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士德 (1910—2000),广东阳江人,是我国名闻遐迩的指挥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1938年在南昌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到皖南新四军军部,从事音乐工作。传唱全军全国的《新四军军歌》(陈毅作词)是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代表作。
当时,皖南新四军总俱乐部主任毛中玉组建了一个由各连队音乐爱好者组成的战士业余合唱团,在政治部宣传部任文艺科长的何士德,每周六下午和星期日上午,都到中村河边的董家祠堂大厅为战士业余合唱团上课教唱。他教唱的第一首歌,是他创作的二部合唱《义卖献金歌》(解放后在北京出版的《抗日战争歌曲选集》中未见刊出)。教唱的第二首歌,是四部合唱《抗敌歌》(韦翰章、黄自词,黄自曲)。第三首是四部合唱《旗正飘飘》(韦翰章词,黄自曲)。在教唱和排练时,何士德都先指导练声,教大家科学的发声法,同时通过分析歌词,提高大家对歌曲思想感情的理解,以求充分发扬革命音乐的社会功能。例如他讲解《抗敌歌》第一、二句歌词“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我们四万万同胞”时,说 “我们祖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国土,有四万万勤劳勇敢的同胞,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可恨日本帝国主义在‘九·一八’强占了我国东北三省,使我们三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芦沟桥事变’,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强占了华北,又攻占了南京、上海,妄想灭亡全中国,要我们世世代代当他的奴隶,任他宰割。而第三句歌词‘强虏入寇逞凶暴,快一致永久抵抗将仇报’,就是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抗战救国,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去!”这种把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使大家听得热血沸腾。学员们回到连队教唱革命歌曲时,也学何老师的榜样,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尤其值得记述的是,抗战初期,这些新四军中的文艺工作者,大多没有进过音乐学院,也没有学过“指挥法”,指挥大家一起唱歌时,只是由一人站到队前打拍子,有时大家越唱越快,指挥者只有跟着越打越快,失去了指挥的作用和意义。遇到在复杂的地形中集体唱歌时,更难指挥。总俱乐部的孙琳就曾遇此情况。1939年1月初,军教导总队进行野背训练。在蓝山岭半山腰休息时,总队政治处主任余立金在队前讲话,鼓励大家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再接再励,胜利完成下一阶段军训课目。结束讲话时,他大声说:“孙琳,指挥大家唱一个歌!” 孙琳一时不知所措。余立金主任大声问:“你搞的啥子名堂?怎么还不出来?”幸亏戏剧组的沈西蒙主动出列,指挥大家齐唱了威武雄壮的《大刀进行曲》,解了孙琳之围。何士德来教导总队教会了指挥齐唱、合唱的基本方法与有关的艺术知识、动作技巧,解决了部队文艺战士不懂歌咏指挥法的难题。
自从何士德到云岭后,每当军部开大会,都由何士德指挥全场军民齐唱抗战歌曲,而部队文艺战士们则从中观摩学习。1939年2月中旬,周恩来来皖南新四军军部视察,军部在云岭陈家祠堂召开欢迎大会。上午,周恩来作报告,下午会前,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介绍音乐家何士德同大家见面时,大家热烈鼓掌欢迎他唱一个歌。他登上设在会场中央的方桌,面向全场1000多名指战员,引吭高歌《歌八百壮士》,声情并茂,博得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接着,大家请他指挥全体唱歌,有人高声要求:“唱《挖战壕》(何士德词曲)!”只见他先站直身子,环视全场一周之后,唱出了这首歌曲开头一句“齐——心——挖。—呀,嗨荷!”给大家定了统一的音阶高度,预示了发声吐字的节奏与速度,然后,喊声“预备—唱!”随即挥动双手指挥全场齐声高唱。他一面挥动双手打出强弱拍子,一面根据歌曲节奏转动身体,照顾四方。他的指挥,动作幅度大,棱角分明,每一拍都交代得清楚明白,大家唱得分外整齐有力;他表情鲜明生动,神态豪迈,把大家引入了歌曲所描绘的千万军民齐心合力挖战壕抗击日本强盗的特定情境之中,迸发出了“不杀日寇恨不消”的壮志豪情,人人唱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产生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这真使部队文艺工作者大开眼界,明白了指挥部队集体唱歌不但需要学习科学的歌咏指挥法和有关乐理知识,同时还要根据具体环境和队形采用不同的形体动作灵活指挥的道理,终生受益非浅。何士德在军部教导总队战士业余合唱团的教学,实际为基层连队培训了一批音乐骨干。他们到大江南北新四军各部队后,在开展救亡歌咏运动、提高广大指战员的歌咏水平、鼓舞我军士气、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由于长期战争和何士德老师谦虚严谨的创作态度,他在皖南所创作的歌曲并未全部保存下来。