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文化战线 > 内容正文

“战时《文摘》传,大笔信如椽”
来源:“党史镜报”微信公众号   2022-07-16 09:59:26

  斯诺在《西行漫记》中的《毛泽东自传》,最早刊登在由复旦大学教授孙寒冰主编的《文摘》杂志上,从1937年8月1日开始连载。

  在复旦大学校史馆《文摘》相关展柜前,馆长介绍:“经过考证,这也是国内最早的《毛泽东自传》的中文译本,《毛泽东自传》最早发表在美国人主编的《亚细亚》杂志上,而《文摘》主要摘录了一些与国际问题相关的内容,所以就给夹带进去了。”按照学界专家的看法,这个译本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937年7月号美国杂志《Asia》(即亚细亚月刊),最早发表《毛泽东自传》英文稿。

  《毛泽东自传》从毛泽东出生一直讲到二万五千里长征,讲到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开创抗日根据地的新局面。这本书实际上是中国社会变迁和中国革命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矢志强国复兴的一段记录,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囿于当时国民党当局的思想文化封锁,《文摘》连载出版前,毛泽东未曾、也无法采取任何形式发表自己的传记。1937年8月,为《文摘》收集资料的孙寒冰读到了美国杂志《Asia》(即亚细亚月刊)发表的斯诺著《毛泽东自传》,当即找来当时任《文摘》编辑的在校生汪衡,请他将全文翻译出来并准备发表,以使读者能完整准确地了解毛泽东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言论和政策主张。当时国民党实行严格的报刊检查制度,专门设立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边区等的消息严加封锁,上海的《生活》《永生》《大众生活》等杂志都因发表进步文章一再受到迫害,有的文章被扣发,有的杂志被查封。在这种形势下,贸然刊发共产党领袖的自传不但不可能,或许还会招来杀身之祸。这时,孙寒冰想到了复旦老学长、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邵力子。

1936年,毛泽东与斯诺在陕北合影。

  1937年夏,孙寒冰带着译稿专程前往南京,请老学长帮助发表,得到了邵力子的首肯。接到指示,审查委员会也一路“开绿灯”。于是,从1937年8月1日起《毛泽东自传》在《文摘》月刊和《文摘战时旬刊》分7期连载,此举引起了全社会的轰动,一时洛阳纸贵。孙寒冰趁热打铁,及时将全文加以汇编,增加了《毛泽东论中日战争》《毛泽东夫人贺子珍小传》《斯诺眼里的毛泽东》等3篇附录,还影印了毛泽东关于抗日战争的题词和有关毛泽东以及八路军战士活动的照片数十帧,由黎明书局出版。《文摘战时旬刊》第5号专门刊登广告称:“本书是毛泽东先生亲自向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口述生平事迹的忠实记录,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文献。”此书一出震动了整个国统区,一版再版、正式发行量达六七十万册,成为中国出版发行史上的一次奇迹。此后不久,即1937年11月8日,《文摘》又连载了斯诺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等许多进步文章和著述。

孙寒冰

  “战时《文摘》传,大笔信如椽。磊落如肝胆,鼓吹动地天。”郭沫若先生这首悼诗是写给复旦大学原教务长、《文摘》杂志主编孙寒冰的。1940年抗战时,因日军在重庆无差别轰炸而牺牲的孙寒冰教授,年仅37岁。他1903年出生于当时的南汇县周浦镇(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1919年由上海中国公学考入复旦大学商科,毕业后于1923年留学美国,1925年获华盛顿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又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经济学及文学,1927年回母校复旦大学任教。

  孙寒冰1931年创办黎明书局、任总编辑,1937年创办中国第一份文摘杂志并任主编。1938年任复旦大学教务长兼法学院院长,直至牺牲。其子孙一康院士是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系首任主任、中国轧钢自动化的奠基人。

  胡愈之先生曾评价孙寒冰教授:“他是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为真理而奋斗的文化战士。”使读者了解各家学说、纵览世界大势是孙寒冰创办《文摘》的初心,他把这份刊物定位为“杂志的杂志”,每期200页左右、选载国内外各种报刊文章,明确办刊的编辑方针是:“暴露敌人阴谋,促进全国团结,为抗战做(作)准备”……这些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知识分子的心声,杂志一经问世,便受到人们的好评。

1937年8月号上海《文摘》杂志,首发汪衡翻译的《毛泽东自传》。

  1937年1月,杂志创刊号出版发行,因供不应求,再版5次,总发行数达近6万册。复旦大学原校长吴南轩说,“孙寒冰是《文摘》的灵魂”,孙寒冰把《文摘》视作自己的生命。七七事变后战事频仍、人心惶惶,许多杂志都纷纷停刊。此时孙寒冰非但没打“退堂鼓”,反而激流勇进地在出版8期后,将月刊改为《文摘战时旬刊》,更加鲜明地竖起“宣传抗战必胜,日本必败”的办刊大旗。上海沦陷后,复旦大学迁往重庆北碚,孙寒冰因患伤寒滞留上海,但他办好《文摘》的初心仍坚如磐石:他将《文摘》转移到武汉出版,病体稍有恢复就积极搜集资料,为武汉源源不断地提供稿件;病愈后,他把老母和妻儿留在上海,只身从香港辗转到广州,用汉口寄来的纸型发行《文摘》广州版;武汉、广州沦陷后,《文摘》被迫暂停,孙寒冰又取道香港、几经周折到达北碚。孙寒冰一边在复旦继续任教任职,一边积极组织资金、人力、资料,在各方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成立了复旦大学文摘出版社,坚守了这块抗日的宣传舆论阵地,《文摘战时旬刊》从1937年起到1945年抗战胜利,总共出版了140余期。

  关于《文摘》和《文摘战时旬刊》的历史作用和地位,夏衍先生后来在回忆文章中说:“提起孙先生,人们就会想到《文摘》这本小小的杂志,抗战以来,在报道国际真实,善导全国舆论这一点上,尽了如何伟大的力量,我只能说一句用惯了的话,无法可以估量。”这本作用无法估量的杂志与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等一起,植下了复旦大学赓续百余年的红色基因,也进而汇聚成上海这座城市的红色根脉,更是我们这个国家的红色印记,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