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谢人堡作为当时较为活跃的校园小说家,其长篇小说《春满园》《逐流之歌》《月夜三重奏》对男女知识青年矛盾、苦闷的心理作了深刻的刻画,视野逐渐跳出了“小我”,自觉担当起了社会观察和批判的职责,他的小说成就远远超越了当时的颓废文学。
据徐廼翔、黄万华编著的《中国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史》记载:谢人堡,原名谢仁甫,云南武定人。1940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后致力于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葡萄园》和长篇小说《春满园》《逐流之歌》《月夜三重奏》,都出版于1942至1944年之间。
谢人堡的短篇小说集《葡萄园》,1942年3月由天津唯一书店———建筑书店出版,收入小说22篇。其中写“乡野生活”的有《眢井》《新宾》《河门一夜》《凤子》《守夜人》等篇。这些作品大都洋溢着浓郁的家国情怀,或既有故国颓败背景,又有童年情趣飘逸,又多了一份山乡风俗的独特美感,有一种令人对贫贱者深深悲哀、同情的感受,创造出一种张力四溢的审美联想效果。
长篇小说《春满园》《逐流之歌》《月夜三重奏》,于1944年由马德增书店出版。谢人堡入华北求学时,日寇铁蹄下的华北,竟沦为“孤岛”。他经历了沦陷区的畸形繁荣,感受了抗日爱国志士们怎样用自己的正义行为表达不愿做奴隶中国人民的爱憎,也亲见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怎样凶残地躏蹂中华大地。面对狰狞的现实,他投入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发奋写作,增加了做好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
抗战时期华北沦陷区马德增书店为一民办书店,也出版过谢人堡的长篇小说。出版史上,像马德增书店这样的小出版机构为数众多。而至北平沦陷后,出版业更遭受重创,书局和出版量锐减。位于北平东安市场的马德增书店,当时参与了文学类书籍的出版活动。在短暂的出版经历中,马德增书店仅印行了四种以下的书籍。当时旅居北平的著名乡土作家钟理和的《夹竹桃》,便是其中的一部,此外,还有谢人堡的三部长篇小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张重岗在《原乡体验与钟理和的北平叙事》一文中说:“谢人堡乃是华北沦陷时期的一位校园小说家,当时较为活跃。”谢人堡的故乡云南武定山川灵秀,孕育着诗情画意。在北京辅仁大学读书期间,他追求进步,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开始积极向《晨报副刊》《麒麟》等杂志投稿,他的文笔流利生动,才华名震一时,已经成了名满华北的新文学进步作家之一。
北平《晨报》的《晨报副刊》,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它和《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京报》的《京报副刊》一起被誉为“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刊载过许多有影响的新文学作品。到了1938年北平沦陷时期,随着大批文人的相继撤离,名家的文稿已很少见到,只得依靠谢人堡等“新进作家”来支撑版面。
《麒麟》杂志的创刊号于1941年6月在长春面世,月刊,终刊于1945年,共刊出46期。杂志拥有广泛的写作队伍,不仅有东北本土的通俗作家,还有华北新文学作家谢人堡等。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1940年谢人堡从北京辅仁大学毕业后致力于小说创作,同时他还积极参与了《国民杂志》的编辑工作,培养了一大批进步的新文学作家,扩大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
谢人堡作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沦陷区一位新文学进步作家,十分热爱健康向上的新文学,把它作为自己接受新思想、认识新事物的一个重要渠道,他最勤于写作,也最鼓励人写作,常常在创作上无私帮助别人,对追求进步的新文学青年怀有不同寻常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1945年,旅居北平的台湾乡土作家钟理和到了而立之年。这一年的4月,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夹竹桃》以“江流”为笔名,在北平马德增书店印行。该书出版后,当时被誉为“北平文化界人士”的谢人堡还热情洋溢地写了一篇短评,介绍道:“在这一个短篇小说集中,第一我们可以看出原作者对于生活立场所抱的观点,第二我们更可以发现江流先生在文艺间所显示的个性。”
华北沦陷以后,中国新文学的传统没有中断,翻译活动亦没有中断。1940年辅仁大学西语系毕业的谢人堡发表过《中国翻译文学史料》《论林译小说》等文章。这些翻译理论文章,也成为中国翻译文学史上珍贵的历史资料。
(作者:杨继渊 单位:云南省武定县文联)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