下面几首歌曲就因上述原因,长久失传,不为人知。1939年10月2日,是新四军成立两周年纪念日。这天下午,军部教导总队1000多指战员在驻地中村的河滩广场举行庆祝大会。会前,先由何士德老师教唱他与吴强专门为此而合作的新歌《庆祝新四军成立两周年》。此歌不但以鲜明生动的歌词,描绘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健儿为了抗日救国,下山集中改编为新四军,深入敌后抗击日寇的光辉历程,又以优美雄伟的音乐形象,展现了我军定要收复国土的英雄气慨,深受我军广大指战员的喜爱,成为向部队进行军史教育的好教材。1940年lO月初,叶挺军长亲自指挥皖南新四军反击日军第二次大“扫荡”,何士德跟随叶挺军长上了火线。10月15日晚,军部在云岭陈家祠堂召开祝捷大会。何士德左手拿着即兴创作的歌曲《保卫皖南》的手稿,右手打拍子,给云岭儿童团的孩子们教唱。文艺晚会开演后,他又亲自登台独唱了他为庆祝此次反扫荡胜利而创作的歌曲《胜利归来》,深深打动了全场军民,博得了热烈的掌声。《保卫皖南》、《胜利归来》和《庆祝新四军成立两周年歌》这三首歌,都未能收集到抗战歌曲的选集中。1990年,泾县文化局的邵凯生同志收集新四军在皖南创作的革命历史歌曲,孙琳默写出了上述三首歌,才于1997年在邵凯生编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云岭交响曲》中公诸于世。
这一时期他还创作了《新四军军歌》、《渡长江》、《父子岭上》、《我们本是一家人》等歌曲。当然,他最出名的是红色经典——《新四军军歌》。还是在欢迎周恩来的晚会上,陈毅对周恩来说:“我们新四军应当有支歌为好!”周恩来含笑点头说:“好呀!你是诗人,你就写个歌词吧!”陈毅慨然应允了。 他以《十年》为题赋诗,后经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等集体修改定稿,于6月发表在《抗敌》杂志上,署名为“集体创作,陈毅执笔”。陈毅撰写的《新四军军歌》是这样的:“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获得丰富的战争经验,锻炼艰苦的牺牲精神。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扬子江头淮河之滨, 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要英勇冲锋,歼灭敌寇;要大声呐喊,唤起人民。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创造现代的革命新军。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巩固团结坚决的斗争!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何士德接受了为《新四军军歌》谱曲的任务。他的住处是一间老百姓的旧式平房,面积不大,而且室内还堆放着许多杂物。墙角有一张破旧的小桌子,那就是他日夜谱曲的工作台,他说:“陈司令员写的歌词,属于新诗体,谱起曲来难度较大。歌词的每字每句都很精确,一字也不能改,改了就会损害军歌的主题思想。”那段日子他夜不能寐、食不知味,先后写了三稿。第一稿写出后,由文化队队员在军部大会堂———陈家祠堂试唱。当晚前来听唱的有军首长、文艺工作者和部分机关干部。试唱结束后,军首长直率地评价说,曲调流畅、好听,战士易学易唱,但还不够雄壮、有力,显示不出我军坚强的战斗力,军歌代表革命军队的形象,应该激越、高昂,要有气冲霄汉的气势,给人以勇猛、刚毅、敢于胜利的印象。他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果断地推倒重写。写出第二稿后,先在文化队内部试唱,倾听队员的反映,大家认为这一改好多了,雄壮、高昂,节奏鲜明;不足之处是,学唱难度较大。于是,他再一次作了大修改。第三稿完成后,他自己哼了又哼,甚觉满意,于是决定在建党十八周年纪念大会上试唱。大会仍在陈家祠堂举行,有2000余名干部参加,军首长均按时出席,陈毅司令员也特地从江南前线赶来聆听。这天,文化队队员个个精神抖擞,何士德队长兴致勃勃地登台指挥。随着何队长手臂的挥动,嘹亮的歌声在会堂里回荡,一个个音符在与会者心中跳动。当唱完最后一句:“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陈毅和叶挺、项英等军首长微笑着频频点头。过了片刻,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代表军部在会上郑重宣布:批准通过。全场又一次响起热烈掌声,一首庄严、激越、昂扬的《新四军军歌》诞生了。此后,文化队领导迅即派学员下连队教唱,凡遇部队开大会或举办演出会,首先唱的也是这首歌。《新四军军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响彻了神州大地。它激励着广大军民勇往直前,它震慑得日本侵略者和国内反动派胆战心惊!
1941年何士德到苏北鲁艺华中分院工作,又创作了《新四军万岁》等歌曲。1942年去延安。1946年后任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联合文工团团长,东北电影制片厂音乐组组长、乐队指挥。建国后,历任文化部电影局音乐处处长、北京电影制片厂艺术指导兼作曲、音乐出版社辞曲编中主任、中国音协第一届常务理事。建国初期为电影《解放了的中国》作曲,该片曾获斯大林文学艺术奖金。后又为风光片《春城秋色》、故事片《林家铺子》作曲。著有《发声法》、《指挥法》等。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