队长蔡汉源(陈坚),菲律宾华侨抗日锄奸迫击团第二任团长蔡振声等。总指挥为王全忠(许志锰),副指挥为庄芬士(庄杰鹄),参谋长为高山,秘书长为杨维。
1945年初,与华支一道配合美军克复马尼拉,并共同进行援救难侨工作,如在大火中抢救华侨生命财产、创办“北中”收容所。3月间全队开赴南吕宋,配合美军第十一空运师肃清残敌,立下战功。6月5日,原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史迪威(Joseph Warren Stilwell,1883-1946)将军曾来抗锄前线部队检阅和嘉奖。日本投降后即行复员,组织抗锄同志会进行活动。
(抗日战争纪念网综合中国侨网等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